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地?”范承谟显然对这个名字并不陌生,他若有所思地念叨着,“我记得他是康熙九年的进士,是个有才华的人。”
陈梦雷微微一笑,继续说道:
“总督大人所言极是。光地目前正在守丧期间,耿精忠想召他前来做官,可他以守丧为由断然拒绝了。
我早就料到这一点,所以提前将消息传给了他。只要他能把这个消息带到京城,朝廷必定会有所行动。到时候,耿精忠就算有再多的兵力,也绝对不是朝廷的对手啊!”
范承谟听着陈梦雷的分析,频频点头,表示赞同。
然而,就在这时,他突然想起了什么,眉头微皱,疑惑地问道:“你……你不是和耿精忠一伙的吗?怎么会……”
陈梦雷呵呵一笑:“总督大人,下官与李光地早已经约法三章,我进入耿精忠的藩府,充作内应!而光地负责传递消息......”
范承谟摇了摇头说道:“想不到......想不到你们二位是大清的忠臣啊......”
“总督大人,您快些吃饭吧,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您能够好好的活着,日后必然东山再起!”
范承谟在陈梦雷苦口婆心地劝说下,内心的坚持终于有所松动,最终还是答应了下来。
他端起水杯,缓缓地喝了一口,然后拿起筷子,夹起饭菜送进嘴里。
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到了耿精忠那里,他得知范承谟已经开始吃饭喝水,心中不禁大喜。
他对身边的谋士张乙和陈梦雷竖起了一个大大的拇指,对他们的劝说起了很大的作用表示赞赏。
两天过去了,耿精忠决定再给范承谟施加一些压力,让他彻底投降。
于是,他派遣了范承谟的老部下刘秉政,亲自前往监牢探望,并劝说他投降。
刘秉政走进牢房,一股恶臭扑面而来,他不禁捂住了口鼻,这股气味实在是让人难以忍受。
然而,为了完成耿精忠交给他的任务,他还是硬着头皮走了进去。
“嘿嘿,总督大人,近来可好啊……”刘秉政强颜欢笑地说道,试图用这种方式来缓解一下紧张的气氛。
为了显示自己劝降的诚意,他还特意让狱卒打开了牢门,自己则一头钻进了牢房里。
范承谟见状,只是冷哼了一声,回应道:“托巡抚大人的洪福,还没有死。”
他的语气冷冰冰的,显然对刘秉政的到来并不欢迎。
“嘿嘿……巡抚大人,这牢狱之中真是恶臭无比啊,蚊蝇肆虐,暗无天日,您这样的万金之躯,怎么能呆在如此恶劣的地方呢?”刘秉政满脸谄媚地笑着说道。
范承谟紧闭双眼,似乎根本不想看到刘秉政那张令人作呕的脸。
他冷哼一声,说道:“不然呢?难道那耿精忠会放我回总督府不成?”
刘秉政连忙摇头,赔笑道:“当然不会啦,范大人。不过,您想想看,如果您能跟随大将军反清复明,那可就不仅仅是一个总督府那么简单啦!”
范承谟猛地睁开眼睛,盯着刘秉政,厉声道:“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刘秉政见状,心中暗喜,觉得自己的劝降有了一丝希望,于是更加谄媚地说道:“嘿嘿,范大人,只要您能跟随大将军反清复明,别说是一个总督了,就算是封您一个藩王,那也是理所应当的啊!”
“藩王?”范承谟眉头一皱,追问道,“你是说耿精忠会给我封一个藩王?”
刘秉政连连点头,信誓旦旦地说:“是啊,范大人!不仅如此,如果您能助大将军夺得天下,他亲口应承下来,会分您一半呢!”
范承谟听了,嘴角泛起一丝冷笑,他自然知道刘秉政是在信口胡诌,不过是为了劝降自己罢了。
范承谟猛地站起身来,他的动作有些突然,仿佛是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所推动。
他快步走到刘秉政的身旁,每一步都带着沉甸甸的怒意。
站定后,范承谟的喉咙里发出了一声冷哼,这声音在寂静的牢房里显得格外刺耳。
紧接着,他毫不犹豫地抬起脚,像闪电一般迅速地踹向刘秉政的肚子。
刘秉政完全没有预料到范承谟会突然出手,毫无防备的他被这一脚狠狠地踹中,身体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倒飞出去,然后重重地摔倒在地。
更糟糕的是,他的后脑勺恰好磕在了坚硬的木头上,发出了“砰”的一声闷响。
刘秉政疼得满地打滚,他一边用手紧紧捂住脑袋,一边发出痛苦的呻吟:“哎呦呦……我的头啊……”
范承谟见状,不仅没有丝毫的怜悯,反而放声大笑起来:“哈哈哈哈……贼就戮当不远,我先褫其魄!”
他的笑声在牢房里回荡,充满了嘲讽和不屑。
刘秉政强忍着剧痛,从地上爬起来,怒视着范承谟,骂道:“你……你简直不可理喻!”
然而,面对范承谟的疯狂,他显然已经失去了与之理论的勇气,转身踉踉跄跄地逃出了大牢。
范承谟看着刘秉政远去的背影,手指着他,恶狠狠地说道:“尔等……都不得好死……不得好死啊……”
此后,耿精忠多次派人前来招降范承谟,但都被他断然拒绝。
耿精忠对范承谟无可奈何,一方面他不敢轻易将范承谟处死,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另一方面,他又实在拿范承谟没有办法,只能每天派人给他送饭送菜,维持他的生命。
尽管范承谟始终坚贞不屈,未曾投降,但整个福建省却已完全落入耿精忠的掌控之中。
且说这陈梦雷与李光地之间的约法三章。
自李光地之父离世后,耿精忠曾多次派遣使者前往,企图征召李光地入朝为官。
然而,李光地却以守孝三年为由断然回绝,并毅然决然地带着母亲一同迁居至山上,于其父的墓旁搭建起一间简陋的茅草屋。
而陈梦雷呢,则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以吊唁之名,频繁造访那间茅草屋。
二人屡次密谈,共商如何将重要消息传递至京城。
喜欢康熙正史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康熙正史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