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的自信并非盲目。林默比任何人都清楚,力量的提升必须建立在扎实的根基和对边界清晰的认知之上。与冷峻男子的那次短暂交锋,与其说是胜利,不如说是一次侥幸的生存,它赤裸裸地揭示了自身能力的局限与脆弱。
苏晚的担忧如同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提醒着他外部的威胁并未远离。而体内那丝缓慢增长的“元息”和脑海中日益繁杂的知识,则催促着他必须更快地变强。
他将修炼的重心,重新放回了对“因果洞察”能力本身的深度挖掘和边界探索上。这一次,他不再进行危险的强行干预,而是转向更基础、也更考验耐心的领域——信息的深度读取与痕迹的追溯。
他选择的练习对象,依旧是那些沉默的档案。但不再是简单的核对与整理,而是尝试去“阅读”档案本身承载的、超越文字信息的“历史因果”。
他拿起一份五十年前的户籍迁移证明。泛黄的纸张,模糊的钢笔字迹,一枚褪色的公章。
收敛心神,因果视野开启,但不再试图去拨动任何线条,而是将精神力如同最精密的探针,轻柔地覆盖在纸张之上,去感受、去倾听那些附着在其上的、早已被时光冲刷得极其微弱的“信息残响”。
起初,只有一片混沌。纸张的纤维,墨水的化学成分,灰尘的覆盖……无数杂乱无章的微弱因果线交织在一起,构成一片信息的“噪音”。
林默耐心地调整着精神力的频率,如同调试收音机,试图过滤掉那些无关紧要的背景干扰,捕捉那份属于“历史瞬间”的独特波动。
时间一点点流逝,精神力的消耗丝毫不比干预因果小,额角再次渗出细密的汗珠。
终于,在某一刻,当他的精神力频率与纸张上某个极其黯淡的因果节点产生微弱共振时,几幅模糊破碎的画面,伴随着一些断续的声音碎片,猛地涌入他的脑海!
……一个穿着老旧中山装、戴着眼镜的工作人员,伏在昏暗的灯下,用钢笔认真地填写着这张表格,嘴里还低声念叨着迁移地址……
……一只略显粗糙、带着劳作痕迹的手,接过这张盖好章的证明,手指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
……喧嚣的火车站台,这张证明被小心地揣在怀里,伴随着绿皮火车悠长的汽笛声……
画面和声音转瞬即逝,模糊不清,且充满了主观解读的空间,无法作为确凿的证据。但这已经让林默心中巨震!
他成功了!虽然不是直接“看”到过去,但他确实捕捉到了附着在物体上的、由强烈情感或关键事件留下的“因果印记”或者说“信息残影”!
他称之为“溯影”。
这能力无疑打开了一扇通往过去的新窗口,但其限制也同样明显:
信息模糊性: 获取的信息是碎片化、主观且不稳定的,如同隔着毛玻璃看风景,只能窥见大致的轮廓和强烈的情绪,无法得到精确的细节。
消耗巨大: 读取这种深层的“信息残影”,对精神力的消耗远超简单的因果线观察,以他目前的能力,持续几分钟就会感到难以为继。
目标要求: 并非所有物体都承载着足够清晰的“因果印记”。通常需要与特定人物、重大事件有强烈关联,且年代不能过于久远(否则印记会随时间消散),物品本身材质也能较好保存信息(如纸张、玉石、某些金属)。
情感干扰: 强烈的情绪(如喜悦、悲伤、恐惧)留下的印记最清晰,但也最容易干扰读取者的心神。
尽管如此,“溯影”能力的初步掌握,意义非凡。这意味着他不再仅仅能观察当下的因果流动,更能一定程度上去探寻过去的迷雾,这对他调查自身遭遇、理解碎片来历,甚至应对苏晚提到的那些悬案,都可能起到关键作用。
接下来的几天,林默沉迷于这种新的探索。他找来各种不同的老物件进行试验——一枚生锈的顶针,他能感受到一位母亲在灯下缝补时对游子的牵挂;一把破损的木尺,他能隐约看到工匠制作时的专注与汗水;甚至是一块从老城墙拆下来的砖石,他也尝试去感应,却只感受到一片厚重、混杂了无数代人生息与战火的庞杂意念,差点再次引动反噬,吓得他赶紧终止。
他逐渐摸索出规律,并开始有意识地将“溯影”与精细因果操控结合。
例如,他可以通过“溯影”感知到一张旧书桌上,前主人习惯在哪个位置放置茶杯(留下了长期、稳定的使用印记),然后利用精细因果操控,让一支笔恰好滚落到那个印记残留的位置。这种结合,让他的能力运用变得更加诡异难测。
能力的边界在探索中一点点拓宽,但他始终牢记反噬的教训,恪守着自己设定的安全红线,绝不轻易越界。
这天晚上,他正在尝试对那块神秘碎片进行极其表层的、“无害”的“溯影”探查——并非读取其内部浩瀚信息,而是试图感知它最近一次被“触动”或“移动”的因果印记,希望能找到它为何会出现在青龙巷垃圾桶的线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