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性德词中说道:“
我向着那高耸入云的方向前进,北风呼啸,淹没了战马的嘶鸣声。
深秋远远的边塞,使人不禁情伤。
一抹晚烟袅袅升起,在这边地的城堡上显得尤其荒凉。
夕阳西下,斜斜地照射在山海关城头的旗杆上。古往今来胸中的怨恨何时能平。”
或许纳兰性德并不喜欢战争,他喜欢的,唯有青山绿水、唯有对家乡的眷恋。
“古今幽恨几时平”融合了羁旅之苦与历史虚无感,体现侍卫身份下的矛盾心理:既怀报国之志,又厌弃战争残酷。
大阿哥接着读,他读了一首千古绝句。
《长相思·山一程》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词的上片开篇就是惊艳之语,纳兰性德叠用两个“一程”突出长路漫漫之感。
而下片的风一更雪一更,则是时间的维度,风雪声扰了征人的梦,纳兰性德用“聒碎”的动词来形容,凄美异常。
“好词!好词!”康熙捋着胡子,不禁感叹,谁说天下才子唯有汉人?
纳兰性德虽然是个满人,文采却不输陈廷敬、熊赐履等人。
《蝶恋花·出塞》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
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上阕描绘了边塞的苍凉景象,表达了对历史兴亡的感慨。
下阙则通过咏史,表达了对过往英雄人物的追思和对河山的深情。
整首词将边塞之景与历史之叹融为一体,展现了纳兰性德词作的独特韵味。
作为满洲贵族,纳兰性德在《蝶恋花·出塞》中借“青冢”“铁马金戈”暗喻清俄冲突,既强调清廷边境主权(如“牧马频来去”指沙俄侵扰),又流露对战争的反思。
《鹧鸪天》
“谁道阴山行路难?风毛雨血万人欢。
松梢露点沾鹰绁,芦叶溪深没马鞍。
依树歇,映林看,黄羊高宴簇金盘。
萧萧一夕霜风紧,却拥貂裘怨早寒。”
那本手稿虽然残破不堪,但其中的一部分仍然清晰可辨。
大阿哥显得有些犹豫和支吾,似乎对是否要将它交给康熙还心存疑虑。
然而,最终他还是下定了决心,将手稿递给了康熙。
康熙接过手稿,仔细端详着那些残存的字迹。
他发现,这本手稿中原本应该包含了许多精美的诗词,只可惜由于损坏的缘故,很多字都已经模糊不清,难以辨认。
不过,在那些若隐若现的文字中,康熙还是隐约看到了两首诗词的名字:《南楼令·塞外重九》和《采桑子·塞上咏雪花》。
康熙心中一动,他立刻意识到这些诗词的价值。
原来,这竟然是纳兰性德,在前往雅克萨的旅途中所创作的一整套塞外诗词!
古往今来,只有像李白、白居易、苏轼这样的大诗人,在遭受贬谪之后,才会因感怀身世而写出如此动人心弦的作品。
而如今,在康熙有意无意的推动下,纳兰性德也用他自己的塞外经历,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着名诗词。
这让康熙不禁感慨万分,同时也更加坚定了他平定雅克萨、驱逐尼布楚俄军的决心——不仅仅是为了国家的领土和尊严,也是为了纳兰性德这样的才子,能够有一个安宁的创作环境。
于是,康熙封纳兰性德为二等侍卫,以表彰对于他勘察尼布楚之地的详细见解。
康熙二十三年四月初一,阳光明媚,微风拂面。
这一天,康熙下令朝臣们准备关于雅克萨、尼布楚以及沙俄的详细资料。
经过数日的努力,这些资料终于全部准备妥当。
于是,康熙决定在四月初五的大朝上,与朝臣们一同讨论沙俄的相关事宜。
这一决定引起了朝廷上下的广泛关注,众人都对这次讨论充满期待。
四月初二下午,康熙处理完政务后,闲来无事,便决定去探望一下纳兰性德。
康熙来到明珠的府邸,看到他的病情已经渐渐好转,能够下炕走动了,心中稍感宽慰。
纳兰性德见到康熙,连忙起身行礼,康熙笑着扶起他,关切地询问他的身体状况。
两人闲聊了一会儿,话题自然地转到了纳兰性德此次东北之行。
康熙感慨道:“容若啊,你此次东北之行,对身体的摧残可是极其严重啊。想当年,朕和高士奇也只是去了吉林乌拉,回来后高士奇这身子骨都还需要休养好一阵子,才慢慢缓过劲来呢。”
高士奇在一旁嘿嘿地笑着,附和道:“是啊,皇上,容若这一去,可真是吃了不少苦头。不过,他现在能恢复得这么好,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康熙摇摇头,苦笑着说:“你们这些汉人儒生啊,身子骨就是弱。朕怎么就没事呢?”
高士奇连忙解释道:“皇上,您可是真龙天子啊,自然与我们凡人不同。这么多年了,臣也就见您生过那么一次病。”
康熙听了,不禁哈哈大笑起来,他拍了拍高士奇的肩膀,说道:“你这老东西,嘴巴倒是越来越甜了。”
回想往事,康熙不禁唏嘘感叹。
这一场大病,险些要了他的性命。
遥想当年,皇后赫舍里离世之时,他悲痛欲绝,不顾瓢泼大雨,亲自为皇后的梓宫搭建灵棚。
那场大雨,仿佛是上天也在为皇后的离去而哭泣,冰冷的雨水无情地浇在康熙身上,让他染上了伤寒。
若不是南怀仁及时为他诊治,恐怕如今坐在皇位上的人早已易主。
“对呀,高士奇,你提醒了朕……”康熙突然开口说道,嘴角还挂着一抹淡淡的笑容。
“提醒了您?”高士奇闻言,一脸茫然,他实在想不起来自己何时提醒过康熙什么。
康熙见状,呵呵一笑,解释道:
“从罗刹国来的使者,在京城已经逗留数月之久,却始终无法与我们顺畅沟通,原因便是我们听不懂他的语言。而你刚刚的话,让朕想到了南怀仁,他或许能够胜任与罗刹国使者交流的任务。”
喜欢康熙正史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康熙正史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