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声停歇之际,安亲王面带微笑,语气坚定地说道:“很好,既然如此,那便依计行事吧!待到关键时刻来临,本王定会全力以赴,推波助澜,为你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与助力。”
李之芳闻此言语,连忙拱手作揖道:“多谢王爷厚爱,此事既已议定,小的就此告辞。”言罢,转身离去。
安亲王看着李之芳渐行渐远的背影,若有所思地微微颔首。
然而就在此时,他像是突然想起什么似的,开口唤住了即将踏出房门的李之芳:“且慢!本王近日听闻,有两个名叫陈梦雷和郭琇的士子,竟在刑场之上惹出乱子……你去彻查一下这二人的来历背景。”
李之芳闻言,毫不犹豫地点头应诺下来,然后缓缓退出房间。
再说厄尔困之事尘埃落定以后,康熙皇帝龙颜大悦。
尽管此次并未对安亲王及康亲王予以惩处,但成功夺得兵部尚书与左都御史这两个要职,无异于直接斩断了议政王的臂膀。
这般成果令康熙倍感欣慰,同时也让朝廷局势朝着更为有利的方向发展。
在那短暂而紧张的议政时刻里,康熙凭借着他过人的智慧和谋略,成功地将看似无解的死局扭转成了胜利之局。
他不仅巧妙地识破并破解了康亲王精心设计的计谋,更向众人展示了其卓越的才智与果敢。
对于这场与议政王之间惊心动魄的博弈,康熙心中不禁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满足感。
以区区一个厄尔困作为交换筹码,竟能换来朝廷中的两个重要职位,这样的结果令康熙着实有些兴奋过度。
且看次日,时光流转至康熙九年六月初五这个特殊的日子,此日乃是盛大的朝会之日,京城内所有五品及以上级别的官员们皆纷纷汇聚于宏伟壮丽的太和殿。
今日的康熙精神焕发,面容光彩照人,仿佛全身都散发出一种无与伦比的魅力。
他目光炯炯,神情专注,宛如一颗璀璨的星辰,令人瞩目。
待众臣行礼完毕后,康熙开口问道:“魏爱卿啊,朕之前吩咐你与礼部尚书龚鼎孳、吏部尚书王清以及学士田逢吉一同从新科进士当中选拔庶吉士之事,进展得可还顺利?”
那么,这所谓的庶吉士究竟是怎样一种官职呢?
原来,这一制度乃是由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亲自创立。
当年,朱元璋敏锐地察觉到那些通过科举考试金榜题名的进士们,若是直接授予他们官职,常常难以胜任其职。
于是,他便想出了设立庶吉士这个特殊职位的办法。
这些被选中成为庶吉士的进士们,将会接受更为严格和系统的培养与历练,以便日后能够更好地肩负起治理国家的重任。
于是乎,朱元璋当机立断地下达命令,要从那些通过殿试、荣登进士之列的人群里精挑细选出一部分出类拔萃的人才。
这些被选中的幸运儿将被安排进入各个政府部门,开启一段特殊的学习之旅——他们只需旁观政事,却无需实际参与决策制定。
朱元璋独具匠心地借用了《书经》里面"庶常吉士"这个称谓来指代这群进士,并由此得名"庶吉士"。
时光流转至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更是别出心裁地指派庶吉士们踏入翰林院深造。
此后每一次科举考试结束后,都会涌现出一批新的庶吉士。
尤其是步入明朝中叶之际,庶吉士逐渐演变成与皇帝最为亲近之人。
他们身兼重任,宛如皇帝的私人秘书一般,能够直接涉足国家政务和重大事务的处理工作。
正因如此,朝堂之上的内阁重臣们,绝大多数皆源自于庶吉士这一群体。
根据《明史》所记载:自天顺年间开始,便形成了一条不成文的规定——若非翰林出身者,则难以进入内阁任职。
而且,每当庶吉士初入仕途之时,众人已然将其视为未来宰相的储备人选。
据《明史》详细统计,整个明代期间共有超过百位内阁大臣,其中竟有高达九成之多皆是由庶吉士出身!
“通计明一代宰辅一百七十余人,由翰林者十九。”
内阁大臣,那可是位高权重之人啊!他们犹如国家的顶梁柱一般,肩负着治国安邦的重任。
而内阁首辅,则如同众星捧月般的存在,其地位之尊崇,堪比古代的首辅宰相,例如大名鼎鼎的张居正。
正因如此,这庶吉士一职便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乃是专门用来培养未来宰相的摇篮。
所以说,对于这庶吉士的选拔和培养,康熙帝自然是格外看重。
实际上,这种重视并非始于康熙一朝。
早在顺治年间,顺治皇帝就已经对选拔庶吉士一事给予了高度关注。
而且,每当进行庶吉士的遴选时,顺治帝都必定会亲自参与其中,不辞辛劳地对每一个候选人逐一查问,以确保所选之才真正具备卓越的才能和品德。
如今轮到康熙来主持这项工作,他深知此次选拔意义非凡,不仅关乎国家未来的发展,更关系到能否为朝廷招揽到真正的贤才。
于是,康熙决定采取更为严格的方式,命令魏裔介联合礼部、吏部等众多官员,对那三百名进士展开新一轮的考试,以便从这些精英之中精挑细选出最为优秀的庶吉士人选。
面对康熙的旨意,魏裔介不敢有丝毫怠慢,急忙走上前去,恭敬地回答道:“回禀皇上,微臣已与礼部尚书龚鼎孳、吏部尚书王清以及学士田逢吉等诸位大人一同努力,在这三百名进士当中,精心筛选出了六十名佼佼者。
接下来,我们将安排他们参加复试,进一步考察他们的学识和能力。
待复试结束后,我们还会根据具体情况,从中挑选出一部分表现出色者,呈交陛下您亲自裁定最终的入选名单。”
康熙微微颔首,表示认可,心中暗自思忖着对眼前之事颇为满意,随后开口问道:“甚好,那么这六十人将于何时参加考试呢?”
喜欢康熙正史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康熙正史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