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基功成,法术初掌,符道入门。林默在雾谷洞天中,已然完成了从异能觉醒者到初阶修真者的蜕变。但他深知,闭门造车终有极限,无论是获取更多修炼资源,探寻碎片秘密,还是真正融入并理解这个隐藏的世界,他都必须走出去。
依据《修真界常识》玉简中那份模糊的地图,距离雾隐山最近的一处修真者聚集地,位于东南方向约三千里外,一个名为“落霞山”山脉边缘的青苔坊市。据记载,那是一个由几个小型修真家族联合维持的低阶坊市,规模不大,但足以进行基础的交易和信息交流。
三千里,对于凡人而言是遥远路途,但对于已能施展“御风诀”、体力远超常人的筑基期修士来说,并非不可逾越。林默花费了数日时间,进一步巩固境界,并将“御风诀”练习得更加纯熟,虽还不能持久飞行,但配合自身强健的体魄,翻山越岭已如履平地。
临行前,他做了充分准备。将绝大多数珍贵物品——筑基丹玉匣(还剩少许药力残留,以备不时之需)、《九转蕴灵术》等重要玉简、雾隐散人手札、以及那三块下品灵石——仔细藏于洞府内一个以新学的粗浅阵法掩盖的暗格中。身上只携带了“守心”玉珏(贴身隐藏)、《镇元秘录·残卷》(作为自身根本功法的一部分,需时常参悟)、少量绘制成功的“辟尘符”、“静心符”,以及一些在山中采集的、据《灵药辨识》记载较为常见的低阶灵草,如“凝血草”、“聚气花”等,以备交换之用。
他换上了一套苏晚准备的普通衣物,外面罩了一件不起眼的灰色斗篷,将帽檐拉低。对着洞府石门再次躬身一礼后,便转身,如同融入雾气般,轻松穿越了那曾让他如临大敌的天然禁制,离开了这片给予他新生与力量的雾谷洞天。
外界依旧是连绵的山峦与弥漫的雾气,但此刻在林默眼中,已不再是纯粹的险地。他的“灵眼术”虽只是初学,却已能模糊分辨出空气中灵气的稀薄与浓郁,能察觉到某些区域潜藏的微弱妖气或天然阵法的波动。他小心地避开这些地方,凭借着强大的神识和方向感,朝着东南方向疾行。
昼行夜宿,风餐露宿。途中也曾遭遇不开眼的低阶妖兽,都被他以愈发纯熟的“驱物术”操控碎石,或以凝聚真元的手指(蕴含一丝“心印”对能量节点的干涉之力)轻松解决。他甚至尝试用采集到的“凝血草”简单处理伤口,效果显着,对丹道一途更生向往。
十数日后,周围的植被开始发生变化,出现了更多人为砍伐和行走的痕迹。空气中的灵气浓度也略微提升,并开始夹杂着一些驳杂的、属于人类修士的气息。
根据地图指引,他翻过最后一道山梁,眼前豁然开朗。
山下是一片相对平坦的谷地,一条清澈的河流蜿蜒穿过。谷地中,依着山势和水流,错落有致地分布着数百间样式古朴的建筑,有木屋,有石楼,甚至还有一些依山开凿的洞府。一道淡淡的、覆盖了整个谷地的透明光罩若隐若现,显然是一种防护阵法。谷地入口处,立着一座简易的木制牌楼,上面龙飞凤舞地写着三个大字——青苔坊市。
牌楼下,有两名穿着统一青色劲装、修为在炼气中期的修士值守,目光警惕地扫视着往来行人。进入坊市的修士络绎不绝,大多行色匆匆,修为从炼气初期到筑基期不等,偶有一两个气息深沉的,可能是筑基后期甚至假丹境界,但金丹修士则一个未见,可见此地确实只是个低阶坊市。
林默压了压斗篷帽檐,将自身气息收敛在筑基初期的水准,混在人群中,向着入口走去。
“入市需缴纳一块下品灵石,或等价之物。暂住超过三日,需另行缴纳。”一名值守修士面无表情地说道,声音带着一丝例行公事的淡漠。
林默心中早有准备。他之前猎杀了几头低阶妖兽,取其身上最值钱的材料(如利爪、毒囊),虽然不值钱,但根据玉简常识,勉强能抵一块下品灵石。他默不作声地从背后的行囊中取出一个用油纸包好的、散发着淡淡腥气的妖兽利爪,递了过去。
那值守修士接过,粗略检查了一下,点了点头,侧身让开:“进去吧。坊市内禁止斗法,违者严惩。”
林默微微颔首,迈步踏入了那层透明的光罩。穿过光罩的瞬间,仿佛穿过了一层清凉的水幕,坊市内的景象和声音瞬间变得清晰而嘈杂。
青石板铺就的街道不算宽阔,两旁店铺林立,旌旗招展。有售卖各类丹药的“百草阁”,有悬挂着各式法器胚子的“千锤坊”,有专门收购和出售符箓的“符缘斋”,还有提供修士暂住、附带简陋聚灵阵的“云来客栈”。更多的则是一些散修摆的地摊,上面摆放着各种稀奇古怪的东西——残破的玉简、不知名的矿石、年份不足的灵草、甚至是某些妖兽的骨骼皮毛,叫卖声、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
空气中弥漫着各种气味——丹药的清香、灵草的土腥、金属的锈蚀、还有修士身上混杂的汗味与灵气波动。因果视野在这里受到了阵法的一定压制,变得模糊,但提升后的五感和神识,依旧让林默能敏锐地捕捉到许多信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