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时,远处的陈永华看到了这一幕,他急忙高声呼喊:“冯大人住手!冯大人住手!”声音在空气中回荡,显得格外急切。
听到陈永华的呼喊,冯锡范的动作猛地一滞,他恶狠狠地瞪着明珠,咬牙切齿地说道:“算你小子走运!”
明珠见状,嘴角反而扬起一抹笑容,他嘲讽地说道:“怎么,陈永华让你住手,你就果然不敢动手了吧?”
“你……”冯锡范满脸怒容,双眼圆睁,他紧紧握住手中的长剑,手臂因愤怒而微微颤抖着。
随着他的怒喝声,一股强大的气势如排山倒海般向明珠压去,仿佛要将他吞噬。
然而,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明珠展现出了惊人的反应速度。
只见他身形一闪,如鬼魅般迅速向右一转,以极其敏捷的动作躲开了冯锡范的凌厉一击。
紧接着,明珠毫不犹豫地朝着陈永华飞奔而去,仿佛陈永华就是他的救命稻草一般。
陈永华见状,立刻挺身而出,他毫不畏惧地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冯锡范的去路。
同时厉声喝道:“冯锡范,你给我清醒一点!”
这声怒喝犹如当头棒喝,让冯锡范猛地一怔。
他的目光与陈永华交汇,瞬间被陈永华的气势所震慑,一时间竟然说不出话来。
陈永华见状,冷哼一声,毫不客气地说道:“冯先生,多有得罪了!来人啊,把他给我带走!”
话音未落,陈永华身后的十几个侍卫如狼似虎地冲了上来,他们训练有素,动作迅速,几下就将冯锡范牢牢地架了起来。
冯锡范虽然奋力挣扎,但终究寡不敌众,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被侍卫们拖走,渐行渐远。
待冯锡范被带走后,陈永华这才转过身来,对着明珠微微一笑,轻声说道:“明珠大人,真是不好意思,让您受惊了。”
明珠此时才稍稍松了一口气,他一边擦着额头上的冷汗,一边感激地对陈永华说道:“多谢陈先生仗义挺身啊……”
“明珠大人,事不宜迟,趁着延平王尚未改变主意,您还是赶紧离开此地为妙啊……”陈永华一脸凝重地拱手作揖道。
明珠闻言,微微颔首,表示同意:“嗯嗯,陈先生所言极是,在下这便即刻动身,离开台湾。只是,还望陈先生能好生劝说郑经,让他明白归顺大清才是顺应天意之举啊。”
陈永华连忙应道:“好说好说,陈某定当竭尽所能,劝说郑经。”
说罢,他转头吩咐手下人道:“来人呐,速速护送明珠大人前往码头。”
明珠点头示意,然后转身迈步离去。
然而,就在他即将踏出房门之际,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重要事情一般,猛地回过头来,高声喊道:“等等!那……那两颗人头,记得给我包好带上啊!”
陈永华见状,不禁有些无语,但还是赶忙应道:“是是是,大人放心,我这就命人将施世泽和施世良的人头包起来,送到码头去。”
得到陈永华的回应后,明珠这才满意地转身离去。
待他的身影消失在门外后,陈永华无奈地摇了摇头,心中暗自叹息。
不一会儿,手下人便将包好的两颗人头送了过来。
陈永华看着那两个包裹,心中一阵唏嘘。
他虽然对这两人的死感到惋惜,但也明白这是政治斗争的残酷现实。
明珠登上战船后,站在船头,望着渐行渐远的台湾岛,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
他随即高声下令:“回厦门!”
随着一声令下,战船扬起风帆,如离弦之箭一般,向着厦门疾驰而去。
待船只驶出百里之遥后,明珠的心情才稍稍放松下来。
次日清晨,经过一夜的航行,明珠的战船终于抵达了厦门港。
船刚一靠岸,明珠便迫不及待地跳下船,踏上了陆地。
第三日,明珠马不停蹄地继续赶路,终于抵达了福州城。
福州城。
“姚总督,您绝对不能这样做啊!无论如何,我都坚决反对攻打台湾!”万正色情绪激动地说道,他一边用力地拍着桌子,一边声色俱厉地喊道。
姚启圣见状,眉头微皱,厉声道:
“万正色,你身为堂堂水师提督,怎么如此没有长进呢?台湾如今孤悬海外,实力大不如前,但他和他的余孽迟早会卷土重来,不断袭扰我大清的海疆。”
万正色毫不示弱,猛地站起身来,怒目圆睁,大声回应道:
“怕他干什么!有我万正色在,他来一次,我就打退他一次!他若敢来两次,我定要将他杀个片甲不留!”
姚启圣冷哼一声,嘲讽道:
“你倒是口气不小啊!可你也不想想,那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中华的固有领土,如今却被郑氏一族霸占着,我们理当将其收复,让它重回大清的怀抱。”
万正色不以为然地反驳道:
“姚总督,我可没有胡言乱语。就凭咱们这点水师的实力,别说是攻打台湾了,就算能平平安安地抵达澎湖,那也得靠妈祖显灵保佑才行啊……”
原来阿桑兵败之后,万正色就深刻地认识到了台湾的难以攻克。
以大清水师如今的实力,别说攻打台湾了,就连攻打澎湖也是个问题啊。
因此,万正色的态度变得异常强硬,他坚决主张只要朝廷能够成功抵御郑经的袭击骚扰,就已经足够了,无需再冒险去攻打台湾,以免损兵折将,打一场毫无胜算的仗。
毕竟,台湾并非那么容易就能攻下的。
两人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激烈的争吵使得房间里的气氛愈发紧张起来。
他们的声音在书房里回荡,仿佛要冲破屋顶一般。
而这一切的起因,还要追溯到明珠离开之后。
自明珠走后,姚启圣一方面积极招募水师水手,另一方面则要求万正色对这些水手进行水上作战的训练。
然而,万正色却认为水师的事务不应该由姚启圣来插手,理应由自己全权安排。
于是,双方就因为这个问题产生了严重的分歧,互不相让,最终导致了这场激烈的争吵。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的时候,突然传来一声:“报……明相回来了。”
喜欢康熙正史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康熙正史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