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啊,这吴三桂身处云南之地,却始终心系朝廷局势,对朝中那些手握重权的大臣们,时常投其所好,以各种珍贵礼品加以笼络讨好。
且说那康亲王与安亲王二人,每年皆能得到足足五十万两雪花白银之巨,更有那数不胜数的茶叶、温润细腻的玉石等各类奇珍异宝源源不断地送入府中。
而其余那些王宫贵胄,虽说所获赏赐不如这二位那般丰厚,但每笔进账也无疑都是令人咋舌的巨额财富。
想当年吴三桂那可是一掷千金,出手极为阔绰大方,面对这般诱人的好处,众人自然是满心欢喜地笑纳。
然而,时光荏苒,这么些年来,尽管得了吴三桂诸多好处,可这些人却从未真正对他施以援手。
只是此时此刻,局势已然不同往昔,终于轮到需要借助他们力量的时候了。
正所谓“吃人嘴软,拿人手短”,若是吴三桂此番失势,他那面威风凛凛的大旗轰然倒下,那么往后的日子里,他们又能从何处再捞取如此丰盛的油水呢?
时已至三更天,夜色深沉如墨。
但京城之中的文武群臣们,却是纷纷早早起身。
那些位高权重者自是乘坐着华丽的轿子,一路晃晃悠悠;而地位稍逊一筹之人,则只能靠着自己的双脚徒步前行。
这本非大朝会之日,按常理而言,众臣无需齐聚紫禁城。
可今日情形特殊,所有官员无一例外,全都匆匆赶来了此处。
康熙帝亦是整夜未曾合眼,独自在寝宫之内苦苦思索着吴三桂呈上来的那份奏折。
此刻的金銮宝殿之上,气氛压抑异常,凝重得好似一座即将喷发的活火山,只待一个契机,便要喷薄出无尽的烈焰与怒火。
康熙端坐在那金碧辉煌的龙椅之上,他身姿挺拔如松,目光威严地扫视着殿下站立的一众臣子们。
只见安亲王静静地立于一侧,表面看上去神色自若,然而若仔细观察便能发现他那紧握着的双手心已微微渗出汗水来。
"诸位爱卿啊!"康熙缓缓开口道,声音沉稳而有力,仿佛能穿透整个朝堂。
"今日并非大朝之日,亦非任何喜庆佳节,朕特意召集诸位前来举行此次大朝会,实乃有一桩至关重要之事需与诸位共商。"说罢,他稍作停顿,留意着下方群臣的反应。
众人听闻此言后,纷纷微微抬起头,将视线投向高高在上的康熙皇帝。
康熙注视着他们的模样,心中不禁泛起一丝异样之感。
自从自己成功铲除鳌拜这个权倾朝野的奸臣以来,每次召开大朝会时,总会有一些大臣以各种各样的理由请假或者告假不来上朝。
有的声称身患疾病需要休养;有的借口出城办事无法及时赶回;还有的则是以家中婚丧嫁娶等事宜为由请求缺席。
对于这些请假之人,康熙通常都会予以批准。
但就在今天,康熙事先下旨明令禁止任何人告假,所以此刻朝中的大臣们才得以全部齐聚一堂。
就在这一天清晨,阳光透过云层洒向紫禁城那金碧辉煌的宫殿,连带着整个朝堂都显得熠熠生辉。
令人惊讶的是,那些先前因为身患疾病而请假休养的大臣们,竟然也纷纷出现在了朝堂之上。
他们面色虽然略显苍白,但眼神中的坚定和对国事的关切却丝毫未减。
看到这样的情景,坐在龙椅上的康熙皇帝不禁心中感慨万千,暗自唏嘘不已。
他深知这些大臣们不顾自身病痛也要前来参与朝政,正是出于对国家、对自己的一片赤诚之心。
稍作停顿之后,康熙皇帝清了清嗓子,开口说道:“朕这几日,接连收到了两道极为重要的奏折。今日在此,朕想要与诸位爱卿一同分享,听听大家对此有何看法……”话毕,他微微转头,目光投向了站在一旁的明珠。
此时,一名太监手捧着那两道奏折,迈着缓慢而稳健的步伐朝着明珠走去。
每一步似乎都承载着千斤重担,又仿佛蕴含着无尽的深意。
众人的目光随着太监的移动而转动,整个朝堂一时间安静得只剩下轻微的脚步声。
明珠微微弯腰,接过其中的一道奏疏念道:“臣耿精忠拜上,臣袭爵二载、心恋帝阙。祗以海氛叵测、未敢遽议罢兵。近见平南王尚可喜、乞归一疏、已奉俞上口日。伏念臣部下官兵、南征二十余年。仰恳皇仁、撤回安插。”
翻译:“臣承袭爵位已有两年,心中一直眷恋着京城。只是因为海上的局势难以预测,所以不敢贸然提议停战。近来看到平南王尚可喜请求归乡的奏折,已经得到了皇上的批准。想到臣的部下官兵们,南征已经二十多年了。恳请皇上仁慈,让他们撤回并妥善安置。”
当这道奏疏被宣读完毕之后,朝堂之上陷入了一片死寂,随后便爆发出一阵惊叹之声。
朝中的大臣们一个个瞠目结舌,脸上露出惊愕之色,甚至有些人额头上已经冒出了豆大的汗珠。
回想起数月之前,尚可喜请求撤藩的那封奏折呈上之时,这些大臣们并没有产生如此强烈的反应。
毕竟,对于尚可喜的这份奏折,他们早已耳熟能详,因为在此之前,他们就已经反复看过不下十次之多。
然而,如今耿精忠所呈递上来的请求裁撤的奏折却是破天荒的第一份。
要知道,耿精忠年纪轻轻,方才三十多岁而已,正值壮年之际,哪里谈得上什么养老之说!
他与尚可喜截然不同,一个年富力强,另一个则已步入暮年。
但他竟然以尚可喜请求安插为借口,通过裁撤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大为震惊。
此时,坐在龙椅之上的康熙皇帝正目不转睛地观察着下方文武群臣的表情变化。
只见除了寥寥数位议政王还算镇定自若之外,其余众人皆是面面相觑,彼此用眼神交流着内心的惶恐和疑惑。
康熙暗自思忖道:“看来,这些议政王们似乎事先对此事有所知晓。”
喜欢康熙正史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康熙正史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