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可曾听闻?并非那平西王吴三桂有意离开云南,实乃当今大清朝的康熙皇上,眼见得天下已然太平无事,便欲行那卸磨杀驴之举啊!”
酒馆之中,一名身着粗布衣裳之人压低声音这般言道。
话音未落,只见一个满脸褶皱、身材魁梧的大汉霍然站起身子,怒声驳斥道:
“放他娘的狗屁!这分明就是过河拆桥嘛!如今天下不再有战事,那皇帝老儿害怕平西王吴三桂手握重权,势力过大难以掌控,故而想要将其一举拿下啊!”
此时,角落里一位面容苍老、头发花白的老者缓缓开口说道:
“哎,你们这些年轻人又哪里知晓其中内情呢。老夫倒是听说,那康熙皇帝对平西王心存忌惮,因而想着下诏宣平西王进京面圣,待其入宫之后,寻个由头直接将其斩杀,永绝后患呐!”
说罢,老者不禁重重地叹息一声。
然而,另有人高声喊道:“不对不对,依我所闻,乃是命平西王率领麾下士兵赶赴辽东之地,待到了辽东,也就是满人聚居之所,再设法将他们分散开来逐一诛杀。”
紧接着,又有人附和道:“我也有所耳闻,说是朝廷之中出了奸佞小人,在皇上面前搬弄是非,尽说些平西王的坏话,以至于皇上偏听偏信呐!”
一时间,这不论是酒馆也好,茶馆也罢,众人皆对此事议论纷纷,各抒己见。
而关于平西王主动请求撤除藩王之位一事的消息,很快就在这漫天的流言蜚语当中被彻底掩盖住了。
折尔肯、傅达礼还有朱国治三人眼见局势愈发对己方不利,便心急火燎地上书朝廷,将云南这边的情况一五一十地详细禀报上去。
而恰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康熙皇帝的圣旨犹如及时雨一般送达了云南。
当折尔肯、傅达礼与朱国治从传旨官手中恭恭敬敬地接过这道圣旨后,他们原本忐忑不安的心瞬间安定下来,仿佛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此刻,他们怀揣着圣旨,雄赳赳气昂昂地直奔平西王府而去。
待到三人迈入平西王府的大门,却惊讶地发现今日的吴三桂竟一改往日那副盛气凌人的模样,只见他满脸愁容,忧心忡忡地端坐在大堂之上。
折尔肯见状,毫不迟疑地向前跨出一大步,然后扯开嗓子,声音洪亮地宣读起圣旨来:“平西王,请接旨吧!”
吴三桂闻声缓缓起身,整理好衣冠,毕恭毕敬地跪地叩头行礼,并高呼一声:“臣吴三桂叩谢皇恩!”
待其行完大礼,方才站起身来,伸手接过圣旨。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吴三桂只是随手将圣旨往旁边一扔,仿佛那并不是什么重要之物。
看到这一幕,折尔肯不禁微微皱了皱眉,但很快便恢复常态,接着面带微笑地开口询问道:
“平西王啊,此次您所提出的各项要求,皇上可是通通都应允啦!不管是钱粮方面,还是地盘划分,甚至连那三千间规模宏大的王府,皇上无一不点头批准了呢。那么请问平西王,不知您打算何时动身启程,向北迁徙呢?”
说实话,康熙皇帝如此爽快地答应吴三桂所有的请求,着实大大超出了折尔肯的预料。
然而事情已然发展到这般地步,那就必须得想办法把吴三桂的嘴巴给牢牢堵住才行!
折尔肯心中暗自思忖着:“哼,我倒是想要好好瞧瞧,你这个吴三桂究竟还能够耍弄出什么样的花招来。”
吴三桂听闻此言之后,不禁深深地叹息了一声,然后缓缓开口说道:
“三位大人呐,本王实在不是不愿意遵从圣旨啊。只不过这云南这块土地,本王可是苦心经营了许多年之久啊,这里的军民百姓全都仰仗着本王才得以安居乐业。
现如今突然之间就要让本王离开此地,只怕会引发诸多意想不到的变故啊。
而且,外界那些流言蜚语也传得沸沸扬扬,都说当今圣上有意要谋害本王呢。
尽管本王一直以来都是忠心不二,但无奈手底下的将士们却因此而变得人心惶惶、终日不得安宁呐。”
朱国治听到这话后,眉头紧紧地皱了起来,一脸严肃地回应道:
“王爷您千万不要轻信这些毫无根据的谣言啊!圣上对于王爷您那可是恩重如山、宠爱有加呀!此次下令让王爷您北迁京城,实际上也是出于为王爷您的长远利益考虑呢。”
吴三桂却是不以为然地冷笑了一声,语气略带讥讽地反驳道:“倘若真是为了我好,又何必要催促得这么急切紧迫呢?难道就不能多给本王一些时间来妥善安排吗?”
就在这时,一旁的傅达礼赶忙站出来打起了圆场,他满脸堆笑地劝说道:
“王爷啊,眼下事情都已经到了这种田地,再继续拖延下去也没有任何益处可言啦。如果王爷您能够痛痛快快地立刻启程上路,那么皇上肯定会对王爷您更加优待!”
吴三桂微微眯起双眸,沉默不语,仿佛时间都在这一刻凝固了。
半晌过后,他的眼眸中猛地闪过一丝决然之色,沉声道:
“罢了,且容本王再筹备些许时日,好生安抚一下属下的将士以及城中的百姓。不过,倘若在此期间,再有任何对本王不利的流言蜚语传扬开来,本王可不敢担保届时究竟会发生何种状况。”
说罢,他目光凌厉地扫过面前的三人。
那三人互相对视一眼,彼此交换了一个无奈而又忧虑的眼神,最终也只能点头应承下来。
随后,他们心事重重地转身离去,脚步显得格外沉重,似乎每一步都承载着千斤重担一般。
待到这三人彻底消失在视线之中,吴三桂立刻唤来了刘玄初与方光琛二人。
他端坐在太师椅上,面沉似水,一双锐利如鹰隼般的眼睛紧紧盯着眼前的两人,缓声说道:
“适才那三个家伙竟然敢公然登门胁迫本王,由此可见,康熙那个黄口小儿已然下定决心要跟本王过不去了。”
喜欢康熙正史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康熙正史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