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应熊低垂着头颅,陷入沉思之中。
确实如此啊!这大将军印早在七八年前便应当交还朝廷了。
而康熙至今未曾向吴三桂索要,足以表明康熙压根儿就没想过将此大印取回。
可是现今索额图亲自登门拜访,还特意提及此事。
显然,这事已然闹得沸沸扬扬,这大将军印瞬间就成了一块棘手的、令人避之不及的烫手山芋。
索额图眼见吴应熊沉默不语,微微一笑,道:“世子,恕我索额图冒昧直言,不知平西王留着这大将军印究竟有何用处呢?”
吴应熊抬眼凝视着索额图,一时之间竟未能领会他话中的深意。
索额图继续解释道:“如今平西王已经花甲之年,这平西王的爵位,早晚是您驸马的,
只要平西王能安分守己,与朝廷和睦相处,百年之后您奔赴云南继位,不是最好的选择吗?”
吴应熊听到这里,缓缓地抬起头,目光坚定而又深沉,默默地轻点了几下头。
的确如此啊!
这不就是他一直梦寐以求的吗?
只要等到吴三桂驾鹤西去,那平西王之位必将由他继承。
而且,他的妻子可是尊贵无比的公主殿下呢,待到那时,金钱财富如滔滔江水滚滚而来,权势地位更是稳如泰山坚不可摧。
荣华富贵的生活将伴随他的一生一世,享之不尽用之不竭。
想到此处,吴应熊不禁嘴角微微上扬,心中暗自窃喜起来。
不过很快,他便收敛了笑容,稍稍整理了一下思绪,然后开口问道:“不知索大人今日大驾光临,只是因为那大将军印之事呢?”
只见索额图微微一笑,脸上露出一丝神秘莫测的神情,说道:“平西王常年镇守我国西南边陲地区,
战功赫赫,功勋卓着,为大清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只可惜近日民间却流传出一些风言风语,说是平西王意欲自立为王,
并且手中紧握大将军印,妄图图谋不轨,犯上作乱呐!
所以微臣此次特意前来,就是为了将此事告知驸马爷您呀。”
吴应熊一听这话,顿时气得脸色发青,浑身颤抖不已。
他猛地一下子从椅子上站了起来,怒目圆睁,大声呵斥道:“究竟是哪个胆大包天之人竟敢如此胡言乱语?
我的父王为了大清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多年来南征北战,历经无数艰难险阻,
甚至不惜出生入死,赴汤蹈火,他对大清国忠心耿耿,
天地可鉴,日月可表,又怎会做出这般忤逆不忠之事?简直是一派胡言!”
索额图面色沉稳如水,丝毫不见慌乱之色,他目光炯炯地直视着前方,缓声道:“没错,皇上对平西王的信任毋庸置疑,
但这并不意味着满朝文武官员,都会如皇上一般毫无保留地信任平西王。
所以,依微臣之见,平西王应当主动交出大将军印,
如此一来,便能有效地遏制那些甚嚣尘上的流言蜚语。”
站在一旁的吴应熊听后,沉默不语,只是微微皱起眉头,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而索额图则并未停下劝说的话语,他紧接着又道:“驸马爷呀,您仔细想想,
这大将军印虽说是用来节制云贵地区的军事大权,
可对于平西王而言,经过这么多年的苦心经营,他在云贵一带早已根基深厚。
即便失去了这大将军印,难道真会影响他对当地军队的掌控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吴应熊依旧保持着缄默,没有回应索额图的话。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索额图所言确实不无道理。
现今的云贵地区,无论是总督一职,还是兵权与政权,全都牢牢掌握在吴三桂的手中。
这里俨然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小王国,而吴三桂则如同高高在上的国王一般,拥有绝对的权威。
但凡来到云贵之地的人,无一不需要听从吴三桂的号令。
更为重要的是,那些跟随吴三桂征战一生的士兵们,早已经将他视为自己的领袖,对其忠心耿耿。
无论有无大将军印在手,他们都会毫不犹豫地服从吴三桂的命令。
索额图见吴应熊沉默不语,突然间仰头大笑起来。
那笑声震耳欲聋,仿佛整个房间都被他的笑声填满。
吴应熊一脸茫然地看着索额图,疑惑地问道:“索大人,您为何发笑?”
索额图足足笑了好一会儿,才渐渐止住笑声,然后深吸一口气让自己冷静下来。
他微笑着看向吴应熊说道:“驸马爷呀,不过就是一个小小的金疙瘩罢了,何必如此耿耿于怀呢?”
这时,吴应熊无奈地叹了口气,忧心忡忡地说道:“唉,索大人有所不知啊。
如果朝廷真的收走了大将军印,对于我父王来说或许并无大碍,
但那些跟随我们多年的将领和士卒们又会作何感想呢?
他们会不会觉得我父王已经不再受到朝廷的信任?
亦或是朝廷准备对云南、贵州两地采取行动了?
就算我父王能够坦然接受,可下面的士卒们未必能够理解其中深意,
万一因此引发兵变,后果将不堪设想呐。”
吴应熊一边说着,一边眉头紧锁,脸上满是忧虑之色。
索额图听后微微颔首,表示理解吴应熊的担忧。
他沉思片刻,然后缓缓开口道:“驸马,倘若这大将军印并非由朝廷强行收回,
而是平西王主动献出,那么这其中的意义就截然不同了。
如此一来,既能彰显出平西王对大清朝廷的一片忠心,
又能表明朝廷始终对平西王深信不疑。
这岂不是两全其美的好事吗?”
说完,索额图面带笑容,目光殷切地望着吴应熊,似乎在等待他的回应。
索额图面带微笑,目光温和地注视着吴应熊。
只见他嘴角微微上扬,似乎心中正盘算着什么。
而此时的吴应熊听了索额图所言之后,沉思片刻,终于缓缓地点了点头,表示同意道:“好,既然如此,今日我便立刻修书一封,快马加鞭送至云南。”
喜欢康熙正史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康熙正史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