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晚和顾衍之抱着孩子踏进顾家院子,堂屋里传来的声浪比门前听到的更大声些。
大姑顾秀兰那极具穿透力的嗓门和二姑顾秀华柔中带刚的回应交织在一起,中间混合着李素娟劝和的笑声和周氏乐呵呵的点评,活脱脱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两人掀开门帘,果然,堂屋俨然分成了两个阵营。
炕桌东侧,是大姑顾秀兰、姑父张建军,以及他们的小儿子张卫家,值得注意的是,他们的大儿子张卫国和他的新婚妻子赵红霞今天并没来,想必是去赵红霞娘家拜年了。
西侧是二姑顾秀华、姑父李德昌,以及他们的大儿子李家兴和小女儿李桂花。
此刻,斗法的核心依旧是炕桌中央那堆年礼。
顾秀兰拍着自家带来的东西,声音洪亮底气十足:“娘,大嫂,你们瞅瞅!这大蹄髈,是建军他们站里年底分的,多实在!这包红枣个大肉厚,补血最好!还有这包奶糖,可是卫国媳妇红霞从广播站弄来的,这可是稀罕货!”
顾秀华闻言脸上露出温婉的笑容,不紧不慢地开口:“大姐带来的都是好东西,实在。”
她先肯定了一句,然后才轻轻推出自家的:“我们德昌啊在钢厂忙活一年,就年节能松快松快,也没啥好东西,就这点水果罐头(指了指那两瓶亮晶晶的罐头),是他们厂里发的福利,听说是什么新品种。还有这点心,是德昌徒弟从上海捎来的,咱们这儿估计买不着。”
她顿了顿目光转向顾衍之,语气更加柔和:“衍之在部队辛苦,费脑子,德昌他们厂里年底奖励了几两好茶叶,我们想着我们也喝不出好赖,就给衍之带来了,提提神。”
顾秀兰脸上的笑容僵了一下,显然被“钢厂福利”、“上海点心”、“奖励茶叶”这套组合拳打得有点措手不及。
她立刻调整策略,目光扫向苏晚和孩子,试图开辟第二战场。
“哎呦,晚晚和衍之回来了,快看看这俩宝贝疙瘩养得可真好啊,晚晚真是功劳不小,就是看着咋好像瘦了点?带孩子累吧,衍之你可得多体贴点!”
苏晚正要客气两句,顾秀华已经笑着接过了话头,亲昵地拍了拍苏晚的手:“大姐就是爱操心,晚晚哪里瘦了,我瞧着气色好得很,又白净又精神,把两个孩子收拾得干干净净白白胖胖,这得多心灵手巧才行,衍之能娶到晚晚这样的媳妇,是有福气的。”
她四两拨千斤,直接把顾秀兰的关心变成了瞎操心,还把苏晚和顾衍之都夸了一遍。
顾秀兰两次出击都被轻松化解,有点憋气,又把话题引向小辈,看着顾秀华身边的李桂花和李家兴:“桂花真是越来越秀气了,成绩好吧?家兴也长成大小伙子了,将来有啥打算?要是想学技术,让他姑父在农机站看看有没有机会。”她试图用农机站的机会显摆一下。
顾秀华微微一笑,语气平淡却带着自信:“谢谢大姐想着,桂花脑子还成,老师说她努努力,考县一中有点希望。家兴嘛,已经在钢铁厂做学徒工了。”
轻飘飘一句话,既点明了女儿学习好目标高,又暗示儿子已经进了钢铁厂。
“钢铁厂?那可不是容易进的。”顾秀兰嘀咕了一句,气势明显弱了。
两位姑父,张建军和李德昌,依旧处于战争之外,淡定地喝着茶,和顾铁生聊着些男人间的话题,仿佛身边的唇枪舌剑只是背景音。
顾卫民和顾红秀则兴奋地研究着姑姑们带来的糖果点心,尤其是那包上海点心和奶糖。
苏晚抱着孩子,看着两位姑姑这番高端操作,心里暗叹这斗法水平明显提升了啊!
顾衍之看着这熟悉的场面,无奈地摇摇头,出面打圆场:“大姑,二姑,你们太破费了,东西都很好,爹娘和我们都很喜欢。都是一家人,常回来看看就好,不用每次带这么多东西。”
两位姑姑这才暂时休战,又把注意力转移到夸孩子和关心顾衍之上。
到了晚饭时间,果然比往常丰盛。
一条红烧鱼,一碗炒鸡蛋,一盆白菜炖豆腐,还有一碟咸菜。
饭桌上,姐妹俩那点较劲的苗头又冒了出来。
“尝尝这鱼,我收拾得干净,一点腥味没有。”顾秀兰夹了一大块鱼肚子肉放到周氏碗里。
顾秀华也不甘示弱,舀了一勺鸡蛋给周氏:“娘,吃鸡蛋,软和。”
周氏看着碗里堆起来的菜哭笑不得:“行了行了,我自己会夹,你们自己也吃。”
顾秀兰又转向顾衍之:“衍之,多吃鱼,聪明!晚晚,你也吃,瞧你瘦的。”说着又要夹。
顾衍之端着碗稍稍一避:“谢谢秀兰姑,我自己来。”他的动作自然,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疏离。
苏晚也连忙说:“够了够了,秀兰姑,您自己也吃。”
顾秀华则默默盛了碗豆腐汤放在苏晚旁边:“晚晚,喝点汤,暖和。”
这顿饭就在姐妹俩略显刻意的关怀和暗暗比较中热热闹闹地吃完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