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纳米清除剂问世,微观战场筑防线
上海纳米实验室的无菌舱内,荧光灯下,显微镜镜头捕捉着一场肉眼难见的战争。数以亿计的“噬菌体机器人”如银色游丝,正精准拆解着模拟“星尘”的灰色微粒——那些能在24小时内吞噬钢铁的纳米集群,在清除剂的攻击下,10分钟内便崩解为无害的碳分子。屏幕上跳动的成功率定格在99.7%,这是天蛾团队研发的“纳米清除剂”首次实战模拟的最终结果。
“噬星族的‘星尘’靠硅基核心自我复制,我们的清除剂能识别其独特的分子振动频率。”吴昊指着动态模型,蓝色光点如潮水般包裹灰色微粒,“就像钥匙开锁,每个噬菌体机器人都能精准破坏核心结构。每克清除剂含10万亿个‘钥匙’,可覆盖1000平方米,有效期长达30天。”
泽尔使者734的触须轻触培养皿边缘,复眼投射出泽尔母星的影像——曾经的绿洲在灰色雾霭中化为荒漠。“‘星尘’曾毁灭我们三颗殖民星。”它的电子音带着凝重,“你们的清除剂反应速度是我们当年防御手段的3倍,但噬星族可能通过基因变异产生抗性。”
“天蛾已构建动态防御网。”吴昊调出进化模拟图谱,红色曲线代表“星尘”变异轨迹,蓝色曲线始终如影随形,“清除剂内置‘自更新算法’,每24小时根据监测数据调整攻击模式。超级计算机模拟10万种变异场景,应对成功率均超95%。”
沙漠靶场的实战验证更具说服力。1吨模拟“星尘”(保留结构特征,去除破坏性)刚形成灰色云雾,无人机群便喷洒下纳米清除剂。肉眼可见的是,云雾接触药剂的瞬间泛起银光,30分钟后,土壤检测显示纳米残留量仅为安全阈值的百万分之一。
“连岩石缝隙里的微粒都能清除?”军方代表俯身查看靶场地面,手中检测仪数值趋近于零,“这意味着‘星尘’即便渗入地下工事,也无处遁形。”
吴昊展示清除剂的载体样本:“噬菌体机器人被包裹在‘气凝胶微球’里,这些微球像蒲公英种子般随风穿透岩石孔隙、建筑缝隙,确保无死角覆盖。微球降解后还能转化为有机肥料,零污染。”
隔壁的量产车间里,全自动生产线正以每小时10吨的速度运转,蓝色药剂桶在传送带上如流水般移动。吴昊望着储存区堆积如山的成品,天蛾的电子音同步更新数据:“地球储备1000吨,月球基地与‘鸾鸟’号完成部署,全域投放系统响应时间小于15分钟。”
734的触须在药剂桶上轻颤,传递来泽尔文明的基因数据库:“这是‘星尘’的原始序列,可提升变异预判精度。我们的‘生物屏障技术’也能配合——在行星大气外部署微生物滤网,提前拦截入侵。”
夕阳透过舷窗,为培养皿镀上金边,折射的光斑如星尘闪烁。吴昊忽然明白,文明的防线从不止于星核炮的轰鸣,也藏在纳米级的精准攻防里。当宏观宇宙的能量束与微观世界的分子手术刀并肩,人类为文明筑就的屏障,终将比钢铁更坚韧,比星辰更恒久。
喜欢重生18岁:外星智能体助我逆袭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重生18岁:外星智能体助我逆袭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