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天蛾预判危机筑防线,极地科考外骨骼显锋芒
昊琪新能源的充电桩网络刚覆盖完第15个一线城市,吴昊脑海就收到了“天蛾”的紧急提示:【全球锂矿供应链数据异常波动,预计未来90天内碳酸锂价格将暴涨300%,建议立即锁定原材料供应。】
他盯着屏幕上跳动的红色预警曲线,指尖在桌面上轻叩——这已经是“天蛾”升级到L4级后第三次精准预判市场危机。前两次分别避开了芯片涨价潮和物流中断风险,让公司省下了近千万成本。
“王鹏,通知采购部,立刻联系所有锂矿供应商,签订长期保价协议,至少锁定未来半年的用量。”吴昊抓起外套往会议室走,“另外,让财务准备资金,我们要囤积一批核心部件,尤其是电池正极材料。”
王鹏刚要应声,手机就弹出了行业新闻推送:《南美锂矿主宣布减产,碳酸锂价格创历史新高》。他倒吸一口凉气,赶紧跟了上去:“昊哥,你这预判能力,简直神了!”
会议室里,采购主管还在犹豫:“吴总,现在签保价协议,单价会比市场价高10%,是不是有点亏?”
吴昊把预测的价格趋势图投在大屏幕上,曲线像陡峭的山峰,直指三个月后的天价。“现在多花10%,三个月后能省300%,你选哪个?”他顿了顿,补充道,“告诉供应商,只要肯签,我们可以预付30%定金。”
一周后,当同行们还在为暴涨的锂价焦头烂额时,昊琪新能源的生产线却在满负荷运转。看着仓库里堆成小山的原材料,陈潇潇端来一杯热茶,笑着说:“以前总听身旁人说你厉害,现在才算真正见识到——这哪是聪明,简直是未卜先知。”
吴昊握住她的手,指尖能触到她无名指上的婚戒(上周刚领的证)。他低声说,“不过再厉害的预测系统,也需要人来做决定。”
【天蛾同步分析:当前原材料储备可支撑90天满负荷生产,市场份额预计提升至28%。建议趁机推出“旧桩换新”活动,进一步挤压竞争对手空间。】
国家极地科考中心的会议室里,气氛凝重如南极的冰盖。副主任周教授指着投影幕上的照片——科考队员在零下58℃的冰原上搬运设备,防护服外结着冰壳,每走一步都要弯腰捶打冻僵的膝盖,身后的雪橇在雪地里拖出深深的辙痕。
“现有装备在极寒环境下几乎失效,”周教授的声音带着焦虑,“机械臂冻得卡壳,电池续航只剩设计值的三成,去年有位队员为了抢救设备,冻伤了整条胳膊……”
吴昊指尖在桌下轻轻敲击,“天蛾”的数据流已在意识中铺开:【极寒环境核心技术障碍:1. 关节润滑剂低温凝固;2. 电池活性骤降;3. 传感器结霜失灵。建议方案:超导材料关节+自限温加热膜+防雾涂层光学传感器。】
“我们能解决。”吴昊打断周教授的话,将刚生成的设计草图推过去,“给我们三个月,交付能在零下60℃正常工作的外骨骼。”
研发车间里,团队围着外骨骼原型机连轴转。邵易阳盯着温度监测屏,看着液氮喷淋下的关节依旧灵活转动,兴奋地捶了下桌子:“超导磁悬浮关节成了!摩擦系数接近零,-70℃照样转得溜!”王鹏则抱着改良后的电池舱,在低温箱里测试了七次:“加热膜启动后,电池容量保持率从30%提到82%,够支撑8小时高强度作业!”
试机那天,南极模拟舱的温度调到-62℃。科考队员老陈穿上外骨骼,深吸一口气迈进齐腰深的人造雪堆——脚掌的冰爪“咔嗒”弹出,稳稳钉进冻土层;髋关节的液压杆轻轻发力,带着他轻松跨越半米高的冰脊;机械臂端着50公斤重的模拟设备,指尖传感器在结霜的情况下,仍精准捏住了一枚硬币。
“神了!”老陈摘下结霜的护目镜,眼眶通红,“这玩意儿比极地雪橇犬还靠谱!有它在,队员们再也不用硬扛着设备往前挪了!”
周教授看着实时传回的数据,紧紧握住吴昊的手:“你们不仅造了台机器,是给科考队员多了条命啊!”
【天蛾提示:极地外骨骼测试通过率100%,建议追加“防雪盲联动”功能——外骨骼护目镜与环境光传感器同步,自动调节透光率,进一步提升安全性。】
吴昊笑着点头,窗外的阳光正好落在外骨骼的哑光涂层上,像极了南极冰原反射的极光。他知道,这双钢铁臂膀即将托举着科考队员的脚步,在人类从未踏足的冰原上,留下更坚定的印记。
喜欢重生18岁:外星智能体助我逆袭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重生18岁:外星智能体助我逆袭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