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双线并行初见效,团队扩容引新才
四月的哈尔滨,春风终于吹散了最后一丝寒意,校园里的樱花大道落英缤纷,吸引着不少学生驻足拍照。而哈尔滨工业大学创业协会的活动室里,气氛却比窗外的春光还要热烈——昊阳科技的实习生招聘会正在这里举行,五十多位来自不同院系的学生挤在不大的空间里,每个人脸上都带着期待与紧张。
吴昊穿着简单的白衬衫,坐在主面试官的位置上,面前摊着厚厚的简历。邵易阳和王鹏分坐两侧,负责电商运营和技术研发岗的初筛。这次招聘计划招10人,却收到了127份简历,经过初步筛选,留下了这53人。
“大家安静一下。”吴昊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让人信服的力量,活动室瞬间安静下来,“感谢各位来面试昊阳科技。我们是一家年轻的公司,刚成立一年多,但发展速度很快——线上小程序用户破5万,日均订单3000+;线下在海城刚启动了新能源充电桩试点,未来还会拓展更多业务。”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我们招的不是‘打工人’,是并肩作战的伙伴。在这里,你能接触到最前沿的商业模式,参与从0到1的项目落地,只要有能力,就能快速成长。话不多说,面试开始。”
第一组是电商运营岗,由邵易阳负责。他抛出的问题很实际:“如果我们要在小程序上新增‘校园二手数码回收’业务,目标用户是毕业生,你们怎么在半个月内打开市场?”
应聘者们各抒己见,有的说发传单,有的说找学生会合作,轮到市场营销系的林晓时,她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我会搞‘以旧换新’活动——毕业生用旧手机、旧电脑来换购我们的新产品,旧机估值直接抵现金,再联合各院系的毕业晚会搞‘回收点驻场’,现场送定制毕业纪念品。另外,用回收的旧机翻新后捐给贫困山区,既能做公益攒口碑,又能让学生觉得有意义。”
邵易阳眼睛一亮,悄悄给吴昊递了个眼色——这思路和他们之前讨论的不谋而合。吴昊微微点头,在林晓的简历上画了个圈。
技术研发岗的面试由吴昊亲自负责。计算机系的周明是第三个进来的,他没像其他人那样滔滔不绝地介绍成绩,而是直接递上一个U盘:“昊总,这是我优化的小程序推荐算法。你们现在用的基于标签匹配,我加了时间衰减因子——比如用户三个月前浏览过的产品,权重降低60%,新浏览的权重提高,准确率能再提升15%。”
吴昊插入U盘,打开文档,里面的代码逻辑清晰,注释详尽,甚至考虑到了服务器负载的问题。
【L3级天蛾检测:算法优化方案可行性92%,代码冗余度低于行业均值8%,周明编程能力评分90分,建议重点培养。】
“你怎么想到加时间衰减因子的?”吴昊饶有兴致地问。
“我观察过小程序的后台数据,”周明推了推眼镜,“发现有30%的用户浏览记录是三个月前的,按现在的算法推荐,转化率不到5%,说明用户需求是会变的。”
“很好。”吴昊合上电脑,“月薪5000,管三餐,明天能来上班吗?”
周明愣住了,似乎没料到这么顺利,反应过来后连连点头:“能!明天一早就到!”
新能源项目岗的面试由杨凯程负责(他刚从工厂回来协助),主打的是“踏实肯干”。机械工程系的赵磊没什么花哨的想法,只说:“我家是海城的,暑假能留在那边盯施工,充电桩的结构图纸我看了三遍,每个零件的型号都记下来了,出问题我能第一时间找到原因。”杨凯程当场拍板:“就你了,暑假跟着我跑工地,能吃苦就行。”
面试持续了整整一天,最终选出了12名实习生——比计划多了2个,吴昊觉得难得遇到好苗子,多招两个不算什么。晚上,他请新老团队成员一起吃饭,两桌人坐得满满当当。
“从今天起,我们就是一家人了。”吴昊举起酒杯,“老成员带新成员,电商、技术、新能源三个部门要多配合。记住,昊阳科技的未来,不是靠我一个人,是靠在座的每一位。”
“干杯!”众人齐声响应,年轻的脸上洋溢着对未来的憧憬。
邵易阳端着酒杯走到吴昊身边,低声说:“昊哥,现在团队快20人了,是不是该租个正式的办公室了?商业街这边地方有点小了。”
吴昊点头:“我早看好了,学校附近的创业科技孵化园区有间300平的办公室,上个月和科技孵园区负责的领导谈过免费用一年,王鹏明天带好公司资料,咱们去签合同。”
【检测到团队扩容完成,公司化运作提上日程,判定为第三阶段关键目标达成。L3级天蛾已同步更新团队成员能力模型,可辅助优化分工协作。】
吴昊看着眼前热闹的场景,心里感慨万千。一年前,他还只是个刚重生的“学渣”,靠着“天蛾”的辅助才勉强考上大学;而现在,他已经有了一支能打硬仗的团队,业务从校园配件扩展到电商平台,甚至触碰到了新能源领域。
“这只是开始。”他在心里对自己说,也对“天蛾”说。
窗外的樱花还在飘落,仿佛在为这个年轻的团队祝福。属于昊阳科技的故事,正翻开新的一页。
喜欢重生18岁:外星智能体助我逆袭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重生18岁:外星智能体助我逆袭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