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夏,沧溟岛的航天发射基地迎来了历史性时刻——“沧溟三号”货运飞船搭载着首批核污染治理试验设备,成功将物资精准送达华夏西北的联合试验基地。指挥中心内,林彻站在观测屏前,身旁的林屿捧着核物理参数手册,眼神紧紧锁在设备着陆的实时画面上。此次任务是沧溟与华夏深度技术合作的关键一步,为“核净专项组”搭建了高仿真辐射环境试验平台。
“爸,基地传来数据,三种核心成分在模拟强辐射下的稳定性结果出来了。”林屿指着刚接收的报表,声音难掩兴奋,“成分A的活性保留率达78%,比前期室内试验高出12%!”林彻微微颔首,指尖在控制台边缘轻叩:“通知专项组,立刻结合联合基地的数据调整基因融合方案,务必确保极端环境下的中和效果。”
此时,陈阿婆的小孙子陈洛洛正和同学在沧溟科技馆参观。展厅里,几个带着机械臂的普通机器人正有条不紊地进行零件组装演示,讲解员是沧溟学府的大学生,耐心介绍着机器人的运作原理。“这些机器人以后能帮我们做很多重活、细活呢!”洛洛身边的同学小刚眼睛发亮,拉着他的胳膊说,“我爸爸就在机器人研发厂上班,他说以后还能做出帮农民伯伯种地的机器人!”洛洛点点头,伸手摸了摸玻璃展柜,看着机器人精准的动作,眼里满是好奇。
与此同时,沧溟文娱集团的动画电影《华夏传说》在鹰酱的洛杉矶上映。林溪跟着团队驻场宣传,看着影院外排起的长队里,不少年轻人穿着印有华夏神话人物的T恤,手里拿着“沧源活力饮”。映后交流会上,有观众提问:“电影里的‘天下大同’和沧溟的全球布局有关吗?”林溪从容应答:“我们想传递的,是华夏文化里‘和而不同’的理念,就像‘沧源活力饮’连接不同国家的人一样,文化也能成为彼此理解的桥梁。”这场宣传让《华夏传说》的全球票房突破10亿美元,更带动当地汉文化培训班报名人数激增30%。
国际形势的暗流并未平息。鹰酱联合欧洲多国,以“应对核污染风险”为由,再次提出与沧溟联合研发核技术,甚至抛出“将加大对沧溟的经济与商业投入,扩大双方贸易合作规模”的条件,试图换取技术共享。林彻在“全球生命安全联盟”会议上,依旧以“技术尚未成熟,暂不具备合作条件”为由拒绝,同时抛出“沧溟将向独联体国家提供饮用水净化技术援助”的计划,既稳固了与独联体的关系,也堵住了鹰酱的施压口。
脚盆鸡的右翼势力则愈发躁动。他们暗中资助学者发表“沧源活力饮存在健康隐患”的虚假报告,试图煽动民众抵制。沧溟文娱集团迅速响应,林溪带领团队制作了科普纪录片,邀请陈铭团队的专家出镜,用长期监测数据驳斥谣言;同时,沧源生物公司在东京举办“健康体验展”,让饮用者现场分享体质变化,彻底粉碎了虚假言论。事后,脚盆鸡政府迫于压力,公开处置了右翼势力骨干,并再次强化历史罪行教育,将“沧溟-脚盆鸡友好合作条例”纳入国会审议。
1993年底,“核净专项组”传来重大突破:通过基因融合技术,将三种核心成分与沧溟矿衍生物结合,成功研发出初代“核净1号”药剂。在封闭模拟试验中,该药剂能在24小时内将土壤中的放射性物质含量降至安全标准,且无任何二次污染。但受限于成分提纯效率与配方稳定性,目前仅能实现实验室级别的小规模制备。林彻亲自前往深山实验室视察,看着监测屏上跳动的达标数据,对专项组负责人说:“加快推进动植物活体试验,明年春启动野外小规模试点,地点选在切尔诺贝利周边无人区。量产的事不用急,先把试验数据做扎实,按计划争取1996年完成技术成熟度攻关,再启动量产准备。”
陈阿婆的儿子建国,负责试点物资的后勤调配。出发前一晚,陈阿婆特意煮了鸡蛋塞进他的行囊:“去那边远,注意安全,好好做事,别给沧溟丢脸。”建国点头应下,从口袋里掏出一支“沧溟造”多功能手电筒:“妈,这个结实耐用,您放心,我们一定能做好。”
1994年春,切尔诺贝利周边的无人区里,“核净1号”喷雾首次投入野外使用。这次试点所用药剂均为实验室小批量制备,穿着防护服的研发人员手持喷雾器,对着受污染的植被喷洒药剂。三天后,监测数据显示:植被叶片的辐射值下降90%,土壤样本达标率达85%。这个消息被严格保密,仅同步给华夏与沧溟的核心层。林彻站在书房的全球地图前,在切尔诺贝利位置画下一个红圈——这是沧溟掌握战略主动权的关键一步,也是技术成熟路上的重要铺垫。
同一时期,“沧源活力饮”的全球销量突破15亿瓶。陈铭团队的最新监测数据显示,长期饮用者的第二代子女中,黄种人特征显现比例升至35%,且智力发育水平普遍高于普通人群。更意外的是,部分饮用者的过敏、哮喘等慢性疾病得到明显改善,“天然健康”的标签愈发深入人心,甚至有多个国家的政府将其纳入公共卫生福利采购清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