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的白,是一种能吞噬声音与时间的颜色。
林默躺在病床上,目光落在天花板上细微的裂纹,思绪却早已穿透这方寸之地,在《镇元秘录·缚灵篇》的玄奥海洋中沉浮。外界的纷扰——特别调查组程式化的询问、苏晚带来的关于事件被低调处理的消息、乃至李馆长那句意味深长的“故纸堆里,未必没有真金”——都如同隔着一层毛玻璃,变得模糊而遥远。
他的世界,在内缩。
肉体的疼痛和精神的海绵状态,反而成了一道天然的屏障,让他得以摒弃绝大多数杂念,将全部心神投入到对自身力量体系的重新审视与构建中。
“守心”玉珏贴身佩戴,如同一个永不枯竭的清凉泉眼,持续滋润着他干涸的经脉与识海。他发现,这玉珏的功效远不止于“安抚”与“净化”。当其气息与自身《基础导引术》引导的“元息”交融时,竟能产生一种奇妙的“澄清”效果,让他对内息的流转、对精神力的细微变化,感知得前所未有的清晰。
他不再急于求成地去冲击“缚灵印”的完整构筑。那次面对紫袍老者时的强行施展,虽然逼退了强敌,却也让他尝到了根基不稳的苦果。此刻,他像一个耐心的石匠,开始一锤一凿地打磨最基础的“材料”——他的精神力,和他的“元息”。
精神力不再被简单地视为一种“量”的储备,而是开始体会其“质”的区别。是狂暴冲击,还是涓涓细流?是散乱无序,还是凝练如丝?《缚灵篇》开篇强调的“以神念为引”,这“引”字,关键在于精纯与掌控。
他尝试着,不再进行宏观的、大范围的精神力调动,而是将意念集中再集中,试图分离出哪怕一丝比发丝更细、却无比凝聚的精神力“丝线”。这个过程比构筑印诀更耗费心神,失败率极高,往往尝试数十次,才能勉强捕捉到那一闪而逝的“凝实”感。
同时,他对“元息”的修炼也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周天循环。他引导着那缕微弱的气流,不再沿着固定的宽泛路径,而是尝试将其约束、压缩,如同将溪流引导入精密的沟渠,使其在特定的、更细微的经脉分支中运行,感受着那种更加精准、更有效率的能量传递与强化效果。
这种极致的“微观”修炼,进展缓慢到令人发指,甚至在外人看来毫无意义。但林默却乐在其中。他能清晰地感觉到,每一次成功的“精神凝丝”和“元息微控”,都让他的根基扎实了一分,对自身力量的认知深刻了一厘。
这天深夜,万籁俱寂。
林默没有睡意,他盘膝坐在床上(在护士查房后),左手掌心向上,虚托着“守心”玉珏。清凉的气息顺着劳宫穴缓缓流入,与体内那缕已然凝练了不少的“元息”交汇。
他没有观想完整的“缚灵印”,而是将全部注意力,集中在那印诀最核心、也是最基础的一个能量节点上——那是一个不断变化、维持着整个印诀动态平衡的“基点”。
他不再试图用精神力去“描绘”它,而是尝试去“理解”它,去感受这个“基点”内部,那无数更细微的能量线条是如何相互作用、如何维持那种微妙平衡的。
意识高度集中,时间仿佛失去了意义。
渐渐地,在“守心”玉珏的辅助下,他的心神仿佛融入到了那个虚幻的“基点”之中。他“看”到了构成基点的能量并非静止,而是在以一种极其复杂的频率共振、流转,如同一个微缩的星系,每一丝能量的动向,都影响着整体的稳定。
“束缚……并非僵硬的禁锢,而是动态的平衡……是引导混乱归于有序的‘规则’本身……”
一个明悟,如同黑暗中划过的闪电,骤然照亮了他的识海!
就在这顿悟产生的刹那,他甚至没有刻意调动精神力和元息,那个一直难以稳定构筑的“基点”,竟自然而然地、清晰地在他意念中呈现出来!虽然依旧只是一个孤立的点,远非完整的印诀,但它稳定、凝实,散发着一种内敛而和谐的微光!
心印初成!
这不是依靠蛮力强行凝聚的“形”,而是基于深刻理解后,由心而发的“意”所自然显化的“象”!
虽然只是一个基点,但其意义,远胜之前无数次勉强维持的完整印诀雏形!这代表着他真正开始触摸到“缚灵”法则的门槛,而不仅仅是模仿其外形。
也就在这“心印基点”成型的瞬间,他掌心的“守心”玉珏,似乎与之产生了某种共鸣,乳白色的光华微微一亮,一股更加精纯平和的能量反馈而来,与他体内的“元息”水乳交融,循环速度陡然加快了一丝!
他感觉到,自己精神力的“质”,似乎也随之提升了一线,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变得更加敏锐。甚至不需要刻意开启因果视野,他也能模糊地感应到病房门外护士站隐约的交谈声,窗外夜风拂过树叶的沙沙声,以及更远处,城市沉睡的呼吸。
这是一种全方位的、细微却实在的提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