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二十二年腊月底,年关将至,北京的雪下得沉闷。
紫禁城乾清宫的东暖阁内,金砖地面被擦得光可鉴人,倒映着梁上宫灯的昏黄光晕。
空气中弥漫着御赐檀香的清冷气息,却压不住殿内几乎凝固的紧张氛围。
康熙身着龙袍,又一次召见内阁,商议台湾的去留问题。
他的指节无意识地轻轻敲击着御座的紫檀木扶手,发出极轻微的“叩、叩”声。
李光地已经从福建回到京城,他去过澎湖、登过台湾,对于台湾的去留问题,康熙想听一听他的意见。
“台湾,弃乎?守乎?”
这个问题,像一根无形的鱼刺,哽在康熙的喉咙里,上不去,下不来,别提多难受了。
“李光地,你去过台湾,那你说说看,这台湾的去留问题。”康熙非常喜欢李光地,这一次李光地全程参与收复台湾的战役,他有发言权。
李光地听到皇帝点名,赶忙向前迈了一步。
他身材清瘦,面容白皙,举手投足间都透露出一股典型的文臣气度。
他躬身行礼后,沉稳地奏道:
“启奏皇上,臣以为台湾孤悬海外,不过是一个弹丸之地,那里瘴疠横行,民风未开化。自从前朝明朝开始,台湾就一直是海盗的巢穴,朝廷为了平定那里的叛乱,耗费了大量的钱粮,牺牲了无数的将士,实在是得不偿失。”
李光地顿了一下,接着说道:
“如今,多亏了皇上的天威,台湾的祸根已经被铲除。依臣之见,我们应该效仿以往的做法,将台湾的军民迁移到内地,让台湾成为一片空地,放弃这个岛屿。
这样一来,国库可以节省巨额的开支,边疆也能避免无穷无尽的忧患。
毕竟,对于我们国家来说,得到台湾并没有太大的好处,失去它也不会有什么损失。所以,圣人治理国家,应该以中原地区为根本,不应该在这些化外之地耗费过多的心力。”
李光地的话语不紧不慢,语速适中,仿佛每一个字都经过深思熟虑,条理清晰,让人听起来毫不费力。
他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内回荡,引起了不少官员的共鸣,他们纷纷微微颔首,表示对李光地观点的认同。
毕竟,三藩之乱刚刚平息,国家历经战乱,百废待兴,而国库也确实空虚,这是摆在众人面前的现实问题。
李光地的“财政论”犹如一把利剑,直刺要害,切中了大多数人的忧虑。
一时间,殿内响起了一片低低的附和之声,如同一阵微风拂过湖面,泛起层层涟漪。
索额图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微笑,对李光地的观点表示赞同。
熊赐履亦是如此,他的脸上同样浮现出满意的神色。
然而,康熙的眼神却始终没有变化,他的目光如炬,静静地凝视着殿内的众人。
突然,他的视线缓缓移动,最终停留在了武将队列中那个沉默如铁塔的身影上。
“施琅。”康熙的声音并不大,但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仿佛整个大殿都因这两个字而震动了一下。
福建水师提督、靖海将军施琅听到皇帝的召唤,如同一座被唤醒的山岳,轰然出列。
他的动作干脆利落,没有丝毫拖泥带水,“扑通”一声双膝跪地,坚硬的铠甲与金砖撞击,发出一声沉闷的巨响,仿佛整个大殿都为之颤抖。
这声巨响犹如一记重锤,狠狠地敲在了每个人的心头,让人不禁心头一颤。
然而,施琅并没有像李光地那样先论述“利弊”,而是猛地一叩首,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在大殿内响起:“皇上!台湾,断不可弃!”
他抬起头,那张被海风和烈日雕刻得黝黑而深刻的脸上,双目炯炯,仿佛燃烧着两团火焰。
“臣在海上漂泊数十载,亲身经历过台湾的狂风巨浪,对其利害关系可谓是了如指掌!
李学士所言,不过是从书本中得来的一孔之见,并非真正了解海疆的实际情况!
台湾绝非是一片不毛之地,那里土地肥沃,广袤千里,到处都种植着五谷杂粮,而且糖和盐的产量非常可观,这些财富足以使国家富强。这是其一!”
“其二,台湾的人口多达数十万,他们都是我大清的子民啊!这些百姓背井离乡,历经数代人的努力,才在这片土地上开垦荒地、拓展疆土。
如果朝廷仅仅因为一道命令,就要将他们全部迁回内地,那么这数十万无辜的百姓将会流离失所,甚至可能会饿死街头!
一旦失去了民心,想要再收复台湾,那可真是比登天还难啊!这无异于自乱阵脚!”
说到这里,施琅的情绪愈发激动,声音也不自觉地高亢起来,他几乎是用怒吼的方式继续说道:“其三,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点!皇上,请您看看这张地图!”
他并未带图,却用手指在空中划出一个轮廓,那轮廓虽然简单,却仿佛蕴含着无尽的力量和深意。
“台湾横亘于东南海上,犹如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正位于我江南、福建、广东诸省的门户之前,是我大清海防的重要藩篱!”他的声音铿锵有力,如同战鼓一般在殿内回响。
“有台湾在,则海疆安如泰山;若弃台湾,则门户洞开,海防尽失!那荷兰红毛夷,对我台湾觊觎已久,至今仍念念不忘。一旦我大军撤离,他们必定会如饿狼扑食一般,卷土重来!”
他的话语如同惊雷,在众人的耳边炸响,让人不禁为之震撼。
“到那时,他们将以台湾为巢穴,制造巨大的战舰,打造威力强大的火炮,日夜不停地骚扰我大清的沿海地区。如此一来,我大清的海疆将永无宁日!”
他的每一个字都如同重锤一般,狠狠地敲在人们的心上,让人无法忽视。
殿内鸦雀无声,方才还附和李光地的官员们,此刻都面面相觑,额上渗出了一层细密的冷汗。
施琅所描绘的那幅景象,实在是太过可怕,也太过真实,让人不寒而栗。
李光地的脸色微微发白,他忍不住出声反驳道:“靖海侯言重了。区区红毛夷,何足为惧?我大清天兵如虎狼之师,岂会惧怕这些蛮夷之辈?”
喜欢康熙正史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康熙正史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