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白帝战机列装,空天制霸权柄握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特种机库内,寒气与金属的冷冽交织。一架通体银灰的战机静卧在防静电地坪上,没有传统战机的垂直尾翼,翼身融合的线条如展翅的飞蛾般流畅,机头镶嵌的淡蓝色量子雷达罩泛着幽光,机身表面的鳞片状涂层在顶灯照射下流转着金属虹彩——这是吴昊团队以智能体“白帝”命名的跨大气层战斗机,专为空天格斗而生,今日将迎来首次全流程试飞。
“最大升限100公里,能在平流层与近地轨道间自由穿梭,极速突破25马赫。”空军副司令员陈将军的手指在虚拟座舱图上滑动,指尖掠过那些闪烁的参数,“美军的X-37B更像太空侦察机,而‘白帝’,是真正能在星海间拼杀的利刃。”
吴昊按下战机自检按钮,主控屏幕上的数据流如瀑布般奔涌:“它搭载的‘双模态引擎’是核心——大气层内用可变循环冲压发动机,吸气推进;冲出卡门线后切换为等离子体推进,燃料用的是可控核聚变产出的氦-3,满油状态能绕地球飞20圈。”他特意放大机头雷达的三维模型,“这量子雷达能锁定5000公里外的卫星,连弹道导弹的诱饵弹都能一一甄别。”
随着发射指令下达,机库顶部的滑动式舱门缓缓开启,露出戈壁湛蓝的天空。“白帝”战机在电磁弹射器的牵引下缓缓滑出,引擎预热的低鸣渐次拔高,最终化作一声锐啸——它如离弦之箭般冲向天际,尾部拉出一道淡蓝色的离子尾迹。爬升至15公里高度时,起落架像昆虫的附肢般收回机身,鳞片状涂层自动展开,将空气阻力降至最低;突破音障的瞬间,没有震耳的轰鸣,只有一道淡淡的激波在机尾扩散,地面监测站显示的噪音值仅60分贝,相当于正常交谈的音量。
“进入平流层,切换冲压模式!”
战机的速度表指针疯狂跳动,很快突破5马赫。机身因气流摩擦微微震颤,但座舱内的模拟过载始终稳定在3G——“白帝”的动态平衡系统正通过微调翼面角度,将大部分冲击力化解于无形。当高度计指向80公里,大气层已稀薄如真空,引擎瞬间切换至等离子体推进模式,尾部喷出的淡紫色离子流陡然加粗,速度表的数字一路飙升至15马赫,如一道银灰色闪电直扑近地轨道。
指挥中心的大屏上,“白帝”与国际空间站擦身而过,最近距离仅10公里。陈将军指着实时传输的画面,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测试‘太空机动’科目,模拟拦截敌方侦察卫星。”
“白帝”战机突然做出一个违背空气动力学常识的“太空漂移”——矢量推进器喷出精准的离子束,让机身在无依无靠的太空中灵活转身,绕至模拟卫星后方。机腹下伸出的机械臂如灵蛇探路,三指抓爪稳稳扣住卫星的太阳能板支架——整个过程没有一丝多余动作,优雅如太空芭蕾,却藏着断指裂甲的杀机。吴昊在一旁解说:“这机械臂能拆卸敌方卫星的传感器,也能加装我们的干扰设备,既能让敌人的‘太空眼睛’变瞎,也能把它变成我们的‘顺风耳’。”
返回大气层的“热障”考验最为惊险。当“白帝”以20马赫的速度冲入稠密大气,机身表面的温度飙升至1800℃,仿佛裹上了一层火焰外衣。但鳞片状涂层中的相变材料迅速吸热,将座舱温度稳稳控制在25℃。当它以3马赫的速度掠过机场上空,放下起落架平稳着陆时,从起飞到完成太空任务返回,全程仅用2小时15分钟,比传统航天器的任务周期缩短了90%。
陈将军走下指挥台,绕着战机转了三圈,手掌轻轻按在仍带余温的机翼上:“能挂弹吗?比如反卫星导弹,或者定向能武器。”
“机腹有6个模块化挂架,兼容‘绝尘’超高速导弹的空天版,也能装我们研发的紧凑型激光吊舱。”吴昊调出武器适配三维图,“下周计划用它拦截一枚报废的气象卫星,验证实战拦截能力。”
夕阳的金辉为“白帝”战机镀上一层暖色,鳞片状涂层反射的光芒随角度变幻,宛如一只蛰伏的太空巨兽。陈将军望着它,突然想起三十年前在空军学院学到的那句话:“谁控制了天空,谁就控制了战争;谁控制了太空,谁就控制了地球。”而眼前这架战机,正是撬开空天霸权之门的钥匙。
吴昊望着战机座舱内闪烁的指示灯,天蛾的电子音在意识中响起:“已完成与‘鸾鸟’号空天载机平台的协同协议,可实现轨道补给与集群作战。”他知道,“白帝”的列装,标志着“空-天-地-海”装备体系的最后一块拼图落位。当它与“鸾鸟”号组成空天舰队,人类对星海的掌控,终将翻开新的纪元。
喜欢重生18岁:外星智能体助我逆袭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重生18岁:外星智能体助我逆袭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