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苏小翠和那个吃商品粮的对象,机械厂工人孙建国的订婚日子到了。
赵金花憋着一股劲,想把这场面撑起来,好歹不能比顾家龙凤胎的满月酒差太多。
她早早地就开始张罗,借桌椅,请厨子,虽然手头紧巴,但也尽力置办了几桌像样的酒菜。
订婚这天,苏家院里也热闹起来。
亲戚邻里陆续到来,赵金花穿着件半新的确良衬衫,脸上堆着笑,忙里忙外地招呼,只是那笑容底下总透着一丝强撑的虚浮。
苏小翠倒是打扮得格外光鲜,穿着红格子上衣,两条辫子梳得油光水滑,脸上抹了厚厚的雪花膏,坐在屋里,等着孙家人来。
苏大山作为亲爹,自然也得出面。他换上了干净衣服,沉默地帮着搬东西、招呼男客,眼神却时不时瞟向院外,显得有些心不在焉。
有亲戚打趣:“大山,马上又要当老丈人了,这回可是正经吃商品粮的女婿,高兴吧?” 苏大山只是含糊地“嗯嗯”两声,扯出一个勉强的笑。
顾家这边,李素娟和周氏作为本家亲戚,自然也得去露个面,随份礼。
苏晚因为孩子小,又刚出月子不久,便留在家看孩子。
顾铁生带着顾卫民和顾红秀去了。
宴席还没开始,院里就已经上演了好几出戏。
先是赵金花的娘家嫂子,一个嗓门极大的胖婶,拉着赵金花的手大声“夸赞”:“金花啊,你可真是好福气!小翠这丫头有出息,找了个端铁饭碗的!以后就能跟着享福了,再不用在地里刨食了!哪像有些人家,生再多娃,不还是土里扒拉吃的?”
这话指桑骂槐的意味太明显,周围瞬间安静了一下,赵金花脸上尴尬,连忙岔开话题。
接着是孙家那边来的一个远房亲戚,是个自来熟的老太太,逮着人就唠。
她拉着李素娟,上下打量着她带来的礼一包点心一块布,啧啧道:“他顾家婶子,你们家可是双喜临门啊!刚添了龙凤胎,这又赶上小姨子订婚。哎,听说你家那孙媳妇,生了孩子跟变了个人似的,俊得不得了?真的假的?”
李素娟心里不喜她这打探的口气,面上却笑着应付:“自家孩子,怎么看都好。今天可是小翠和建国的好日子。”
开席后,更是热闹。孙建国看起来是个老实巴交的年轻人,话不多,被一群半大小子围着灌酒,脸很快就红成了关公。
苏小翠在一旁看着,又是得意又是着急。
赵金花忙着给孙家来的贵客布菜,尤其巴结着孙建国的母亲,一个看起来颇为矜持的城里妇女。
那孙母穿着锃亮的皮鞋,小心翼翼地避免踩到地上的土,对满桌的农家菜似乎不太感兴趣,只勉强夹了几筷子清淡的。
这时,村里有名的憨傻青年二狗子也混进来蹭席,他盯着那盘油亮亮的红烧肉,眼睛发直。
趁着没人注意,他猛地伸手抓了一大块肥肉就往嘴里塞,烫得直吸溜嘴,油顺着手臂往下流,引得旁边人哄堂大笑。
赵金花气得脸都绿了,又不好发作,只能狠狠瞪了负责招呼客人的苏大山一眼。
苏大山闷头过去,把二狗子拉到一边,塞给他两个馒头让他到边上吃去。
顾卫民和顾红秀坐在孩子那桌,看着这场面觉得又新奇又有点无聊。红秀小声对卫民说:“哥,我觉得还是咱家大嫂做的饭香。”
卫民深以为然地点点头,啃着手里有点柴的鸡肉,无比怀念大嫂炖的烂糊入味的红烧肉。
宴席进行到一半,孙母提出要去看一下苏小翠现在住的屋子。
赵金花赶紧陪着去。
一进屋,孙母就皱了皱眉,虽然没说什么,但那眼神里的挑剔显而易见。
尤其看到炕上那床略显俗气的大红牡丹图案的新被子时,她的嘴角几不可查地撇了一下。
赵金花的心也跟着提了起来。
总算熬到宴席结束,送走了客人。
赵金花看着满院狼藉和所剩无几的饭菜,心里算着开销,肉疼得厉害,但看着女儿兴奋又期待的脸,又强挤出笑容:“总算把这大事定了。小翠啊,以后你就是城里人了,可得争气!”
苏小翠沉浸在喜悦和对未来的憧憬里,根本没留意她娘的强颜欢笑和这场宴席背后隐藏的种种尴尬与勉强。
顾铁生带着两个孩子回家,李素娟迎上来问:“咋样?”
顾铁生摇摇头,只说了句:“闹哄哄的。”
顾卫民立刻抢着说:“娘,还是咱家饭好吃!那肉炖得一点都不烂!”
红秀补充:“那个孙奶奶,好像有点嫌弃咱乡下哩。”
苏晚听着孩子们的描述,只是淡淡一笑。
她知道,苏小翠的选择是她自己的路,未来的酸甜苦辣也需她自己品尝。
喜欢穿书开局喜当妈,还好我有空间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穿书开局喜当妈,还好我有空间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