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听完这番话后,陷入了久久的沉默之中。
或许是被东方朔的言辞所触动,又或许是经过深思熟虑,最终他竟然出乎意料地赦免了那个杀鹿之人。
像这样的事例,在当时可谓屡见不鲜。
正是凭借着东方朔能说会道、口若悬河的本领,以及犀利无比的言辞,他后来被尊奉为相声行业的祖师爷。
就连索额图也不禁感叹,称高士奇就如同康熙皇帝身边的东方朔一般。
正因如此,陈廷敬和明珠自然也是这般看法。
此刻,面对盛怒之下的康熙皇帝,二人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了高士奇,希望他能够凭借自己的巧言善辩,劝说皇上息怒。
此时的高士奇眼中闪过一丝狡黠之光,他胸有成竹地说道:“皇上,既然这一局吴三桂已然胜出,然而咱们并非毫无还手之力。只需您巧妙地反将一军,定能扭转乾坤,大获全胜!”
听到这话,康熙不禁眉头微皱,面露疑惑之色,追问道:“反将一军?朕一时之间还真不知爱卿究竟想到了何种良策啊?”
只见高士奇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神秘的笑容,缓缓开口道:“皇上,您想想看,这吴三桂不是心心念念着索要军饷么?
那咱们何不借着这个绝佳的契机,将驻守云南的满洲八旗兵召回,同时裁撤掉那些绿旗兵呢?
如此一来,既可节省军费开支,又能削弱吴三桂的势力,岂不是一箭双雕之计?”
说到这里,或许有人会问,这满洲八旗兵究竟是何方神圣?
原来,这满洲八旗兵乃是清朝的精锐之师,他们分布于全国各地,负责戍卫边疆和维护国家安全。
而那绿旗兵又是怎样一支部队呢?
此事还要追溯到顺治十六年之时。
当年,吴三桂与洪承畴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地攻入云南。面对清军的凌厉攻势,南明大军以及英勇善战的李定国等人虽拼死抵抗,但无奈最终还是逐渐被逼退至云南的滇西地区。
随着战事的发展,他们又不得不继续撤退,一直退往遥远的缅甸。
在此期间,洪承畴深知云南地势险要,地域广袤无垠,绝非内地所能比拟。
于是,他便向朝廷上书奏报:“云南山川险峻,幅员辽阔,实非腹里之地可以相提并论。恳请圣上敕令议政王、贝勒、大臣们秘密商议,对于三路大兵应当如何分配兵力,分别留下驻守为宜?”
顺治十六年三月,议政王等提议从平西、平南、靖南三藩内“移一王驻镇滇南”,最后顺治帝决定以平西王吴三桂驻镇云南,并组建绿营兵。
定鼎云南的吴三桂,收降了几万人的李定国等人的投降的士卒,改建为绿营兵。
因为他们的旗帜,不能与八旗相同,因此打着绿旗。
所以这支军队,也被称为绿旗兵。
因为绿营兵的兵种繁多,且规制不同,所以这吴三桂到底有多少绿营兵,朝廷也不得而知。
可知绿旗兵,仅仅吴三桂上报的名单,就有四万人。
如果能裁撤一部分绿旗兵,并调回满人八旗驻防兵,这军饷的开支,将会大大的减少。
就在这时,那高士奇犹如醍醐灌顶一般,仅用一句话便让康熙如梦初醒。
只见康熙双眼猛然亮起光芒,兴奋地说道:“对啊!那吴三桂一直嚷嚷着索要巨额军饷,可如今云南局势已然稳定,只要实施裁军之策,他必然无法再狮子大开口索要如此庞大数量的军饷啦!”
然而,一旁的明珠却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道:“皇上,您想啊,如果我们直接下令让吴三桂裁军,他肯定不会乖乖答应的。所以,咱们必须得找到一个恰当合理、能让人信服的借口才行呐。”
待明珠话音落下,康熙瞬间陷入了沉思之中,脸色也变得凝重起来。
的确如明珠所言,若是毫无缘由地命令吴三桂裁军,他又怎会心甘情愿地照做呢?
况且云南地处偏远,山高路远,就算吴三桂真的阳奉阴违不肯裁军,朝廷又该如何有效地监管呢?
一时之间,在场的众人皆是愁眉紧锁,绞尽脑汁地思考应对之策,但始终未能想出一个万全之法来。
康熙更是眉头紧蹙,冥思苦想着解决之道。
过了好一会儿,他突然展颜轻笑出声:“陈廷敬,朕有一计。你立刻以户部的名义向朕呈上一道奏折,就称国库实在难以承担云南驻军所需的高额军饷,因此提议裁减绿旗兵,从而节省下整整一百万两银子的军费开支。”
陈廷敬微微颔首,表示认同,但他那微皱的眉头和疑惑的眼神却暴露了内心的疑虑,忍不住开口问道:“皇上,此事事关重大,且涉及到了八旗兵,是否需要交付议政王一同商议呢?”
康熙嘴角轻扬,露出一抹淡淡的微笑,缓声道:“爱卿所言极是,朕正有此意。明日早朝之时,便将此事提出来与诸位大臣共同商议。”
说罢,康熙稍稍转动头颅,目光落在了一旁的徐圆梦身上,沉声道:“徐圆梦,你速去通知各位议政王,告知他们明日务必上朝,不得有误,更不准以任何理由请假缺席。”
徐圆梦恭敬地应道:“遵旨!”随后便转身离去,执行皇命。
事实上,自从魏裔介淡出朝堂之后,议政王手中的实权已大不如前,几近被架空。
正因如此,像康亲王等一众王爷,时常借故请假,不愿上朝参政。
对于这些亲王们的频繁请假之举,康熙心中自然明了他们的不满情绪,但他并未动怒,每次都是微微一笑,然后爽快地批准他们的请求。
如今,这些亲王们虽然权力遭到削弱,在朝堂之上的决策影响力也日益减小,但在关乎朝廷军队的重大事务方面,他们仍保有一定程度的掌控权。
要知道,他们可皆是各旗之中能够统领一方、独当一面的关键人物啊!
而这八旗所蕴含的强大势力,即便是康熙皇帝本人,那也是绝对不能掉以轻心、轻易忽视的。
就在第二天清晨时分,天色尚暗,黎明前的夜色依然浓重得仿佛化不开的墨汁一般。
然而,诸位王爷却已然迈着沉稳有力的步伐踏入了庄严肃穆的紫禁城。
喜欢康熙正史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康熙正史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