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王爷,确实是来自兵部的……”得到肯定答复后,吴三桂伸手接过那份来自兵部的廷寄,然而其内心却充满了疑惑和不安。
多年以来,那兵部对地处边陲的云南来说,简直如同一个徒有其名的空架子。
吴三桂这位拥兵自重、威震一方的藩王,若想派兵剿灭土匪,根本无需向兵部呈报申请。
但凡涉及到在云贵两地调遣军队作战之事,不仅不必向上奏报兵部,甚至连向圣上请示都可省去。
只需待军事行动结束后,再将此次用兵所造成的损耗,以及最终取得的战果上报给兵部与朝廷便可。
正所谓那句古话所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正因如此,兵部在实际上几乎从未插手过云南一地的防务事宜。
然而就在今日,兵部竟然发来了一封庭寄。
当此庭寄送达吴三桂手中时,他不禁心头猛地一紧。
此时,吴三桂尚未拆开庭寄查看其中内容,便听到身旁的谋士刘玄初开口说道:“王爷啊,这兵部此番突然发来庭寄,恐怕来者不善啊!”
吴三桂微微颔首,表示赞同道:“不错,这云南向来都是本王自行管理,又何须兵部来横加干涉……”
话未说完,只见刘玄初像是忽然想起了什么似的,接着说道:“王爷,昨日曾有消息从京城传来,
说是科尔科代已被皇上褫夺了兵部尚书之职,并改任左都御史明珠接任兵部尚书一职。
莫非……此事与此封庭寄有所关联?”
且说那吴三桂虽身处偏远的云南之地,但对京城之事可谓了如指掌。
其中缘由,一来是他深知需时刻洞悉朝廷之动态,故而广结朝中诸位大臣,以获取最新情报;
二来其子吴应熊长居京城,不时向他传递各类消息;
三来则是因其在京城安插的密探多达数百人,这些人每日不辞辛劳地搜集并传递着京城内形形色色的消息。
近日,兵部尚书一职有所变动,此等大事自是瞒不过吴三桂的耳目。
早在昨日收到的消息里,他们便已知晓这新任兵部尚书乃是明珠。
闻听此事时,吴三桂只是呵呵一笑,不屑道:“区区一个明珠罢了,又能掀起多大风浪……”
然而,当他打开一封来自京城的廷寄后,瞬间脸色大变,只见他怒目圆睁,额头上青筋暴起,紧接着便是一阵气血上涌。
只听得“啪”的一声脆响,吴三桂竟愤然将身旁一只精致的茶杯狠狠摔到地上。
这茶杯可不一般,乃是朝廷御赐的青花瓷,而且按照藩王之规格打造而成,价值不菲。
一旁的刘玄初见状,急忙起身,满脸惊愕与不解,不知吴三桂缘何会如此大发雷霆。
吴三桂缓缓地摇了摇头,眉头紧蹙,脸上露出一丝不悦之色,喃喃自语道:“这明珠竟然有意与老夫作对,处处和我过不去……”说罢,他重重地叹了口气。
此时,一旁的刘玄初见状,赶忙走上前去,从吴三桂手中接过那份庭寄。
待他仔细阅读完毕后,也是满脸惊愕,忍不住失声叫道:“这明珠胆子可真大!居然敢提议调遣满洲八旗兵回京,还要裁撤两万绿旗兵?”
吴三桂闻言,却是呵呵一笑,嘴角微微上扬,带着几分嘲讽之意说道:“哼,这又怎会是明珠一人的主意呢?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背后定然是那小皇帝康熙的授意啊……”
刘玄初听后,稍稍停顿了一下,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然后神色凝重地开口道:“王爷,依属下之见,此事恐怕远非如此简单呐……”
紧接着,他便开始滔滔不绝地一通分析起来。
原来,刘玄初认为朝廷此举的真正目的,乃是想要缩减云贵地区的军饷开支。
而康熙之所以这样做,其意图已经再明显不过——就是要逐步削弱平西王您的实力啊!
吴三桂一边静静地聆听着刘玄初的分析,一边不住地点头表示赞同:“玄初啊,你所言极是!这康熙小儿倒是跟老夫玩起了太极拳,手段还真是高明得很呐!”
就在这时,站在一旁的云南提督胡国柱急忙插话道:“王爷,如今兵部既然已经发出了这份庭寄,
如果我们毫无作为、坐以待毙的话,势必会引起朝廷的猜疑。
所以,当务之急还是得尽快想出应对之策才行啊!”
胡国柱乃是堂堂云南的提督大人,要知道那绿旗兵虽说从名义上讲归属于平西王府统辖,但实际上整个云南地区的兵权皆掌控于其手。
像他这样位高权重之人,自然不愿沦为一个有名无实、手中无兵可调遣的提督。
所以此次朝廷下令裁撤绿旗兵之举,对他的影响着实不小。
此时此刻,吴三桂正处于盛怒之中,只见他双目圆瞪,满脸通红,脖颈处青筋暴起,活脱脱一副怒发冲冠的模样。
只听得他扯着嗓子怒吼道:“这康熙小儿简直太不知好歹!
若不是有我吴三桂,他满清怎能顺利踏入山海关?
若无我的助力,他满清又如何能够一统华夏大地?”
吴三桂一边说着,一边气得浑身发抖,那张原本就不怎么和善的面容此刻更是显得狰狞可怖。
的确如此啊,如果当初没有吴三桂打开山海关放清军入关,恐怕多尔衮率领的二十万八旗兵,想要攻破这道雄关绝非易事。
而且当时李自成所建立的大顺政权已然占据北京,并坐拥上百万农民军驻守北方。
以多尔衮区区二十万人马,想要与如此庞大的势力抗衡并成功入主中原,几乎就是天方夜谭。
再者说,后来也是多亏了吴三桂在陕西、四川以及云贵等地区四处征战讨伐,才使得满清得以逐步实现统一全国的大业。
众所周知,吴三桂对于清朝的建立和稳定可谓立下了汗马功劳,就连普通百姓对此都心知肚明。
按理说,身为一国之君的康熙皇帝不可能不清楚这些事情。
然而如今面对康熙的种种举动,吴三桂心中的怒火愈发难以遏制。
而站在一旁的胡国柱见吴三桂正在气头上,哪里还敢轻易开口多言半句,只能战战兢兢地立于原地,大气都不敢出一声。
刘玄初嘴角微微上扬,发出一声轻笑:“王爷,您可知那康熙为何要裁撤绿旗兵,并意图收回满洲旗兵呢?”
喜欢康熙正史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康熙正史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