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太阳能制氢设备下线,基地能源自给无虞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越过山脊,洒在秘密基地后山的蓝色阵列上。数百块太阳能电池板如鱼鳞般铺展在坡地,表面覆盖的纳米级光催化剂在阳光下泛着细碎的银辉,随着太阳角度缓缓转动——这是天蛾主导研发的“高效太阳能制氢系统”,经过三个月调试,今日正式投入运行。
吴昊站在控制室的观测窗前,看着屏幕上跳动的数据:光照强度稳定在820W/m2,电解槽温度63℃,氢气产量每小时122立方米,比设计预期高出2%。他指尖轻点屏幕,调出催化剂的微观结构模型:“天蛾,这东西的转化率能稳定在35%?传统技术顶破天也就12%。”
意识中传来天蛾的电子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笃定”:“纳米光催化剂采用‘三维蜂窝结构’,比表面积是传统材料的20倍,可同时捕获可见光与近红外波段,效率自然更高。”
此时,能源组组长拿着检测报告快步进来:“昊总,首批产出的氢气纯度99.999%,杂质含量远低于军工标准!刚才给测试车间的虎鲨潜航器加了气,动力输出比用外购氢气时还稳。”
吴昊点头,目光转向阵列边缘的聚光镜组。这些镜面呈放射状分布,即使阳光被云层遮挡,也能将散射光汇聚成束,注入中心的集热器。“阴天测试怎么样?”
“昨天那场小雨里,系统自动切换到‘弱光模式’,产量维持在晴天的61%。”组长指着储能罐的计量表,“按这速度,三天产的氢气足够基地满负荷运行一个月,连承影机器人的高强度测试都供得上。”
邵易阳从外面进来,裤脚还沾着泥,手里拿着一卷伪装网:“刚在阵列外围加了这层网,从卫星图上看就是片普通农田,边缘种的玉米苗也活了,没人会往‘能源基地’上想。”他凑到屏幕前,看着氢气储存罐的液位缓慢上升,“以后再也不用凌晨三点偷偷运氢气管了,省了多少麻烦。”
吴昊忽然指向西北方向的山脊:“那边的气象站数据显示,未来一周有连续阴天。天蛾,聚光镜的追踪精度能跟上吗?”
控制室的全息投影立刻亮起,模拟出阴天的光线轨迹:“已优化‘动态聚光算法’,即使散射光角度混乱,聚光镜也能在0.3秒内调整角度,保证集热器的能量输入稳定在阈值以上。”投影中,阴云密布的模拟场景里,制氢产量曲线虽有波动,却始终维持在每小时95立方米以上。
临近中午,天空果然飘来几片乌云。吴昊看着屏幕上的产量数据仅微降5%,忽然想起前世在罗布泊戈壁,自己曾为了节省一瓶矿泉水徒步十公里。如今,这座藏在山坳里的基地,正靠着取之不尽的阳光,悄然积蓄着改变世界的能量。
“让后勤组把多余的氢气压缩储存。”吴昊拿起外套,“下午测试狼蛛全地形车时,直接用咱们自己产的燃料。”
走出控制室,风拂过太阳能板阵列,发出轻微的嗡鸣。吴昊望着远处正在组装的机器人生产线,忽然明白天蛾那句“能源自主是文明进阶的基石”——当阳光真正为己所用时,所谓的封锁与限制,不过是暂时的尘埃。
基地深处,氢燃料电池的低鸣与机械臂的运转声渐渐交织,像一首属于未来的序曲,在无人知晓的山谷里,稳稳奏响。
喜欢重生18岁:外星智能体助我逆袭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重生18岁:外星智能体助我逆袭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