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周昌与黄九畴二人,奉王辅臣之命,前往虎山墩图海的大营,宣布王辅臣要投降的消息。
一路上,黄九畴心怀忐忑,他不时地看向周昌,似乎有话想说,但又犹豫不决。
终于,黄九畴还是忍不住开口了:“培公兄啊,真没想到你的伶牙俐齿,竟然抵得上五万大军啊!”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惊叹和敬佩。
周昌微微一笑,谦虚地说道:“谬赞了黄兄,若不是你与龚荣极力地助我,王辅臣岂能轻易投降?这其中你的功劳可不小啊。”
黄九畴连忙摆手道:“哪里哪里,我不过是尽了一点绵薄之力而已,主要还是靠培公兄的能言善辩。”说罢,二人对视一眼,都哈哈大笑起来。
不知不觉间,二人已经来到了城门。
黄九畴突然闻到了一丝淡淡的香味,他心中虽然有些疑惑,但还是按照惯例拿出了令牌。
守将查验无误后,便缓缓地打开了城门。
随着城门发出“吱扭扭”的声音,缓缓地被打开,黄九畴的眼睛瞪得像铜铃一般,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所看到的景象。
“呃.......培公,这.......”黄九畴指着城外,惊讶得说不出话来。
周昌嘿嘿一笑,解释道:“图海将军有好生之德,早已经为全城的将士和百姓埋锅造饭了,这香味就是从那边飘过来的。”
就在此刻,黄九畴定睛望去,只见虎山墩上上下下,烟雾缭绕,宛如仙境一般。
数千口大锅整齐地排列着,锅中的水正欢快地翻滚着,咕嘟咕嘟地冒着热气。
许多士兵围坐在锅前,或蹲或站,狼吞虎咽地吃着饭,那模样仿佛饿了好几天似的。
再仔细一看,这些士兵身上的衣服竟然都是平凉城内的官兵所穿。
黄九畴恍然大悟,一拍脑袋道:“哎呀呀,我总算明白了!怪不得城内四处都有哗变发生,许多官兵都逃出了平凉城,原来他们都跑到这里来吃饭啦!”
周昌闻言,不禁哈哈大笑起来,得意地说道:“哈哈,黄将军,你觉得我这计策如何?如果王辅臣在两日之内还不投降的话,那平凉城内必定会发生大规模的哗变。到时候,他的小命可就……”
“妙啊!实在是太妙了!”黄九畴不禁赞叹道,“这周昌的计策,不仅精妙绝伦,而且还狠辣无比啊,真是坏透了!”
他一边说着,一边不由自主地靠近了大锅,一股浓郁的肉香扑鼻而来,直钻他的鼻腔。
这香味犹如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揪住了他的胃,让他的肚子立刻咕咕叫了起来。
周昌听到黄九畴的肚子在抗议,笑着拍了拍他的肚子,调侃道:“怎么,黄将军,你也没吃的吗?”
黄九畴摇了摇头:“哎.....我亦是一个月,都没有吃过饱饭了!”
周昌迅速地从行囊中取出一只碗,然后毫不犹豫地伸进锅里,夹起了一大块香气四溢的肉。
这块肉在碗里显得格外诱人,让人垂涎欲滴。
黄九畴的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那块肉,仿佛它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宝物一般。
他的喉咙不自觉地动了动,口水在嘴里打转。
终于,他无法抵挡这股诱惑,猛地伸出手,一把抓住碗,像饿狼一样大口地吃了起来。
每一口咬下去,黄九畴都能感受到肉的鲜美和多汁,那浓郁的味道在他的口腔里弥漫开来,让他不禁发出满足的呻吟:“嗯……香啊……”
他吃得津津有味,完全沉浸在美食的享受中,甚至忘记了周围的一切。
黄九畴边走边吃,一刻钟后周昌和黄九畴一同走进了图海的中军大帐。
他们向图海报告说王辅臣已经投降,图海听后喜出望外,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黄九畴接着说道:“末将奉提督王辅臣之命,前来传达平凉城愿降之意。不过,有三个条件需要将军知晓。其一,今日的粮草必须立刻送入城中;其二,需立刻禀报皇上,等待皇上的旨意抵达;其三,提督大人暂时不会离开平凉城。”
图海听完,呵呵一笑,表示同意:“好!既然王辅臣愿意投降,本将军自然会满足他的要求。我马上就将粮草送进平凉城,而且这虎山墩大锅中的饭菜,也可以让平凉城的将士和百姓们过来一同享用。”
说罢,图海立刻挥笔写下奏折,派人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送往京城。
同时,他又命令周昌率领一队人马,将三万担军粮和十万两白银送往平凉城。
图海和黄九畴终于回到了平凉城,王辅臣站在城楼上远远地望见他们,心中激动万分,他立刻下令打开平凉城的城门,让三万旦军粮顺利地进入城中。
军粮入城后,王辅臣又下达了一道命令:“传令下去,让全城的百姓都可以去虎山墩,领取图海大人为大家准备的肉粥!”
这道命令一下,平凉城的百姓们都欢呼起来,纷纷涌向虎山墩。
与此同时,王辅臣还下令让军卒们在城内埋锅造饭,今天一定要让大家都吃上一顿饱饭。
士兵们听到这个消息,也都兴奋不已,迅速行动起来。
当王辅臣自己也吃到了第一顿饱饭后,他立刻叫来儿子王吉贞,吩咐道:“你带上平凉城的军民册籍,以及三桂所授的敕印,去献给图海大人。”王吉贞领命而去。
图海收到王辅臣送来的平凉城的军民册籍,也表现得非常客气。
他派自己的侄子入城,代表他去抚慰王辅臣,表示对他的关心和尊重。
王辅臣见到图海的侄子,十分高兴,热情地款待了他。
随后,王辅臣又派黄九畴去见图海,向他讲述当日误杀莫洛的经过。
图海听完黄九畴的讲述后,对王辅臣的遭遇表示同情,并传达了皇上的态度,希望他能够放下过去的恩怨,重新归顺朝廷。
就这样,双方你来我往,交流不断。
王辅臣被图海的真诚所感动,他决定亲自前往虎山墩,面见图海,以表达自己的诚意。
为了表示自己的悔过之意,王辅臣还特意在身上绑上了荆条,然后带着满心的愧疚和期待,踏上了前往虎山墩的路。
喜欢康熙正史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康熙正史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