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裔介回到家乡后,首先前往祖祠祭拜祖先,表达对家族先辈的敬意。
接着,他慷慨解囊,捐资修造桥梁,方便百姓出行。
不仅如此,他还出资修建了当地的孔庙,以弘扬儒家文化。
待到孔庙落成之日,魏裔介举办了一场盛大而庄重的典礼,邀请各界人士共同见证这个重要时刻。
柏乡县的县令和衙役们纷纷前来参加典礼,与魏裔介一同庆祝这一盛事。
魏裔介亲自题写了一副气势磅礴、笔走龙蛇的对联:“江汉秋阳,肖圣心之体,叹意必固我之绝无,湛然太虚,本性万年未发;金声玉振,备至德之先全,惟仕止久速之各当,浩乎元气,斯文千古在兹。”
对联贴上之后,众人齐声叫好。
魏裔介呵呵一笑道:“孔圣人庙已经到了柏乡,老夫希望这柏乡的百姓,也都能入学读书,日后成为国家的栋梁啊!”
站在孔孟雕像前的百姓们纷纷应和着,笑着说道:“有魏大人这样的楷模,我们柏乡县的百姓一定会让孩子们入学读书的。”
这些阿谀奉承的话语让魏裔介不禁有些得意忘形。
然而,就在这时,人群中突然传来一声高呼:“你们在这里花费巨资修建文庙,对魏裔介阿谀奉承,可曾想过柏乡的老百姓正面临困境?”
魏裔介闻声看去,只见一个身材瘦弱,皮肤白皙,浓眉大眼,看起来约莫二十来岁的男子站了出来。
县令噶哈指着这年轻人叽里咕噜说了一串满语,现场的人是谁也听不懂。
这时候有通事说道:“县太爷问你是什么人?胆敢在魏裔介大人和文庙前撒野?”
这年轻人哈哈一笑,脸上带着一丝嘲讽,道:“一个县太爷,连汉语都听不懂,也不会说,看起来这大清国实在没人可用啊!”
县令噶哈自然是听不懂他的话,但他从那年轻人的语气中感觉到了不友善,于是转头看向一旁的通事。
通事连忙将年轻人的话翻译给了县令,县令听完后脸色一沉,眼中闪过一丝怒色。
魏裔介看着眼前的年轻人,微微一笑,语气平和地问道:“年轻人,你为何这样说呢?”
他目光锐利地盯着年轻人,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疑惑和好奇。
年轻人看了一眼魏裔介,嘴角微微上扬,带着几分不屑说道:“你就是那个被称为大清国第一大儒的人吗?你就是明年的主考官魏裔介吧?”他的声音中夹杂着一丝挑衅和质疑。
魏裔介听到这句话后,心中不禁涌起一股不悦,但他还是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道:“不错,正是老夫!”
年轻人冷笑一声,继续说道:“魏大人,你可是柏乡县人啊!难道你不知道柏乡县周围的县都已经陷入了一场浩劫之中吗?而你却在这里修文庙,歌功颂德,不觉得有些不妥吗?”
他的话语中充满了责备和质问之意。
魏裔介听后脸色微变,眉头紧皱,他转头看向年轻人,眼中闪过一丝怒色。
他心想自己身为柏乡县最有权势、最有声望之人,又是清朝汉臣中的重要人物,怎能容忍一个年轻人如此无礼地质问自己。
然而,他还是强压下心头的怒火,冷冷地回应道:“哦!这么说来,我修建文庙还有错了?难道你认为我们这太平无事的柏乡县会遭遇一场浩劫?”
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一丝不满和不解。
毕竟,柏乡县一直以来都是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他实在想不出会有什么灾难降临。
魏裔介深知今日之事不可轻易动怒,尤其是在文庙前。
这不仅关乎他个人的声誉,更关系到整个柏乡县的颜面。
因此,尽管心中不悦,他还是尽量保持冷静,不愿在此刻发脾气。
更何况,今天原本是个喜庆的日子,他为家乡修建了文庙,连县令也亲自带领众人前来祝贺。他不想因为这个年轻人的几句话就破坏了这份喜悦的氛围。
年轻人一脸严肃地看着魏裔介说道:“魏大人,您可以去直隶的真定、平山、赞皇等县,以及山西的五台、繁峙、乐平等县走走看看,看看那里的老百姓是否敢于踏出家门?他们是否敢于下地劳作?”
魏裔介听到这里,脸色微变,转头看向县令噶哈,询问道:“噶哈,可有此事?”
旁边的通事赶紧将他的话翻译成满语告诉噶哈,噶哈听完后,连连点头,并秃噜秃噜地说了一大段满语。
魏裔介自然是听得懂满语,但他还是要求通事翻译出来,让在场的众人都能听清。
通事翻译道:“确实有此事!”
柏乡县的百姓们闻言,纷纷面露惊骇之色,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怎么回事啊?我们怎么没听说过呢?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魏裔介继续追问:“年轻人,敢问阁下尊姓大名?”
那年轻人爽朗地大笑一声:“魏大人,在下的名字不值一提,只希望魏大人既然回到了家乡,就不要只顾着在文庙里歌功颂德,而应该多为老百姓做些实事!”
魏裔介听到这里,心中火冒三丈,他堂堂一个宰相,竟然被一个年轻人如此质问。
但他很快就冷静下来,意识到这个年轻人说得有一定道理。
而且,作为一名官员,他不能在百姓面前轻易动怒。
于是,他强压怒火,微笑着弯下腰,拱手说道:“多谢公子教诲!”
年轻人见状,也礼貌地拱了拱手:“在下途经柏乡县,不巧冲撞了当今宰相大人,还请大人恕罪!”
魏裔介听出对方语气变软,便笑着回应道:“无妨无妨,误会而已。”
年轻人哈哈一笑:“既如此,那在下就先告辞了!”说完,他转身就要离开。
魏裔介哪能轻易放走这位有识之士,连忙叫住他:“先生,请留步!看您这身打扮,想必是位书生吧。今日能在此相遇,也是缘分,我想在家中设宴招待先生,不知先生能否赏光?”
喜欢康熙正史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康熙正史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