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心中暗自纳闷,这京城之中,闲散的旗人虽然不少,但像彭春这样三四十岁还没混到差事的,确实不多见。
彭春听了康熙的问题,嘴角泛起一丝笑容,不以为然地摇了摇头,说道:“差事?我可没有。不过这样闲着也挺好的,每年还有俸禄可以拿,何必去自讨苦吃呢?”
“嘿嘿......”康熙尴尬的笑了笑:“你说的对,说的对。”
“金先生,你是哪个旗的?”彭春这才开始仔细端详起康熙来,他心中暗自思忖着,这位金先生看起来气度不凡,想必其所属的旗也定然非同一般。
康熙微微一笑,不紧不慢地回答道:“我是正黄旗的。”
“哦?正黄旗!”彭春闻言,眼睛一亮,面露喜色,“那咱们可都是上三旗啊!”
“是啊,都是上三旗,都是上三旗。”康熙嘴角微扬,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轻声附和道。
这上三旗,可是大有来头。
其中正黄旗和镶黄旗,乃是由清太宗皇太极传承下来的,其地位尊崇无比;而另一支正白旗,则是顺治皇帝收缴多尔衮的旗后所设立的。
这三支旗都直接归皇帝管辖,故而被称为上三旗。
彭春似乎对这上三旗颇为了解,他接着问道:“既然你是上三旗的,那六月初五的围猎,你参加吗?”
康熙闻言,先是稍稍一愣,随即便反应过来,连忙应道:“参加……当然参加啊……”
他的脸上洋溢着兴奋之色,仿佛对这次围猎充满了期待。
其实,每年的八旗子弟围猎,康熙都会参加。
只不过,那些认识他的人,因为他的身份特殊,往往不敢轻易与他交谈;而那些不认识他的人,自然也无从知晓他便是当今圣上康熙了。
“今日来铁匠铺锻造箭簇的人,无一不是为了即将到来的围猎做准备。”彭春一边说着,一边从怀中掏出几支箭簇,轻轻地放在桌上。
彭春的语气中透露出对这些箭簇的赞赏,和对铁匠技艺的钦佩。
康熙饶有兴致地拿起其中一个箭簇,仔细端详起来。
只见这箭簇制作精美,工艺精湛,甚至比军中所使用的箭簇还要好上几分。
他不禁点头称赞道:“王铁匠的手艺果然名不虚传,在京城可算得上是首屈一指啊!”
彭春连忙附和道:“是啊,王铁匠在京中可是赫赫有名。当年三藩之乱时,他更是被朝廷特聘为御用铁匠,专门负责为军队锻造军械。”
康熙微微一笑,接着说道:“王铁匠的大名,我自然是知晓的。当年三藩之乱爆发,形势紧迫,当今皇上特意点名让王铁匠负责锻造军械。他的手艺确实精湛,为朝廷提供了大量优质的武器装备。”
说到这里,康熙的脸上露出了一丝得意之色。
然而,彭春却突然叹了口气,显得有些落寞。
“哎……”彭春的叹息声引起了康熙的注意,他好奇地问道:“怎么了?你为何叹气?”
彭春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如实回答道:“其实,当年我也报名参军了,本想为国家尽一份力,可是……哎……”他的话语中充满了无奈和遗憾。
康熙心中顿时涌起一股不满,他皱起眉头问道:“怎么回事?你为何没有去打仗?”
在康熙的印象中,三藩之乱时,京中除了十岁以下的孩子和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外,所有的旗人都踊跃参军,为保卫国家而战。
再剩下的,就都是当官的了。
彭春作为一名旗人,却没有参加这场战争,这让康熙感到十分不解。
俗话说得好,旗人就如同大清的股东一般,而大清则是由旗人托举起来的。
这意味着,旗人从娘胎里诞生的那一刻起,便肩负着为大清效力的使命。
相应地,大清也有责任为每一个旗人发放俸禄,以维持他们的生活。
就拿察哈尔叛乱一事来说吧,当时京城中的旗人几乎都被调往南方战场,导致城中所剩无几,只剩下一些女眷。
就连负责京城防务的九门提督手下的两万大兵,也都奔赴了前线。
在这种情况下,京城的防御出现了巨大的漏洞。
为了填补这个空缺,太皇太后想出了一个主意——召集两万家奴,让他们跟随图海一同去平定察哈尔叛乱。
这些家奴虽然并非正规军队,但在紧急时刻也能派上用场。
然而,对于彭春这位旗人来说,他并没有参与到这场战争中去。
这让康熙心中颇为不满,毕竟在他看来,作为旗人,彭春有责任和义务为国家效力。
彭春无奈地摇着头,苦笑着喝了一杯酒,叹息道:“哎……我彭春也是个响当当的汉子啊,我何尝不想提兵打仗、上阵杀敌呢?可是……哎……”
他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无奈和遗憾,似乎有什么难言之隐。
这句话引起了康熙的好奇心,他不禁想知道彭春究竟为何没有参军打仗。
“怎么?究竟是怎么回事?”康熙满脸狐疑地问道,他的眉头紧紧地皱在一起,显然对彭春的状况感到十分困惑和不满。
彭春深深地叹了口气,仿佛心中有千言万语却不知从何说起。
他稍稍沉默了片刻,然后缓缓地开口,开始讲述当年的事情。
那是康熙十二年,三藩之乱的战火如燎原之势席卷而来,整个天下都为之震动。
朝廷为了平息叛乱,紧急招募兵勇,一时间,各地的热血男儿纷纷响应号召,踊跃报名参军。
彭春作为上三旗的旗人,自然也毫不犹豫地前往募兵的报名处。
他怀揣着满腔的报国热情,希望能够在这场战争中一展身手,为国家尽一份力。
然而,当他来到报名处时,却遭遇了意想不到的冷遇。
负责登记的军官,仅仅是看了他一眼,便流露出鄙夷的神情。
那军官用一种毫不掩饰的轻蔑语气说道:“哎呦,这不是我们彭春彭大人吗?您可是先帝爷亲口斥责的人啊,我们这小小的营伍,哪容得下您这尊大佛呢?”
这句话犹如一把利剑,直刺彭春的心窝。
他惊愕地看着那军官,一时间竟然无言以对。
喜欢康熙正史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康熙正史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