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士奇见状,不敢怠慢,连忙跪地叩头谢罪道:“陛下圣明!微臣确实曾向裕亲王和恭亲王提出过此等建议。然而,微臣如此建言,实乃出于一片赤诚忠心啊!”
接着,高士奇继续解释道:“裕亲王与恭亲王此番主动请辞之举,一来可以彰显他们对陛下您的耿耿忠心;二来也能借此平息如今朝中日益激烈的争权夺利之风。如此一来,于国于民皆有益处啊!”
听完高士奇这番话,康熙帝不禁冷笑一声,道:“哼,他们倒是聪明得很呐!”
说完,他负手而立,开始在殿内来回踱步,心中暗自权衡着其中的利弊得失……
半晌,康熙停下脚步道:“准了吧,也好让朕那些兄弟们看看,荣华富贵不会少,但若妄图权力,朕绝不姑息。”高士奇忙称万岁。
福全和常宁得到康熙皇帝准许他们辞官归隐的旨意后,心中悬着的巨石终于落了地,两人都长长地舒出了一口气。
福全心花怒放,赶忙命人在自己的府邸中大摆筵席,并亲自派人邀请常宁来府上共同欢庆这个重要时刻。
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之时,常宁应约而至。宴会上,美酒佳肴琳琅满目,丝竹之声不绝于耳,好不热闹。
福全满脸笑容,举起酒杯向常宁敬酒道:“从今往后,咱们兄弟二人便可彻底远离那充满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朝堂纷争了,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常宁亦微笑着端起酒杯回应道:“此次能够顺利脱身,还得多亏大哥您英明睿智,想出如此妙计,再加上高士奇先生那精妙绝伦的策略啊!”
与此同时,远在皇宫之中的康熙皇帝,正站在宫殿的高处,极目远眺,望向远方的天际。
口中喃喃自语道:“但愿你们两个果真能够安分守己,不再涉足官场是非,切莫辜负朕对你们的一片宽容之心呐……”
自那日起,福全和常宁便告别了朝堂生涯,开始过上了如同富家翁一般悠闲惬意的生活。
每日里不是游山玩水,就是吟诗作赋,尽享人间清福。
然而,朝堂之上却并未因此完全风平浪静。
虽然表面看来一切如常,但偶尔还是会有官员提起这两位王爷当年急流勇退之举,众人皆不禁慨叹世间之事变幻莫测,难以预料。
话说回来,其实常宁之所以最终决定辞官,也是事出有因。
原来他曾因一时疏忽,放纵手下属官在京城肆意妄为,惹得民怨沸腾。此事传到康熙皇帝耳中后,龙颜大怒,狠狠地训斥了常宁一番。
经此一事后,常宁自觉颜面尽失,于是便与福全商议一同辞去官职,归隐田园去了。
而康熙皇帝,也欣然应允。
话说这皇帝的哥哥和弟弟。因下属犯错而主动辞去职务之后,其他王爷见状竟然纷纷仿效起来。
首先站出来的乃是庄亲王博果铎,他毫不犹豫地效仿前面两人,向康熙帝递上了一份言辞恳切的辞职议政王之奏疏。康熙帝见到这份奏书后,未做过多犹豫便即刻应允了博果铎的请求。
紧接着,惠郡王翁果诺也紧随其后,同样向康熙帝呈上了自己的辞职议政王之奏疏。
康熙帝亦是当机立断,迅速同意了翁果诺的请辞。
就这样,温郡王孟娥与纯亲王隆喜见此情形,亦不甘示弱,先后递交了各自的辞职奏书。
而康熙帝呢,则一如既往地果断批准了他们的请求。
一时之间,整个朝廷上下可谓是议论纷纷,犹如炸开了锅一般。
众人对于这些王爷们接二连三地辞职一事众说纷纭,各种猜测和流言蜚语不绝于耳。更有甚者,竟直接指责康熙帝此举乃是卸磨杀驴、过河拆桥之举。
面对如此汹涌的舆论压力,康熙帝心中自然也是明了,知晓此事确实操之过急了一些。
然而,就在这一片混乱之中,朝中那些手握实权的王爷们在上书辞职之时,却遭到了康熙帝的坚决驳回。
康熙帝深知,若将所有王爷都准其辞官归隐,那朝局必将陷入动荡不安的局面。
故而在此关键时刻,他必须稳住阵脚,权衡利弊,以确保江山社稷的稳定和长治久安。
和硕康亲王杰书、和硕安亲王岳乐、掌宗人府多罗顺承郡王勒尔锦、宗人府左宗正多罗贝勒察尼、多罗贝勒董额、多罗贝勒尚善,这些王公大臣,都在一天之内给康熙上书辞职。
康熙无奈的摇了摇头,驳回了他们的请求。
康熙明发谕旨,恭亲王因放纵家奴,扰乱京城,因此获罪。
而裕亲王身为皇兄,未尽监督职责,因此被罚。
当然康熙没有说明庄亲王、惠郡王、温郡王、纯亲王为何被批准辞呈。
其实明眼人都能看的出来,原来的八王议政,如今握有实权的仅剩下安亲王岳乐、康亲王杰书了。
通过家奴一事,康熙是大大的削弱了亲王的实权,也给了他们警告。
康熙虽然明面说高士奇出的馊主意,其实心中明镜似的,高士奇这一招奇妙无比。
康熙十一年冬月二十日。
乾清宫内。
"啪……" 清脆的响声回荡在乾清宫内,仿佛一道惊雷划破长空,瞬间让原本嘈杂喧闹的宫殿陷入一片死寂。
所有人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声响震住,大气也不敢出一口。
康熙皇帝端坐在御座之上,满脸怒容如乌云密布,他胸膛剧烈起伏着,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仿佛一头即将爆发的雄狮。
一旁的陈廷敬早已吓得面色苍白,双腿发软,喉咙里不停地吞咽着唾沫,紧张到连站都有些站不稳了。
熊赐履则战战兢兢地抬手擦拭着额头不断渗出的冷汗,眼神充满恐惧与不安。
明珠小心翼翼地用眼角余光偷瞄着索额图,只见索额图眉头紧皱,轻轻摇了摇头,表示此时不宜开口劝解。众人心中暗自叫苦不迭,谁也没有胆量在这个节骨眼上去触怒龙颜。
就在这时,所有大臣们的目光不约而同地转向了高士奇。
高士奇心里很清楚,这种棘手的局面又需要他来出面化解了。
于是,他深吸一口气,定了定神,然后面带微笑,稳步向前走去,同时恭敬地向康熙行了个礼,轻声说道:“皇上,切莫动怒……”
喜欢康熙正史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康熙正史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