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应熊颔首表示赞同:"不仅需要将此事阐述清晰,还得向父王进言,切不可再度购置战马、募集兵员,以防又有居心叵测之人搬弄是非。"
"没错,只要平西王安然无恙,你终归是要回归云南就藩的。" 建宁公主深谙此理。
的确如此,只要平西王得以善终,身为世子的他必将在第一时间赶回云南,继承那至高无上的平西王之位。
况且这位平西王,可是得到朝廷应允,可以永远世袭罔替的。
吴应熊与世长辞之后,接替其位之人乃是建宁公主之子吴世霖。
对于他们一家而言,能够享受一生的荣华富贵,并最终成功继承王位,此乃吴应熊与公主心中最为渴望之事。
且言次日清晨,因弹劾亲王以下犯上之罪名,来自四川的御史郝浴遭逢罢黜官职之灾祸。
经过议政王们一番商议定罪,郝浴被判以死刑论处。
然而,康熙帝却将这一判决变更为流放之刑,遂将郝浴发配至遥远的盛京之地。
尽管如此,康熙皇帝仍赐予郝浴一份特殊的恩赐,准许他在盛京担任一名教书育人的先生。
吴应熊得知郝浴被流放一事,连同康熙借太皇太后之名,越过议政王直接将自己和公主回云南之事,皆详细地书写于信件之中,并呈递给远在云南的吴三桂。
在信里,吴应熊更是苦口婆心地劝说吴三桂应当有所收敛,毕竟如今整个朝廷都对吴三桂虎视眈眈、密切关注着呢!
而魏裔介闻得此讯,竟是忍不住放声大笑起来:“哈哈哈哈哈,高士奇啊高士奇,当真是好手段呐!这吴应熊果真得了圣上旨意,来年开春便能返回云南省亲去啦。”
高士奇微微颔首,表示认同:“现今朝堂与那吴三桂皆无开战之意,故而借着吴应熊此次省亲之机,恰能缓解两方紧张之态。此计虽说乃是苦肉之计,但朝堂心甘情愿相送,吴三桂更是乐得笑纳呀!”
“倘若日后你能位极人臣、入朝为相,定然能够成就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啊!”魏裔介由衷地慨叹道。
高士奇听闻魏裔介如此夸赞,反倒面露赧色:“魏大人谬赞了,小人才疏学浅,就连区区一个举人都未能考取……”
“唉,正是因为你无法高中举人,我才难以向圣上举荐于你啊......”言及此处,魏裔介满脸尽是无可奈何之色。
两人一时闲暇无事,索性再度摆开棋局对弈起来。
且说那吴应熊,唯恐局势生变,务必要让整座城池之人皆知晓此事才行。
熟读《三国演义》的吴应熊,脑海中灵光一闪,决定效仿智慧超群的诸葛亮,使出那令人惊叹的锦囊妙计。
于是乎,他毫不犹豫地投入到一场轰轰烈烈的行动之中——在繁华喧闹的京城中大肆采购各类珍贵礼品。
不仅如此,他出手阔绰,不惜以高昂的价格购入这些宝物。
每遇到一个人,吴应熊都会高声宣称自己乃是驸马爷,身负圣上旨意,即将前往云南为平西王贺寿。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一般,迅速在京城的大街小巷传播开来。
而此时,在议政王与太皇太后之间正上演着一场激烈的较量。
尽管议政王极力反对,但太皇太后心意已决,坚持要放吴应熊返回云南。
面对如此局面,议政王纵然绞尽脑汁,亦是束手无策。
在一次由安亲王和康亲王主持的小型朝会上,气氛显得格外凝重。
安亲王怒不可遏,破口大骂道:“这个可恶至极的魏裔介!就算已经被撤职查办,居然还有本事闹出这般幺蛾子,让吴应熊得以回到云南!”
庄亲王则是冷冷一笑,附和道:“可不是嘛!照这么看来,这魏裔介倒是帮了吴应熊一个大忙,趁机讨好巴结了吴三桂那个老家伙。”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不语的康亲王突然发出一声冷笑:“哼!魏裔介此番举动的确高明得很呐!依我看,咱们绝不能再任由他留在京城兴风作浪了。”
听到这话,安亲王猛地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问道:“康亲王,难道您打算就这样轻易放过魏裔介吗?”
原来,安亲王心中早有盘算,他原本期望借助李之芳之手,将魏裔介彻底铲除。
然而,康亲王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想法。
他目光阴沉地看着前方,缓缓说道:“安亲王啊,就凭李之芳所列举的那些罪名,
想要置魏裔介于绝境,简直是痴人说梦。当下最为明智之举,应当是迫使魏裔介主动退缩,回到家中安心养老去!”
话说至此,康亲王的嘴角微微上扬,浮现出一抹狡黠且诡异的笑容。
“莫非您已有妙计?”安亲王见状,赶忙追问道。
康亲王轻轻颔首,表示认同,接着开口道:“明珠那边,本王已然处理妥当,现在万事俱备,只欠这股东风了……”
“到底是什么东风?”安亲王愈发急切地追问起来。
此时,康亲王眯起双眼,眼中闪烁着精明的光芒,稍作停顿后,突然哈哈大笑起来:“待到明日,一切自会水落石出!”
实际上,近些日子以来,康亲王始终对李之芳弹劾魏裔介一事保持高度关注,并试图从中寻觅到些许线索和把柄。他妄图借助某些手段,一举将魏裔介彻底击溃。
现如今,朝堂之上尽管议政王们手握重权,但康亲王深知,若能成功扳倒魏裔介,自己便能在这场权力的博弈中占据更为有利的地位。
为此,他精心策划、步步为营,等待着那决定性的一刻到来。
然而,可以与他们相抗衡的力量,无外乎是以魏裔介作为领袖的汉族文人学士群体。
康亲王深深地意识到,现今魏裔介的声名威望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程度,而且他的学生、旧部和亲友关系网更是遍及整个国家。
就在短短数年之间,魏裔介竟然还招收了整整三百名进士弟子,同时还身兼大清国国子监祭酒之职,其风头可谓一时无两。
如果不能迅速采取措施来应对魏裔介,那么一旦等到由他所引领的这些士子们形成一股强大的势力,局面将会变得愈发难以掌控。
喜欢康熙正史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康熙正史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