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航母船体抵海城,改造计划初启动
太平洋的浪涛翻涌着不安的气息。大鹰帝国联合盟友组建的双航母舰队战斗群,正贴着我国海域展开军演,钢铁巨舰的阴影如乌云压境,不仅对南海及沿海发达城市形成威慑,更直接掐断了吴昊运输原材料的航线——从澳洲采购的铁矿石与稀土被堵在半路,民用运输船队被迫停运,昊阳科技机器人生产线的原料储备眼看着就要见底。
“不能坐以待毙。”吴昊站在秘密基地的沙盘前,指尖划过标注着封锁线的海域,“张教授,我们得做笔交易。”
他与张教授连夜整理出三份核心技术资料:多轴协同控制算法、智能防御机器人集群逻辑、高精度机械臂校准参数。“把这些献给军工研究院。”吴昊的语气不容置疑,“条件有三:解除749局对实验室的监视,放开军工新材料采购限制,以及……承认我们对‘瓦良格’号的改造权。”
张教授看着资料上闪烁的保密等级标识,指尖微微颤抖:“这些技术足以让边防自动化水平跃进十年,他们没理由拒绝。”
三天后749局的联络员便带来了答复:“上级同意你的条件,军工研究院已成立专项组对接技术接收。另外,‘瓦良格’号的通关手续,我们会协调办妥。”
果然,749局撤掉了实验室外围的隐蔽监控,军工新材料的采购清单上,“昊阳科技”的名字被悄然加入白名单。
这个消息让吴昊悬了两年的心终于落地。
时间回溯到两年前,当“瓦良格”号的拍卖信息传到吴昊耳中时,他正盯着黑海造船厂的卫星图片。这艘苏联“库兹涅佐夫级”航母的二号舰,像一头搁浅的钢铁巨兽,68%的完工度让它既带着未竟的荣光,又透着命运的颓唐。苏联解体后,二毛熊家无力承担每年千万美元的维护费,两国关系恶化更让核心部件断供,续建成了泡影,最终只能走上拍卖台。
“就是它了。”吴昊对着天蛾调出的船体结构图,眼中闪过决断,“用海外比特币账户的资金注资,让王鹏去竞标。”
王鹏带着“将其改造成海上赌场和酒店”的方案,在拍卖会上以2000万美元竞得船体及全套原始设计资料。消息传开时,没人相信这个看似荒诞的计划背后,藏着吴昊更深的图谋。
接下来的两年,在虎鲨潜航器的隐秘护航下,这艘无动力的庞然大物穿越黑海、地中海、印度洋,最终抵靠海城港,船底的藤壶与海藻,见证了它跨越万里的旅程。
终于将这艘巨舰安全拖回国内,停靠在海城造船厂的专用码头。
此刻,站在“瓦良格”号的甲板上,吴昊仍能感受到船体残留的历史厚重感。锈迹斑斑的钢板下,是苏联军工的巅峰设计;舱室深处,还藏着未被发掘的技术密码。
“天蛾”,启动逆向工程模块。吴昊的靴底踏在钢板上,发出空洞的回响。
“正在解析船体结构及设计资料……核动力系统模拟推演中……”天蛾的数据流如瀑布般刷新,三维模型里,航母的每一根龙骨、每一处焊缝都被标注出来,“已生成完整核动力航母技术图谱,包含反应堆布局、动力传输链路、舱室抗辐射设计。”
这份完整的核动力航母技术资料被吴昊亲手送到军工研究院时,院长看着资料里详尽的参数,久久说不出话。三天后,国家正式下文:调动三十余家造船企业对核动力航母进行攻坚。
“瓦良格”号船体则作为“技术合作回报”,划归昊阳科技所有。
借着这股东风,吴昊通过749局协调,以技术入股方式获得海城造船厂20%股份,将“瓦良格”号稳稳停在了厂区最深处的隐秘船坞。船坞四周拉起了三重警戒线,对外宣称“进行民用船舶改装试验”。
夜色笼罩船坞时,改造才真正开始。吴昊戴着夜视仪,看着机械臂将承影无人机甲的生产模块吊进舱室,金属碰撞声在空旷的船体里回荡。“天蛾”,先对舰船整体内部进行改造。”
“舰体龙骨强化方案生成,外部气动线性改造放在最后,内部采用星际材料合成技术准备冶炼设备对钛合金复合材料进行提炼加工,舰体抗冲击强度提升300%。”天蛾的激光扫描束在舱壁上划出绿色轨迹,“氢燃料电池系统与可控核聚变小型化核心设计,准备安装在舰体后侧中心位置已确定,双动力布局可确保能源冗余。”
深夜的造船厂,只有船坞区亮着灯。全地形机械臂像一只只钢铁蜘蛛,在船体内部游走,切割、焊接的蓝色的电弧火花映照了舱室。“天蛾”正指挥着对舰体核心位置进行碳纤维加固,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复合材料,强度是航母钢材的五倍。
工人们穿着防尘服,将一根根超导电缆接入预设管道,蓝色的电弧不时闪过,承影机器人正在对舰船内部进行切除处理,舰体船底的藤壶与海藻正被清除——没人知道自己正在参与一项足以改变世界的工程。吴昊站在舰岛最高处,望着远处城市的灯火,心里面是这艘星际母舰的初步改造蓝图。
“第一步,让它先拥有‘心脏’。”他对着通讯器下令,“启动核聚变核心预装程序。”
船坞深处,巨大的舱门缓缓关闭,将月光与窥探的目光一同隔绝。钢铁巨舰的改造才刚刚拉开序幕,而它未来的征途,早已越过了蓝色的海洋,望向了更遥远的星海。
喜欢重生18岁:外星智能体助我逆袭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重生18岁:外星智能体助我逆袭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