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将国书递给了米海罗的拉丁文翻译,然后说道:“这是朕给你们俄国的国书,里面详细阐述了朕对于和谈的看法和条件。”
米海罗一边看,一边脸色渐变:
大清国皇帝敕谕俄罗斯察汗:
昔日,尔国安居于尔之领地,未曾侵扰我大清国界,边境百姓得以安宁。
然尔等罗刹,却突然入侵我境,肆意骚扰地方,抢夺百姓财物,掳掠妇女儿童,恶行累累,令人发指。
朕本应即刻派遣大军前往征讨,以正国法。
然朕担忧一旦兵戎相见,不仅会破坏多年来的友好关系,更会使边境百姓遭受战乱之苦,故一直隐忍未发。
朕曾将晓谕此事缘由之谕旨交予尔国使臣,并派遣专人前往雅克萨、尼布楚等地传达旨意,然至今未见尔国派人前来,亦无任何回复。
岂料,尔等不仅不知悔改,反而变本加厉,愈加派遣罗刹窜入我内地,烧杀抢掠,无所不为,甚至收纳我大清之逃犯。
朕虽对此深感痛心,但仍念及两国多年来的情谊,不忍即刻发兵征讨。
为避免生灵涂炭,朕仅派遣官兵,截断尔等之去路,招安恒、滚等地之罗刹,对其赦免罪责,不予诛杀,予以收养。
此乃朕之仁德之举,亦望尔察汗能知晓朕之苦心,停止侵扰我大清边境之行为,归还所掠之物,释放被掳之百姓,以恢复两国之和平友好。
由于罗刹(俄罗斯)不断地骚扰滋事,朕决定派遣大军前去征讨……
倘若你们怜悯边境的百姓,使他们免受战争带来的苦难和流离失所的痛苦,不引发战争,就应当迅速撤回雅克萨的罗刹军队,并以雅库等地为界限居住。
希望你们能够明确地回复或者派遣使者前来,朕会命令征讨大军停止前进,撤回至边界地区。
这样一来,边疆就会安定,不再有侵扰的祸患,贸易和派遣使者也能够和睦相处。特此谕告。
康熙接着说道:
“你把这封国书带给你们的沙皇,如果他仍然不肯交出根特木耳,也不退出侵占我国的雅克萨等地,那么咱们之间必定会爆发战争。朕只给你们半年的时间考虑。”
尽管如此,康熙并没有放松对黑龙江戍边事务的关注和安排。
黑龙江的田禾,通常在九、十月份进行收割。
因此,康熙皇帝早已秣马厉兵,计划最晚在八月份派遣军队,务必在两个月内抵达黑龙江,趁雅克萨尚未冻土下雪之际,一举将其攻下。
然而,就在这关键时刻,一件意外之事的发生,让康熙皇帝怒不可遏,甚至直接中断了原本定于康熙二十三年收复雅克萨的计划。
“皇上,萨布素的折子到了。”一名太监匆匆忙忙地走进宫殿,向康熙禀报。
“哦?”康熙闻言,脸上露出些许兴奋之色,“看来朕交代给他的事情,应该已经办妥了。”
一旁的高士奇见状,也随声附和道:“皇上,您说的,莫非就是捣毁罗刹的田禾一事?”
康熙微微一笑,点头应道:“你呀,真是朕肚子里的蛔虫。”
说罢,他迫不及待地伸手打开了萨布素的折子。
然而,当康熙看完折子上的内容后,他的脸色瞬间变得阴沉至极,原本的兴奋之情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满腔的愤怒。
“萨布素……”康熙怒不可遏地高喊一声,声音震得宫殿内的众人都不禁一颤。
紧接着,他猛地将龙案上的茶杯狠狠地摔在地上,茶杯应声而碎,碎片四处飞溅。
小太监被吓得浑身一颤,像只受惊的兔子一样,手忙脚乱地跪在地上,战战兢兢地捡拾着茶杯的碎片。
高士奇见状,心中一惊,连忙上前询问道:“皇上,发生何事了?”
康熙一脸愁容,眉头紧蹙,喃喃自语道:“哎……萨布素啊,竟然如此胆大妄为,竟敢不听从朕的旨意……”
原来,康熙之前下旨命令萨布素捣毁罗刹的田禾,以断绝其粮草供应。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萨布素不仅没有照办,反而上奏称:“捣毁罗刹的田禾,只是白白耗费兵力和马匹而已。”
康熙听闻此言,顿时龙颜大怒,拍案而起,怒喝道:“好你个萨布素!竟敢违抗朕的旨意……朕即刻便撤了你的职!”
高士奇见康熙如此动怒,急忙上前一步,拱手作揖道:“皇上息怒!皇上息怒啊!”
他稍作停顿,接着说道:“皇上,萨布素身为黑龙江将军,远在边疆,正所谓‘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或许其中另有缘由呢。”
康熙听了高士奇的话,稍稍冷静了一些,但心中的怒火并未完全平息,他重重地叹了口气,说道:
“萨布素所言也不无道理,如今黑龙江尚未做好充分的准备,确实不宜贸然行动。看来,只能等到明年四月,再重新进兵了。”
然而,由于萨布素未能成功捣毁罗刹的田禾,罗刹在冬天便有了充足的军粮,这无疑给清军的作战带来了更大的困难。
萨布素错失良机,还借故奏请,属实不合理。
康熙对萨布素的表现感到非常不满,他严厉地斥责道:
“你计划在四月份进兵,这不过是去收割田地里的庄稼而已,这样做肯定不会成功。用兵打仗是关系重大的事情,必须要周全详细地筹划,务必确保能够攻克敌人。如果谋划事情如此草率,就像明安达礼等人那样退兵,那么罗刹人将会更加肆无忌惮地张狂。现在我要从京城派遣一位贤能的大臣,来统领这次军事行动。”
康熙并没有撤掉萨布素的职务,因为他深知这场战争的重要性,需要一个真正合适的将领来领导才能取得胜利。
而这个将领,绝对不可能是萨布素,更不可能是黑龙江当地的那些将军们。
那么,到底应该派谁去呢?
康熙为此感到十分惆怅。
他首先想到了自己的哥哥裕亲王福全,然而,福全虽然有一定的才能,但他并不是一个善于统领军队的人。
接着,康熙又想到了弟弟恭亲王常宁,可常宁整天沉迷于喝花酒,不仅康熙管不住他,就连他的奶奶太皇太后也对他无可奈何。
“难道还是要启用安亲王和康亲王吗?”康熙心中暗自思忖着。
喜欢康熙正史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康熙正史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