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场面热闹非凡,众人的话语此起彼伏,仿佛已经看到了朱国治未来失势落魄的模样。
就如同往昔那位名叫李天浴之人一样,徒具其名却毫无实际权力可言,不过就是个空架子罢了。
当吴三桂听闻此言后,不禁仰头大笑起来,那笑声震耳欲聋,仿佛整个厅堂都为之颤动。
笑罢,他朗声道:“既然老夫已然应许将这政务归还于巡抚大人,那么诸位若是有些琐碎之事、无足轻重之务,自当呈报给巡抚大人才是。”
吴三桂话音刚落,在场众人心中皆是明了如镜。
那些鸡零狗碎、微不足道的小事,只管上报给朱国治便好。
然而一旦遭遇重大事件,还是得径直向吴三桂禀报才行。
这些人呐……无一不是死心塌地效忠于吴三桂的走狗奴才。
而吴三桂对他们倒也颇为慷慨大方,每人少说也能得到上万两白银的赏赐。
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帮人与吴三桂相互勾结,彼此沆瀣一气,其中意味多少与那狼狈为奸有些相似之处。
话分两头,且说一说这北京城之中,近期倒是接二连三地发生了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
在熙攘的街道尽头,出现了一个身影略显单薄的男子。
粗略一打量,此人大约三十出头的年纪。
他那身形相比起寻常人来说,仿佛矮了整整一头,显得有些瘦小。
若再凑近细看,便会发现他的肤色黑得格外引人注目,犹如在烈日下暴晒多日一般。
而在他那微微上扬的眉角处,赫然长着一颗显眼的黑痣,宛如夜空中的一点繁星。
此刻,这名男子正骑乘着一匹疾驰如飞的骏马,毫无顾忌地在道路上横冲直撞。
那马蹄扬起阵阵尘土,引得路人纷纷侧目避让。
眼看着就要冲进城门,守在城门口的官兵们急忙挥动手中的长枪,齐声高喊:“唉……停下!停下!”
然而,这呼喊声似乎并未引起男子的注意,他依旧驾驭着马匹向前狂奔。
见此情形,为首的一名官兵怒目圆睁,扯着嗓子再次大声吼道:“立刻停下!否则休怪我们不客气了!”
终于,那男子勒住了缰绳,让胯下的骏马停了下来。
只见他满脸怒容,对着守门的官兵破口大骂:“你们这群不长眼的东西,连我的身份都认不出吗?瞎了你们的狗眼,好好瞧瞧我身上穿着的可是官服!”
说着,他还特意挺了挺胸膛,以显示自己的威风。
守门的官兵闻言,不禁将目光投向男子身上所穿的衣物。
经过一番仔细观察,他们惊讶地发现,这人身上穿的的确是一件官服。
只可惜,这件官服早已失去了昔日的光彩,颜色严重褪色,从原本的黑色变成了如今的灰色。
衣服前襟的补子更是残破不堪,几乎难以辨认其图案和纹样。
再往上看去,男子头上戴着的官帽也显得与众不同。
这顶帽子并非由常见的绸缎或皮革制成,而是用粗糙的麻藤编织而成。
原本应该鲜艳夺目的红缨子,此时也已褪去了颜色,变得黯淡无光。
至于官帽顶部镶嵌的宝石,也不过是普普通通的水晶罢了,远远比不上其他官员帽子上那颗璀璨耀眼的明珠。
“哎呦呦!嘿哟,竟然还是位当官儿的呢!可别告诉我您连进这北京城不许骑马这点规矩都不晓得啊?”
守门的官兵扯着嗓子高声叫嚷道。只见那位肤色黝黑的男子咧嘴嘿嘿一笑,露出一口大白牙,满不在乎地说道:“来来来,瞪大你们的眼睛瞅瞅,瞧见没?
老子后背上背着的可是平西王的大将军印呐!哪个不长眼的敢拦我?”
这话犹如一道惊雷炸响,在场众人皆是瞠目结舌、满脸惊愕。
且不说这平西王的大将军印有多么威风凛凛,就算只是个小小的巡抚大印摆在这儿,恐怕这些守门的官兵们也绝不敢吭一声大气呀!
“官爷……官爷……小的有眼不识泰山,不知您这是要去往何处哇?要不这样吧,小的立马派人护送您过去如何?”
这守门的官兵一听到“平西王大将军印”几个字,瞬间像泄了气的皮球一般,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谄媚地讨好起来。
然而,那黝黑男子却毫不领情,冷哼一声道:“哼!老子要去的地方乃是皇宫大内,就凭你们也配送人过去?”
说着便扬起马鞭,作势就要打马冲进城内。
守门的官兵见状,急忙赔笑道:“哎哟哟,官爷息怒,官爷息怒!您暂且稍候片刻,小的这就赶紧去禀报九门提督大人,请他定夺此事。”
话刚说完,转身便一溜烟儿似的跑开了。
谁知那男子根本不听劝阻,口中骂骂咧咧地嘟囔着:“禀报个屁啊!老子可没那闲工夫等!”
话音未落,只听得马蹄声响彻云霄,那男子已然纵马狂奔而去,直直朝着紫禁城的方向疾驰而去。
且说那守门之人,眼见来人如此张狂,心下虽怒,但却不敢出手阻拦,只得愤愤地骂道:“这吴三桂的狗奴才,当真是嚣张跋扈到了极点!......”
事实上,此类事件早已不是头一遭。
但凡吴三桂所遣派之人前来,常常都会这般肆意妄为。
这守门人深知自己惹不起这些人,故而也只能佯装不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
与此同时,再看那康熙皇帝此刻正于乾清宫中聆听着当日的讲官授课讲学。
今日负责讲解的两位日讲官分别是高士奇和明珠,而担任起居注官一职的则是深得康熙信赖有加的张英。
要说起来,近一年以来,康熙对明珠和高士奇可谓是恩宠备至、偏爱有加。
正因如此,这使得索额图内心深处满是愤懑与不甘。
遥想当初铲除鳌拜之时,他索额图可是与明珠齐心协力、并肩作战,共同为圣上出谋划策,最终方才成功将那权倾朝野的鳌拜一举扳倒。
喜欢康熙正史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康熙正史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