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曲折的经历,使得陈圆圆成为了一个备受瞩目的女子。
话说陈圆圆一入风月场,名声大噪。
声甲天下之声,色甲天下之色。
此语出自陆次云的《圆圆传》。
陈圆圆不仅擅长歌舞,且通文墨。
她相貌出众,常饰演杨贵妃、虞姬、崔莺莺等角色,声名远扬,成为江南炙手可热的名妓。
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冒辟疆,时常留恋于风月场所。
一次偶然的机会,冒辟疆见到了陈圆圆,并对其一见钟情。
于是冒辟疆与陈圆圆约定,十日后归家取钱,将其从青楼赎回。
然而,陈圆圆苦等多日,始终不见冒辟疆的身影。
此时,扬州的千总田宏遇因爱女去世而悲痛欲绝。
其女嫁予崇祯皇帝为妃,田宏遇也因此成为了崇祯皇帝的岳父。
如今爱女离世,他担心自己在朝中的地位受到影响,故四处寻觅美女,欲献予崇祯皇帝以巩固自己的地位。
他听说江南的陈圆圆美色天下无双,因此高价买下了陈圆圆,送到了宫中。
然而此时的崇祯皇帝正深陷于李自成和清军交战的烦恼之中。
他愤怒地责骂了田宏遇一番,并命令他将陈圆圆带走。
田宏遇将陈圆圆带回家后,询问她是否有想嫁的人。
得知陈圆圆心仪的对象是冒辟疆后,田宏遇进一步调查了这个人,结果却让陈圆圆痛心不已。
原来,冒辟疆回家后发生了一些事情,导致他未能按时赴约。
他本应在十天内到达妓院,但直到第二十天他才抵达。
而那时,陈圆圆已经离开了妓院,前往京城,并被田宏遇买下。
冒辟疆是个风流倜傥的人,很快就将陈圆圆的事情抛诸脑后。
当陈圆圆得知冒辟疆的消息时,她听闻冒辟疆与董小宛在一起。
不久后,冒辟疆便迎娶了这位着名的妓女董小宛。
当然,也有人传说顺治帝的董鄂妃就是董小宛,但这纯粹是无根据的传闻,因为董小宛的年龄比顺治帝大了不止二十岁呢。
且说这田宏遇年纪渐长,愈发渴望寻找一座坚实的靠山。
而此时的吴三桂,乃是大明王朝中声名显赫、屈指可数的武将。
公元 1643年的金秋时节,吴三桂奉朝廷之命,进京商议对抗清军的战事。
田宏遇敏锐地察觉到吴三桂这座潜在的靠山,赶忙盛情邀请吴三桂到府中饮酒作乐。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田宏遇见时机成熟,遂令歌伎陈圆圆登场献艺,为吴三桂助兴。
吴三桂稍有醉意,目光迷离之际,忽见陈圆圆登台,不禁为之惊艳,呆立当场。
只见那吴三桂身材高大挺拔,英俊威武;陈圆圆则容貌姣好,闭月羞花,还是位才华出众的女子。
两人可谓郎才女貌,天造地设。
二人一见钟情,含情脉脉,眉目传情,宛如干柴烈火,一点即燃。
田宏遇将这一切尽收眼底,心中暗喜,深知自己的计谋得逞,于是慷慨大方地将陈圆圆赠予吴三桂。
崇祯十三年,洪承畴担任辽东经略。
他决定采取诱敌深入的策略,让吴三桂担任诱饵,诱惑清军大举进攻。
果然,清军中计,洪承畴趁机发动攻击,一战定乾坤,取得了对清军的重大胜利。
然而,好景不长,崇祯十五年正月,皇太极率领十三万清军再次大举进攻明军。
面对强大的敌军,洪承畴命令属下摆开阵势,准备与皇太极展开一场生死决战。
就在这时,吴三桂心生怯意。
他心想,如果自己的四万大军与皇太极决战,恐怕会损失惨重,甚至可能全军覆没。
经过一番权衡,吴三桂决定率领自己手下的四万大军逃离战场。
洪承畴万万没想到,吴三桂居然会临阵脱逃,这等于是给了他一个沉重的打击。
原本洪承畴计划中的决战变成了孤立无援的局面,最终他被部下捆住,献给了皇太极。
洪承畴无奈之下,只得选择投降清朝。
自此以后,辽东地区的大明军队几乎全军覆没,只剩下吴三桂一支孤军。
这场战役的失败,使得明朝在辽东地区的防线彻底崩溃,形势变得异常严峻。
而吴三桂的背叛行为也成为了历史的一大争议点,引发了后人的诸多讨论和评价。
因此,吴三桂成为了大明在辽东地区实际上的最高官员。
崇祯十六年,祖大寿再次向清朝投降。
祖大寿和皇太极分别给吴三桂写信劝降。
皇太极在信中说:“你派遣使者送给你舅舅祖总兵的信,我已经了解清楚了。将军的心,还在犹豫不决。我担心将军错过了这次机会,实在太可惜了。”
吴三桂的好友们也纷纷给他写了劝降的信。
他的哥哥吴三凤、舅舅祖大寿、姨夫裴国珍、表兄弟胡弘先以及朋友邓长春、陈邦选、姜欣等都在其中。
一时间,从清军到明军的“致明宁远总兵书信”如雪片般飞来。
尤其是姜新的信,写得非常动情,文中有“宁远、前屯数座城池都已经成为了笼中鸟、釜底鱼”这样的句子,意志稍微薄弱一些的人,恐怕都会心动。
那么,吴三桂读到这些信后,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
皇太极和那些写了信全部作者都在满怀期待地等待着吴三桂的答复,准确在说,是等待着吴三桂打开城门,迎接他们入城的那一刻。
然而,吴三桂却对这些示好和劝说一概不予理会。
皇太极等人的期待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落空,他们的热情也渐渐冷却。
崇祯十五年(1643年)十月,初冬的寒意悄然袭来,皇太极的耐心几乎耗尽。
为了得到吴三桂哪怕是一丝回应,他再次使出惯常手段:任命七兄阿巴泰为“奉命大将军”,率军远征关内。
出征前,他第二次向吴三桂发出劝降信,信中诚恳地表示:“希望将军能认清形势,早日做出决定。”
为避免此信如同第一封一样石沉大海,他还特意嘱咐曾被吴三桂视作偶像的舅舅祖大寿再附一封信。
祖大寿遵命行事,在信中还附上了自己常用的虎骨靶小刀作为信物。
喜欢康熙正史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康熙正史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