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行李被搬到马车上,一行人慢慢地朝着魏裔介的府邸前进。
一路上,魏裔介时不时地与高士奇交谈,分享自己对于学问、政治的见解,以及为官之道的经验和体会。
高士奇听得非常入迷,不时地点头表示认同,内心对这位即将成为自己东主的魏大人越发敬佩不已。
抵达府邸后,魏裔介亲自为高士奇安排了舒适的住处,并吩咐下人准备了一桌丰盛的接风宴席。
席间,两人继续畅谈,从诗词歌赋谈到人生哲理,再到国家大事,气氛融洽而热烈。
待二人喝的微微有些醉意,高士奇突然见魏裔介眼圈泛红。
他不禁好奇地问道:“魏大人,您怎么了?为何落泪?”
魏裔介长叹一口气,神情落寞地说:“哎,殊不知你与我言讲,将直隶的满人父母官,都换成汉人士子,恐怕难呀!”接着,他便将今日朝堂上发生的事情,详细地向高士奇诉说了一遍。
高士奇听后,也无奈地叹了口气:“想不到皇上虽然亲政了,也成功扳倒了鳌拜,但仍然无法完全掌握总裁大权。”他感到十分遗憾和失望。
魏裔介冷冷一笑,语气中带着一丝嘲讽:“是啊,这祖制归祖制,可祖制既然已经不灵了,为什么就这么难以打破呢?”他们深知,要改变现状并非易事,但心中仍抱有希望。
高士奇瞅瞅魏裔介:“想要打破祖制,必须有打破祖制的君王!皇上要恒下心来,才能更改这个政策。”
魏裔介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他深深看了高士奇一眼,继续说道:“你言之有理,但这条路注定不会平坦。朝中势力错综复杂,满汉之间的隔阂根深蒂固,想要推动这样的变革,需要极大的勇气和智慧。皇上虽有心改革,却也面临着重重阻力。”
高士奇点了点头,他明白这其中的艰辛,但他也相信,只要有决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魏大人,我愿为大人分忧,虽不敢言能有多大作为,但定当竭尽所能,助大人一臂之力。”
魏裔介拍了拍高士奇的肩膀,眼中满是欣慰。“有你相助,我甚感欣慰。记住,我们不仅要为朝廷效力,更要为天下苍生谋福祉。满汉一家,方能共筑盛世。”
高士奇瞅着魏裔介:“如今想要更换直隶的满人官员,看起来是不可能了,想要削弱议政王的权利,或许还有可能!”
高士奇看着魏裔介,语气严肃地说:“现在我们已经没办法更换直隶的满人官员了,但如果想要削弱议政王的权力,还是有可能做到的!”
听到这话,魏裔介冷笑一声,回应道:“皇上虽然也有意削弱议政王的权力,可惜却找不到合适的切入点。”
这时,高士奇突然大笑起来,并自信满满地表示:“我有一个计策,可以让这件事顺利办成!”
魏裔介听后,十分好奇地问:“哦?你快说说看!”
于是,高士奇向魏裔介提出问题:“请问魏大人,您身为吏部的汉尚书,这个官职属于几级呢?”
魏裔介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是二品啦!”
接着,高士奇又问:“那么吏部的满尚书马希纳的官职又是几级呢?”
魏裔介皱起眉头,思索片刻后回答:“一品!”
此时,高士奇趁热打铁地说:“如今满人和汉人担任相同的官职时,不但品级不同,俸禄也不一样,而且汉人官员见到同级别的满人还要行礼,这样的制度是否公平呢?”
魏裔介听到这里哈哈大笑:“还真有你的,明日老夫便在朝堂之上,奏请此事。”
高士奇站起身来,趴在魏裔介的耳边耳语几句。
魏裔介听完之后,笑着说道:“有高士奇的妙招,明日必能说服这帮议政王!”魏裔介和高士奇相视一笑,心中充满了对即将来临变革的期待。
第二日,朝堂之上,气氛凝重而庄严。
魏裔介站了出来,手持奏章,声音洪亮地奏道:“陛下,微臣有一事关乎国家体制,亟待陛下圣裁。”
皇帝闻言,微微抬眉,示意魏裔介继续说下去。
魏裔介深吸一口气,缓缓道来:“陛下,我朝自开国以来,满汉官员并行不悖,共襄国是,此乃大清盛世之基石。然臣以为,若欲使满汉官员更加融洽,应取消满汉之分,不分种族,唯才是举,以促进国家繁荣昌盛。”
此言一出,满堂皆惊。
众大臣议论纷纷,有人赞同,有人反对,一时间朝堂上热闹非凡。
皇帝沉思片刻:“魏裔介,详细说来听听。”
魏裔介说道:“满洲大学士、尚书、左都御史为一品,侍郎、学土、副都御史、通政使、大理寺卿为二品;汉大学土、尚书、左都御史为二品。侍郎、学士、副都御史、通政使、大理寺卿为三品。”
陈廷敬也对此有意见:“满洲郎中三品,员外郎四品﹔汉郎中正五品,员外郎从五品。”
熊赐履接着说道:“如今满汉官员相同的官职,待遇上之不平等,使不少汉官心怀怨望,街且推诿。”
魏裔介点点头:“不错,一再强调“满汉皆朕之臣子”,“满汉一体”,可如今却有失偏颇啊!”
陈廷敬深吸一口气,缓缓道来:“同职之满汉官员,品级、俸禄却有所不同,且汉官需向同职满官行礼,此举似有违‘满汉一家’之旨,亦非公平公正之道。长此以往,恐伤汉官之心,影响朝纲稳定。”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顿时议论纷纷。
议政王们面面相觑,显然对此事并未有所准备。
安亲王与康亲王对视一眼。
康亲王便站出来说道:“魏裔介大人此言甚不合理!”
喜欢康熙正史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康熙正史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