这天,虎头和糯米的周岁生日到了。
这可是件顶重要的大事,意味着孩子平安度过了最娇嫩的一年。
院子里早早就弥漫着一种郑重又喜庆的气氛。
李素娟提前好几天就开始张罗。
虽然物资不丰裕,但她还是想方设法:用攒下的白面蒸了几个胖乎乎的大寿桃馒头,顶上点了红点,把攒的肉票全用了,做了一碗油光锃亮的红烧肉,还煮了十几个红皮鸡蛋,寓意圆满。
苏晚则忙着准备抓周要用的东西。
这可不是随便找点东西就行,每样都得有讲究,寄托着长辈对孩子的美好祝愿。
她找出一块洗得发白的红布,准备铺在炕上。
这天早上,一家人吃完长寿面,就把炕桌挪开铺上了红布。
大家围在炕边,看着坐在红布中央穿着新衣戴着虎头帽,手腕上戴着银镯子的虎头和糯米,脸上都带着笑意和期待。
“好了好了,开始吧,看看咱们虎头和糯米将来稀罕啥。”李素娟笑着宣布,语气里满是期盼。
顾衍之率先拿出一样东西,是一本红色塑料封皮的语录,里面还夹着一支他用旧的英雄牌钢笔。
他语气认真地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将来做有文化有觉悟的人。” 这几乎是当时所有家庭对孩子最主流的期望。
苏晚拿出的是一个用碎布头巧妙拼接的小沙包,旁边还有一小把她自己搓的五颜六色的羊拐子。
她微笑着说:“心灵手巧,平安喜乐。”这带着她希望孩子快乐成长的心。
奶奶周氏颤巍巍地从怀里摸出一个小布包,打开是一把旧木尺。
她缓缓道:“做人做事,要有尺有度,懂分寸,知进退。”这把尺子可能量过无数布匹,也蕴含着老人的人生智慧。
顾铁生搓了搓手,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用麦秆新编的活灵活现的小蝈蝈笼子,里面好像还有只真的小蝈蝈在轻轻叫。
他憨厚地笑了笑:“庄稼是根本,手脚要勤快。贴近土地,心里踏实。”这是他作为农民最朴素真挚的期望。
李素娟拿出的是一个白白胖胖的大馒头,她笑着说:“啥都不如吃饱饭实在。一辈子不愁吃穿,身体棒棒的!”这是最实在的祝福。
卫民早就急不可耐了,他举起一个用铁丝和皮筋弯成的弹弓,嚷嚷道:“哥,嫂子,让虎头玩这个,打鸟可准了!将来当神枪手!”
结果话没说完,就被顾铁生瞪了一眼,李素娟也嗔怪道:“去去去,捣什么乱,一边去!”
卫民讪讪地把弹弓收了回去,嘟囔着:“弹弓咋了嘛。”
红秀看着大家,有点害羞,从背后拿出两朵她用野花和彩线编成的小小花环,细声细气地说:“给虎头和糯米戴,好看。” 寓意简单而美好。
东西都摆好了,红布上琳琅满目,包含着家人最真挚的期盼。
“来,虎头先来。”顾衍之把儿子往红布中间放了放。
虎头坐在那里,黑葡萄似的大眼睛好奇地打量着眼前这些稀奇古怪的东西。
他先是爬向那个大馒头,伸出小胖手摸了摸,似乎很满意它的柔软,但没拿。
接着又被蝈蝈笼子里轻微的叫声吸引,凑过去歪着头听。
最后他晃晃悠悠地爬过去,一把抓住了那本红色的语录,还用小手拍打着塑料封皮,发出啪啪的响声。
“好!”顾衍之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李素娟也高兴:“哎哟,咱虎头将来是要读大书的!”
顾铁生点头:“像他爹,有出息。” 周氏微笑着没说话。
接着是糯米。
小姑娘比哥哥文静些,她看着哥哥手里的红本本,又看看其他东西。
她先是被红秀编的花环吸引,拿起来看了看,又轻轻放下。
然后她的目光落在了妈妈做的那个色彩鲜艳的小沙包和羊拐子上。
她伸出小手,准确地把那几颗小巧的羊拐子抓在了手里,捏得紧紧的,还对着苏晚露出了一个无齿的笑容。
“哎呀,咱糯米将来手巧!”苏晚开心地搂过女儿。
李素娟也笑:“是像你,安静又手巧。”
“玩羊拐子好,姑娘家文静。”顾铁生也表示满意。
卫民在一旁插嘴:“咋不拿我的弹弓呢。”又被无视了。
抓周仪式在一片欢声笑语中结束,他们也知道抓的也不代表以后,但是这是长辈对于孩子们的美好祝愿。
李素娟高高兴兴地把寿桃馒头和红鸡蛋分给闻讯过来道贺的王姐、钱婆婆等邻居,让大家一起沾沾喜气。
晚上安静下来。
周氏看着熟睡的曾孙曾孙女,缓缓对围坐在身边的家人说:“抓周是个老例儿,是咱老一辈人对娃娃们的念想。抓啥都好,关键是往后咋教,路,还得他们自个儿一步步走正喽。”
顾衍之和苏晚都郑重地点头。
顾铁生闷声道:“娘说的是。”
李素娟给孩子们掖了掖被角:“只要他们健健康康平平安安的,比啥都强。”
喜欢穿书开局喜当妈,还好我有空间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穿书开局喜当妈,还好我有空间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