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默默的听完奏折,随后叹了口气说道:“施琅,施琅澎湖决战之前给朕上的折子,说拿到澎湖后,应立刻尽剿台湾,如今他变了!”
“皇上,上天有好生之德,施琅得了澎湖,认为台湾的老百姓是大清的子民,故不忍伤害。”陈廷敬对施琅的好感,油然而生。
“皇上,澎湖一战,台湾死伤一万五千余人,投降八千余人,剩下的几千人逃回台湾,郑氏已经失去了主力军了!”明珠瞧着手中的奏折,感慨万千。
想当年郑成功的四十万水师,如今剩下的不足万人呐。
康熙一低头,瞧到另外两道奏折,他打开一道,李光地的奏折。
李光地所说,与施琅没有什么大的区别,只是没有如此的详细。
李光地的观点,是立刻发兵攻打台湾,趁着兵贵神速,不给郑氏喘息的机会。
李光地还说道,施琅立了奇功,但不能进台湾屠城。
另外一道奏折,不用猜,就是姚启圣的奏折。
姚启圣的奏折中说道:“澎湖一战,郑军惨败,所有精锐,尽行斩溺,所有船只,尽行焚毁,郑军几成全军覆没,故应乘胜直捣台湾,似不宜迟,倘若让‘海贼’将台湾隘口收拾坚固,使后日骤难攻克也”。”
“皇上,姚启圣和李光地,均要求立刻发兵台湾啊。”索额图说道。
“是啊!唯独施琅改变了主意,要与郑氏和谈,招降!”
康熙摇了摇头:“大家商议商议,立刻进攻台湾,还是......还是招降。”
“皇上,臣赞同立刻进攻台湾,决不给能台湾喘息之机。我军虽然占据了澎湖,可无论粮草补给,还是派去援军,均比台湾困难的多。一但遇到风暴等、补给出了问题,即便胜了,也只能败退!”
“是啊皇上!臣也赞同立刻拿下台湾,解决后顾之忧!”
“臣也赞同!”
内阁大学士们纷纷附和,无论是明珠,还是索额图,无论是陈廷敬,还是高士奇等人,无一例外都表示支持立刻发兵台湾。
因为他们都深知,早一天拿下台湾,康熙就能早一天抽出精力和钱财,将其用在东北和西北的事务上。
这一点,对于整个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
康熙再次拿起施琅的奏折,仔细阅读起来。
他对施琅的作战计划原本非常赞同,即拿下澎湖后,立刻发兵台湾。
然而,施琅在奏折中的观点却发生了变化。
康熙不禁感叹道:“施琅啊施琅,你立下如此奇功,为何观点就变了呢!”
但康熙也明白,施琅并非胆小,他所考虑的是台湾百姓的福祉。
施琅的奏折中所言,确实有其道理。
康熙闭上双眼,沉思片刻。他权衡利弊,最终做出了决定。
“拟旨,施琅所求招降台湾,朕准了!”康熙的声音虽然平淡,但其中蕴含的决心却不容置疑,“限期两个月,郑氏应剃发、登陆、称臣。”
陈廷敬立刻遵命拟旨,将康熙的旨意记录下来。
刘国轩败了,台湾这下乱套了,听说施琅如果攻上岛就会屠城,无数的兵民纷纷逃往澎湖。
因为到了澎湖,施琅不仅赏赐银米,而且还给分地。
想要回大陆的,施琅也每天派数十艘大船,将老百姓送到大陆,由姚启圣安置。
圣旨抵达澎湖,施琅感谢天恩,派人前往台湾,招降郑氏。
“一个月?就给我们一个月的时间?”郑克爽满脸惊恐,声音都有些发颤,仿佛这一个月的时间已经是他生命的倒计时。
冯锡范看着郑克爽那惊恐的模样,心中暗叹一声,然后指向西南方向,沉声道:“延平王,事到如今,我们唯有逃往吕宋,方能有一丝生机啊!”
吕宋,这个名字对于郑克爽来说并不陌生。
那是如今菲律宾最大的岛屿吕宋岛,郑成功夺得台湾后,曾在吕宋建立了根据地,并且台湾不少的粮食,都是从吕宋购买的。
冯锡范的提议,就是将整个明郑朝廷,搬迁到吕宋。
在那里,他们可以避开清军的追杀,重新发展势力。
然而,刘国轩却对这个提议勃然大怒,他瞪着冯锡范,厉声道:“那怎么行!吕宋本来就是外国,我们岂能在外国安营扎寨?汝不知永历帝乎?”
永历帝!这个名字如同一道闪电,划过冯锡范的心头。
他当然知道永历帝,他们台湾明郑,一直奉行着永历帝的年号。
尽管永历帝早已死去,但他们台湾的纪年仍然是永历三十八年、永历三十九年……与康熙的年号毫无关系。
话说当年永历帝因清军的追击而逃往缅甸,本以为可以在那里过上安稳的生活,毕竟缅甸国王对他还算礼遇有加,好生侍候着。
然而,好景不长,吴三桂率领清军攻入缅甸,这一下缅甸王立刻改变了态度,毫不犹豫地将永历皇帝当作礼物献给了吴三桂。
吴三桂得到永历帝后,毫不留情地将其带到篦子坡前,亲手用弓弦将这位末代皇帝勒死,结束了他悲惨的一生。
如今台湾岛上的情况也颇为艰难。
刘国轩眼见台湾兵困民乏,根本无法与施琅率领的清军抗衡。
在这种情况下,他深思熟虑后,向延平王谏言投降大清,以保全岛上数百万百姓的性命。
刘国轩拱手说道:“如今台湾局势危急,实非我等所能抵挡。为了岛上百姓的福祉,我刘国轩甘愿背负骂名,恳请延平王考虑投降大清之事。”
然而,他的这番话却引起了冯锡范的强烈不满。
冯锡范怒目圆睁,指着刘国轩大骂道:“刘国轩!你这个卖国贼!我等深受老延平王的厚恩,岂能投降满清鞑子?”
面对冯锡范的指责,刘国轩并未退缩,他冷静地反问:“冯锡范,那依你之见,我们又当如何应对眼前的困境呢?”
冯锡范冷哼一声,伸手向天一指,说道:“要么逃往吕宋,暂避清军锋芒;要么与清军决一死战,至死方休!”
喜欢康熙正史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康熙正史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