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神色匆忙地走出太和殿,脚步急促而稳健。
他在向太皇太后请安后,便立即率领着贵妃钮祜禄氏,以及众多御医和侍从,风驰电掣般地前往遏必隆的府邸。
当康熙与贵妃所乘坐的轿子,缓缓抵达遏必隆府门前时,那些负责守门的家奴们顿时被吓得瞠目结舌。
他们手忙脚乱地跪倒在地,诚惶诚恐地行起大礼来。
然而,幸运的是,其中还有曾经侍奉过钮祜禄氏这位旧主的仆人,如今她已贵为贵妃。
只见钮祜禄氏轻轻挥了挥手,柔声说道:“你们都快起身吧,不必如此多礼。”
听到这话,众家奴才如蒙大赦一般站起身来,但仍低垂着头,不敢直视圣颜。
康熙则面沉似水,目光径直投向府门之内,开口问道:“遏必隆何在?”
一名机灵的家奴连忙回话道:“回皇上的话,老爷正在房内躺着呢!”
康熙微微颔首,表示知晓,然后毫不犹豫地带领着贵妃和一众御医,大步流星地朝着内院走去。
就在这时,遏必隆的儿子阿灵阿闻讯赶来。
一见到皇帝亲临,他赶忙双膝跪地,恭敬地叩头行礼:“臣阿灵阿参见皇上!参见贵妃娘娘!”
康熙居高临下地看着跪在地上的阿灵阿,语气严肃地又问了一遍:“朕问你,你父亲现在状况究竟如何?”
阿灵阿抬起头,脸上露出一丝为难之色,嘴唇嗫嚅了几下,却欲言又止。
康熙目光一转,落在贵妃那张略显苍白的面庞上,心中不禁一紧,随即伸手拉住贵妃那微微颤抖的玉手,轻声说道:“莫要慌张,咱们快些过去瞧瞧。”
说罢,他领着众人加快脚步,径直朝着遏必隆的寝室奔去。
不多时,他们便来到了遏必隆的寝室内。
只见遏必隆面色蜡黄,虚弱无力地躺在宽大的床榻之上,时而大口喘着粗气,仿佛每一次呼吸都要用尽全身的力气;时而又剧烈地咳嗽起来,那声音犹如破旧风箱发出的嘶鸣,令人揪心不已。
贵妃见此情景,心如刀绞,她一个箭步冲到床前,俯身跪在遏必隆的身前,泪水如决堤之水般滚滚而下,口中不停呼唤道:“父亲……父亲……皇上特意来看望您了啊!”
一旁的钮祜禄氏亦是心急如焚,匆匆赶到床边,紧紧握住父亲那双枯瘦如柴的手,早已泣不成声。
此时,遏必隆艰难地缓缓睁开双眼,视线先是落在了自己心爱的女儿——贵妃身上,眼中流露出一丝欣慰与慈爱。
紧接着,当他看到站立在一旁的康熙皇帝时,想要挣扎着起身行礼。
然而,他的身体实在太过虚弱,刚一动弹,便引得一阵猛烈的咳嗽。
康熙见状,连忙上前一步,伸出双手按住遏必隆的肩膀,语气关切而急切地说道:“老国公,万万不可行礼!快快躺下歇息要紧!”
遏必隆闻言,感动得热泪盈眶,哽咽着说道:“多谢皇上关怀!老臣惭愧啊……”
贵妃自从踏入宫门那刻起,与自己的父亲见面次数便屈指可数。
遥想当年初入宫时,她的父亲还是那般意气风发、威风凛凛,然而岁月如梭,如今再见却已是满脸皱纹、老态龙钟之貌,甚至连气息也变得微弱不堪,仿佛风中残烛一般随时可能熄灭。
看到这般情景,贵妃心如刀绞,泪水如决堤的洪水般止不住地流淌下来,身体更是因悲痛而颤抖不止。
一旁的康熙见状,连忙开口说道:“快快……御医,给老国公好好瞧瞧病!”
随着他一声令下,一群御医匆忙奔至近前,开始紧张有序地为遏必隆诊脉查病。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众人皆屏息以待,气氛凝重得令人窒息。
终于,经过一番仔细诊断之后,为首的御医面色沉重地转过身来,向着康熙拱手施礼并禀报道:
“启奏皇上,遏必隆公爷所患病症已然侵入脏腑深处,情况甚是危急。依微臣所见,眼下仅能依靠药物勉强维持其性命,或可稍稍延长一些时日罢了。”
听闻此言,康熙不禁眉头紧蹙,心中暗自思忖起来。
就在这时,躺在榻上的遏必隆发出一阵轻微的笑声。
只见他费力地抬起手摆了摆,缓缓说道:
“皇上啊,微臣自知大限将至,命数已定矣!回首往昔这一生,微臣着实犯下诸多过错。承蒙皇上宽宏大量,不仅未降罪于微臣,反倒对微臣关爱有加……”
话未说完,遏必隆已是泣不成声,两行清泪顺着脸颊滑落而下。
康熙赶忙走上前去,轻轻握住遏必隆的手安慰道:
“老国公切莫如此悲观!想当初,您的父亲额亦都大人可是咱大清国的开国元勋呐!而您本人也曾追随太宗皇帝四处征战,浴血沙场,为我大清国立下了汗马功劳,这些功绩朕都铭记于心呢!”
康熙望着眼前气息奄奄、行将就木的遏必隆,心中不禁涌起一丝怜悯之情。
想当初,在鳌拜权倾朝野、最为春风得意之时,康熙对其可谓是恨之入骨,而排在第二位让他心生愤恨之人,便是这遏必隆了。
然而时过境迁,如今眼看着遏必隆即将走到生命的尽头,康熙心中的怨恨早已烟消云散。
此时,只听得遏必隆用微弱且沙哑的声
音感叹道:“皇上……虽说微臣早已归隐田园,不再过问朝中之事,但是……但是微臣还是听闻了近日皇上您决定裁撤三藩一事……”
话未说完,康熙便向周围的众人挥了挥手示意。
那些人自然心领神会,知道接下来皇帝与遏必隆将要谈论国家政事,于是纷纷恭敬地退出房间,并小心翼翼地关上了房门。
此刻,宽敞的房间里仅剩下康熙与遏必隆两人相对而望。
遏必隆艰难地抬起头来,用尽全身力气压低声音说道:
“皇上啊,此次您毅然决然地下旨裁撤三藩,实在是一项英明果断的决策。
只是那吴三桂等人心狠手辣、野心勃勃,他们必定不会心甘情愿地接受朝廷的旨意就此罢手。若是把他们逼迫得太紧太急,恐怕他们真的会像走投无路的恶犬一般,不顾一切地疯狂反扑。”
喜欢康熙正史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康熙正史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