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精忠微微一笑,稍稍向前倾身,压低声音说道:
“陈先生,以您这般经天纬地之大才,待到他日重返京城之时,倘若圣上仅仅只委以您一个小小的毛头县令之职,岂不显得太过屈才了吗?依本王之见,以您的才能和学识,理应有更为广阔的施展空间才是啊!”
说罢,便目不转睛地盯着陈梦雷,似乎想要从他的表情变化之中捕捉到些什么信息。
然而,陈梦雷却依旧面色平静如水,不卑不亢地回答道:
“呃……下官身为朝廷命官,食君之禄,担君之忧。圣上如何差遣,下官自当尽心尽力去完成使命便是了。至于职位高低,皆由圣上定夺,下官唯有听命行事而已。”
其言辞虽温和有礼,但字里行间却无不透露出对于康熙帝的尊崇与敬畏之情。
“呵呵……陈先生,您这十年寒窗苦读,历经艰辛,好不容易中了进士,接着又在那翰林院埋头学习整整三年呐!
可依我看,等您此番学成归朝之后,怕是也只能先从一个区区小小的县令开始做起喽。如此这般,不知要到何年何月,您才能当上那威震一方的封疆大吏?更别提何时能真正出人头地、飞黄腾达啦……”
说这话的正是站在一旁的谋士张乙,只见他一边摇头晃脑,一边缓缓起身,目光直直地盯着陈梦雷,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
陈梦雷听闻此言,先是微微一怔,随即便将视线转向了张乙这边。
他上下打量了一番眼前这位口若悬河之人,稍作迟疑后,便拱手作揖道:“恕在下眼拙,敢问阁下尊姓大名?”
张乙见状,脸上露出一抹不易察觉的笑容,而后轻轻摆了摆手,故作谦逊地回应道:
“哈哈,陈先生过奖了,在下姓张名乙,不过是个没什么大本事的举人罢了,实在不敢跟您这样的进士相比啊!我如今呢,也只是有幸在王爷身旁充当一名小小幕僚而已。”
陈梦雷一听对方自报家门,心中不禁暗惊,但面上却依旧保持着礼貌和微笑,连忙再次拱手作揖,说道:“哎呀呀,原来是张乙张大人啊,真是久仰大名,如雷贯耳!今日得见,实乃陈某之荣幸呐!”
话说那张乙,在福建那可真是声名远扬。
想当初,此人为了考取功名,整整历经了十年的寒窗苦读。
本以为凭借自身所学能够金榜题名、光宗耀祖,没成想最终只是中了个举人而已。
然而,就在他准备继续参加进士考试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改变了他的命运轨迹。
当时,正赶上《通海案》案发,张乙不幸受到牵连。
那江南巡抚朱国治心狠手辣,二话不说就将他的举人功名给取缔掉了。
面对如此晴天霹雳般的打击,张乙并未坐以待毙。
幸运的是,他身手敏捷,反应迅速,瞅准时机撒腿就跑,一路辗转逃到了福建。
到达福建后,为了避免被官府追查,他改名换姓叫做张乙,并开始投靠耿精忠门下做事。
随着时间的推移,张乙的种种事迹逐渐传播开来,成为了福建百姓茶余饭后热议的话题之一。
人们时常会听到他大放厥词地说道:“何必苦苦去追求那科举之路呢?只要紧紧跟随耿王爷左右,自然能够享受一辈子的荣华富贵!”
不仅如此,这家伙还总是自我感觉良好,觉得自己的才能足以与古代名相管仲和乐毅相媲美,甚至把自己视作如同蜀汉时期的诸葛亮,以及明朝的刘伯温一般足智多谋的谋士。
正是在张乙不断地煽风点火之下,耿精忠变得越发狂妄自大、目中无人起来。
渐渐地,他竟然也产生了一种错觉,认为自己就是像刘备或者朱元璋那样可以称霸一方的帝王人物。
如今在整个福建省内,几乎人人都知晓张乙的这些事情,而对于陈梦雷来说,更是对其大名耳熟能详。
“陈先生乃当世之大才啊!要知道,这福建可是您的老家呢。如今咱们福建正值发展之际,迫切地需要像陈先生这般经天纬地之才来出谋划策、大展宏图呐!所以,为了咱福建能够繁荣昌盛,不知陈先生是否愿意留下来为王爷效犬马之劳,就别再回那没前途的京城啦?”
说罢,张乙恭敬地抬起双手,朝着陈梦雷深深一揖。
陈梦雷听闻此言,心中不禁一惊,满脸愕然之色,他诧异地将目光投向了一旁稳坐于太师椅之上的耿精忠。
只见耿精忠面带微笑,悠然自得地用手轻抚着下巴上的胡须,那双眼睛则眯成了一条缝,似笑非笑地盯着陈梦雷,仿佛一切都尽在掌握之中。
一时间,整个场面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终于,陈梦雷打破了这份沉寂,开口问道:“呃……恕我冒昧,敢问张大人方才所言究竟是何意呀?”
听到陈梦雷发问,张乙又是呵呵一笑,然后慢条斯理地解释道:
“陈先生您想想看,如果您愿意留在我们福建,那么以后您想要回家探望亲人什么的,一天时间便能轻松往返,如此一来,可比远在京城方便得多啦,您说是吧?”
“张大人所言极是,这福州与京城相比,的确离下官老家更近不少。只是下官身负圣上之命,须得在一月之内赶回京城复命。至于朝廷会委派何种官职予我,那就只有待回到京城后方能知晓了。”
陈梦雷话音刚落,便瞧见耿精忠的面色瞬间阴沉下来。
只见耿精忠紧绷着脸,冷冷地说道:“陈先生,眼下这福建正是急需用人之际,本王着实有意将您留下,不知您意下如何啊?”
他那锐利的目光直直地盯着陈梦雷,仿佛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威胁之意。
陈梦雷见此情形,心中不禁一紧,脸上勉强挤出一抹尴尬的笑容,支吾着应道:“这个……这个嘛,还望能容下官稍作思量……”
这时,一旁的张乙突然插话道:
“哎呀!陈先生,这有何好想的呀。留在咱们福建跟随王爷办事,那可是好处多多啊。先说这俸禄吧,可比朝廷所发要多出整整十倍呐!而且这里离家又近,日常事务也要少很多。
这不就是人们常说的‘钱多、事少、离家近’吗?如此美事,还有什么理由能让您非要返回京城去呢?”
说罢,张乙仰头大笑起来,笑声在厅内回荡着,显得格外刺耳。
陈梦雷此刻面色涨得通红,心中犹如一团乱麻般纠结不已,显得极为尴尬。
喜欢康熙正史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康熙正史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