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裔介听后,忙不迭地点头应道:“微臣知罪,请陛下降罪责罚!”
康熙见状,连忙挥挥手示意道:“哎呀,你何罪之有呢?朕对你一直都是深信不疑的!”
魏裔介听闻此言,心中感激不已,急忙再次叩首道谢:“多谢皇上对微臣的信任。”
待他话音刚落,便迅速站起身来,紧接着又双膝跪地,向着康熙深深地行了一个大礼。
然后言辞恳切地说道:“启禀皇上,微臣在过去的数月里,整日冥思苦想,总算悟出了些许道理。
然而,由于微臣身患痨疾,病情反复发作,实在难以胜任朝中事务,因此斗胆恳请辞去官职,告老还乡!”
康熙一听这话,当即惊得从龙椅上站起身子,满脸惊愕地问道:“什么?魏爱卿你竟然想要辞官归隐致仕?”
所谓致仕,便是指官员主动请求辞去职务,回归田园生活。
此时的魏裔介依旧俯伏在地,语气沉重地继续说道:“皇上啊,当下朝堂局势想必您也是心知肚明,那些王爷们一个个都欲将微臣置之死地而后快……”
魏裔介说到此处时,康熙沉默不语,整个宫殿内一片寂静,仿佛时间都凝固了一般。
过了许久,康熙终于缓缓开口道:“魏爱卿先起身坐下……”
听到这句话,魏裔介如蒙大赦般站起身子,然后小心翼翼地重新坐回到凳子上。
他低着头,不敢直视康熙的目光,心中却暗自松了一口气。
接着,魏裔介鼓起勇气再次开口:“皇上,微臣今年已然五十五岁高龄,近日家中又喜添一子。
微臣实在是年事已高,精力有限,难以胜任繁重的政务。
因此,微臣斗胆请求陛下恩准微臣辞官归隐,能够在家含饴弄孙,与儿孙共享天伦之乐……”
说罢,魏裔介抬起头,用恳切的眼神望向康熙。
康熙闻言微微一笑,轻声说道:“魏爱卿,你的心思朕自然明白……”
其实,康熙心里很清楚,那些议政王们一直对魏裔介心怀不满,欲除之而后快。
他们绞尽脑汁、费尽心机,只为了将魏裔介置于死地。
好在有自己的极力庇护,才使得魏裔介得以官复原职。
然而,正因为如此,魏裔介在朝廷之中树敌众多,处境愈发艰难。
想到这里,康熙不禁皱起眉头,沉思片刻后继续问道:“魏爱卿,你放心吧!
只要有朕在一天,定会护你周全,确保你平安无事……”
他的语气坚定而有力,似乎想要给魏裔介吃一颗定心丸。
魏裔介缓缓地摇了摇头,目光坚定却又带着一丝无奈地说道:“皇上,微臣深知陛下定会护微臣周全,确保微臣安然无恙。
然而此时此刻,微臣的心已不再聚焦于朝堂之上,而是全心全意地倾注在了孩子们的身上……”
康熙闻言,亦是轻轻摇头,面露疑惑之色问道:“魏爱卿啊,以你的年岁而言,正值壮年之际,怎会萌生出如此念头?”
的确如此,五十五岁便欲辞官归隐,这朝中有许多官员年事高于五十五岁仍坚守岗位。
遥想昔日之索尼、范文程等贤臣良将……
魏裔介不禁叹息一声,回应道:“启禀圣上,为官之路并无定数可言呐。
忆往昔,唐朝之时那李日知担任刑部尚书一职,屡屡恳请辞官归乡,最终亦得偿所愿。
当其离去之际,甚至未曾与家人商议,归家后即刻收拾行装。
再有明朝之章枫山,年仅四十一岁便乞求告老还乡。
须知懂得适度而为则不至遭受屈辱,明白知足常乐方可避免身陷险境,此乃古往今来为人所尊崇之道。
而今微臣身患重病,岂能长久滞留家中,延误国家之大计!”
康熙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温和的笑容说道:“魏爱卿啊,朕深知你的才华出众、品德优良,委以重任处理机要事务,正是需要你来辅佐治理国家之时。
然而,看到你的奏折中提及身患疾病,言辞诚恳真切,朕准许你辞去官职返回故乡调养身体。
待到病愈之后再行启用。”
康熙心中自然清楚,魏裔介的病情并非十分严重,之所以如此急切地请求辞官还乡,实则另有缘由。
原来,魏裔介刚刚喜得一子,但此时却遭受着来自议政王们的重重压力与排挤。
他担心若继续留在朝堂之上,恐怕自身难保,更无法确保幼子及整个家族的安全。
权衡利弊之下,魏裔介毅然决定归隐田园,远离官场纷争。
然而,康熙并未轻易应允魏裔介的退休请求,而是婉转地表示希望他能先归家休养。
言下之意便是告诉魏裔介,朝廷依然需要他这样的贤才,待其身体康复后,仍可重返朝堂,为国效力。
魏裔介心领神会,虽然心中略有不甘,但也明白圣意难违,于是恭敬地点头应道:“多谢皇上隆恩浩荡!”
至此,魏裔介已然洞悉康熙的真实意图——皇帝并不想放他离去。
说白了,自己无非就是康熙皇帝手中的一颗棋子罢了,甚至可以说只是一枚微不足道的白棋而已。
而那些议政王们,则宛如一颗颗狰狞可怖的黑棋。
皇上巧妙地利用自己去牵制、抗衡那群议政王们,对于这点,自己又何尝不知呢?
然而现今的状况却是,那帮议政王们犹如一群丧失理智的疯狗,死死咬住自己不放,恐怕这次自己很难能够安然无恙地脱身而出了。
一旦真的发生那样的情况,不仅自己会遭受灭顶之灾,连带着整个家族都将受到牵连,即便是刚刚诞生于世的幼子,其未来的前程也是一片黯淡无光啊!
每每念及此处,魏裔介便不禁黯然神伤,连连叹息。
待他返回家中后,更是连续数日皆是愁眉苦脸,长吁短叹个不停。
高士奇自然瞧出了魏裔介心中的烦闷与愁苦。
于是就在这一天,当两人对弈之时,高士奇终于忍不住袒露了自己的肺腑之言:“魏大人呐,您瞧瞧这枚白棋,它就恰似您本人呐。”
喜欢康熙正史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康熙正史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