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秋敛边城福满仓
寒川关的秋阳带着暖意,洒在城外的晒谷场上,金灿灿的麦粒堆成小山,被风吹得扬起细碎的金粉。萧彻赤着脚踩在晒得发烫的石板上,裤腿挽到膝盖,古铜色的小腿沾了些麦糠,手里握着木锨,正将麦粒翻得均匀。断云剑斜插在晒谷场边缘的土坡上,剑鞘上的铜饰在阳光下泛着光,剑柄缠着的深蓝色布条,是苏雪上个月刚补过的,针脚细密得几乎看不见。
“将军,歇会儿吧!”老周叔提着水壶走过来,壶嘴冒着热气,“苏经略刚让人送了绿豆汤,冰镇过的,解乏!”
萧彻直起身,抹了把额头的汗,接过水壶灌了几口。凉丝丝的绿豆汤滑过喉咙,瞬间驱散了秋老虎带来的燥热。他望向晒谷场另一侧,苏雪正坐在树荫下,给几个流民孩子缝补衣服,淡紫色的襦裙外罩了件米白色布衫,发间别着的玉簪映着阳光,衬得她眉眼格外柔和。
“孩子们的新学堂快建好了吧?”萧彻问道,目光落在不远处的工地——那里已经立起了三间青砖瓦房的框架,是他和苏雪特意让人建的学堂,再过半个月就能竣工。
“快了!”老周叔笑着点头,手指着工地,“瓦匠说这几日就能上瓦,等晾干了,再把桌椅搬进去,正好赶在秋收结束后开课。阿瑶那丫头天天去看,说要当第一个报名的学生呢!”
萧彻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果然看到阿瑶的身影在工地旁晃悠,手里还拿着一根木尺,学着工匠的样子丈量木料,小脸上满是认真。他忍不住笑了——这孩子自去年跟着学剑后,性子越发坚韧,不仅剑术有模有样,算术也学得快,将来定是个有出息的。
“将军!苏经略!”陈猛骑着马从城里赶来,马蹄扬起的尘土落在晒谷场边缘,他翻身下马,手里攥着一张羊皮纸,“狼王派人送来消息,说北境草原来了支商队,带着西域的香料和玉石,想在寒川关设个常年摊位,问我们同不同意。”
萧彻接过羊皮纸,上面用汉隶写着商队的规模和货物清单,末尾还画了个小小的狼头标记,是狼王的专属印记。他转头看向苏雪,见她也走了过来,便把羊皮纸递过去:“你怎么看?”
“当然同意。”苏雪快速扫完清单,笑着说道,“西域的香料能让百姓的饭菜更可口,玉石虽然贵重,却能吸引关内的商户来交易,增加互市的收入。我们正好可以用这笔收入,给学堂添置些书籍和笔墨。”
萧彻点头,对陈猛说道:“你回复狼王,就说我们欢迎商队来寒川关,会给他们安排最好的摊位,还会派士兵保护他们的安全。另外,让账房先生准备好账本,到时候仔细清点货物,别出差错。”
陈猛领命而去,马蹄声渐渐远去。苏雪走到萧彻身边,掏出帕子给他擦了擦额头的汗——帕子是她亲手绣的,上面绣着两株麦穗,边角还缝了圈浅蓝色的丝线,是阿瑶帮她挑的颜色。“刚从流民棚那边过来,李婶说她织了几匹新布,想给学堂的孩子们做校服,让我去看看颜色。”
“辛苦你了。”萧彻握住她的手,指尖触到她掌心的薄茧——那是这些日子缝补衣服、整理账本磨出来的,却比任何珠宝都让他心动。“等秋收结束,学堂开课,我们就去趟西域商队的摊位,给你挑块好玉,再给孩子们买些西域的糖果。”
苏雪笑着点头,目光扫过晒谷场的麦粒:“今年的收成比去年还好,账房先生算了算,除去百姓的口粮和明年的种子,还能余出三千石粮食,正好可以存入粮仓,以防冬天雪大,北境部落的百姓过来借粮。”
两人并肩坐在树荫下,看着晒谷场的百姓们忙碌——有的在翻晒麦粒,有的在将麦粒装进麻袋,有的则在给孩子们分发点心,笑声和说话声混在一起,在秋阳下显得格外热闹。萧彻想起三年前刚到寒川关时,这里还是一片荒芜,百姓们流离失所,如今却能安稳地收割庄稼,孩子们能有学堂读书,心中满是欣慰。
接下来的半个月,寒川关上下都沉浸在秋收的喜悦中。晒谷场的麦粒被源源不断地运往粮仓,学堂的最后一片瓦也顺利盖上,西域商队如期抵达,在南城门的互市区域设了摊位,五颜六色的香料和晶莹剔透的玉石吸引了不少百姓和商户,互市的热闹程度比往常翻了一倍。
学堂开课的那天,天刚亮,萧彻和苏雪就来到了学堂门口。孩子们穿着李婶织的新布做的校服,浅蓝色的上衣,灰色的裤子,整整齐齐地站在学堂门口,手里拿着新的书本和笔墨,脸上满是期待。阿瑶站在队伍的最前面,手里还拿着一个小小的书包,是苏雪用旧布给她缝的,上面绣着一朵小小的梅花。
“我宣布,寒川关学堂正式开课!”萧彻站在学堂门口的高台上,声音洪亮,“从今天起,你们要好好读书,认真学本领,将来不仅要守护自己的家人,还要守护寒川关,守护北境的和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