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猛地一拍桌子,愤怒地站起身来,双眼紧紧盯着杨光先,那眼神仿佛要将对方生吞活剥一般。
然而,正当所有人都以为康熙会大发雷霆时,他却突然放声大笑起来:“杨光先啊杨光先,你如此迫切地想要寻死,朕偏不会如你所愿!”
说罢,康熙转过头去,目光落在明珠身上,大声命令道:“明珠,看在杨光先多年来勤勤恳恳的份上,免去他的死罪,但剥夺其官职,贬为庶民。立刻让他离开此地,回家养老去吧!”
明珠连忙点头应道:“嗻!”
杨光先听到这突如其来的判决,顿时愣在了原地,脸上露出难以置信的神情。
他怎么也想不到,康熙居然没有要他性命。
康熙微微一笑,接着说道:“吴明煊也无需处死,同样放他回家养老吧!”
吴明煊一听,赶忙跪地叩谢:“谢皇上不杀之恩!谢皇上不杀之恩!”
明珠再次点头表示同意:“皇上圣明!”
就在这时,康亲王突然站了起来,义正言辞地说道:“皇上,杨光先和吴明煊二人勾结鳌拜,密谋造反,绝不能就这样轻易放过他们啊!”
这时,安亲王岳乐也站出来说道:“是啊皇上,千万不能放了二人,他们都都是逆臣贼子啊!”
二人对吴明煊和杨光先恨之入骨,如果没有鳌拜的这些党羽,他们这几年也不会过得如此难受,被鳌拜压制的日子让这两位亲王受够了。
所以他们一见到鳌拜的党羽,就恨不得立刻将其杀死,以解心头之恨。
皇上转头看着两位亲王问道:“那么依二位亲王的意见,杨光先和吴明煊应该如何处理呢?”
安亲王毫不犹豫地回答道:“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康亲王也附和着点头说道:“臣附议!”
康熙用眼神示意了一下明珠,明珠赶忙上前一步说道:“皇上有好生之德,二人都已经年迈,朝廷应该给予二人养老的费用,放他们回家,这也是我大清善待臣子的做法啊!”
索额图赶忙出来站队:“明珠说的对,二人谋反没有证据,只是在历法上,与汤若望和南怀仁意见不合,朝廷应该宽仁处理。”
康熙又看了看两位亲王,这二比二,议政王大臣打平了。
裕亲王福全见状,心想必须得支持自己弟弟啊,于是他马上站出来说道:“臣同意明珠索额图的看法。”
安亲王见此情形,心中暗喜,但表面上却不动声色地冲着另外三位议政王使了个眼色。
庄亲王博果铎、惠郡王翁果诺、温郡王孟娥赶忙站起来说道:“臣等认为安亲王所言有理!”
康熙见状,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然后轻咳一声道:“安亲王、康亲王,若朕一定要饶恕二人呢?”
安亲王和康亲王对视一眼,康亲王犹豫片刻后,站出来说道:“皇上,若一定饶二人不死,那至少也要打一百杖,让他们知道知道自己罪行。”
康熙缓缓地闭上眼睛,声音低沉地说:“杨光先已经是个古稀老人了,吴明煊也年过半百,挨一百杖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是要命啊!”
安亲王看着康熙,轻声问道:“皇上,那么这件事该如何处置呢?”
康熙猛地睁开双眼,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杨光先无罪释放,吴明煊打四十棍,然后遣返回原籍!”
安亲王和康亲王对视一眼,两人心中都明白,为了这两个罪臣而得罪康熙皇帝实在不值得。
于是,他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皇上英明。”
就这样,这场由南怀仁状告杨光先引发的案件终于画上了句号。
吴明煊遭受了四十杖的责罚后,回到家乡没多久便去世了。
而杨光先则更为凄惨,他在返乡途中一直沉浸在愤怒与怨恨之中,路过德州时,突然猝死。
这个结局让人不禁感叹,命运无常,善恶到头终有报。
夏天的京城,骄阳似火,气温高得让人难以忍受。
而此时康熙皇帝的心情,就像这炎炎夏日一般,心急如焚。
对于如何处置杨光先和吴明煊,他心中早已有数,但最终的结果却并未令他感到满意。
原本,他打算直接释放两人,但由于议政王的牵制,不得不让吴明煊再多挨四十大棍。
这一天,康熙再次召见了熊赐履,希望从这位智者那里得到一些启示。
康熙皱起眉头,忧心忡忡地说:“熊先生,杨光先一案已经尘埃落定,可朕心里始终觉得有些不妥。”
熊赐履微微一笑,回应道:“陛下,您是否觉得差的是吴明煊那四十板子,还是您的决策权呢?”
康熙眼睛一亮,拍手叫好:“熊先生真是深知我意啊!还请先生不吝赐教。”
康熙此刻不禁笑出声来,熊赐履总能准确猜到他内心所想,实在是难得。
熊赐履点了点头,意味深长地说:“权力确实是个诱人的东西。”
康熙感慨万千:“没错,为了争夺权力,历史上无数帝王将相、诸侯皇子都为之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他们共同探讨着权力的本质和影响,试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熊赐履抬起头来,目光炯炯地看着康熙皇帝,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坚定和忧虑。
他深知眼前这位年轻的皇帝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作为臣子,他愿意坦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康熙皇帝轻轻叹了口气,手中的折扇缓缓地摇动着,仿佛在思考着什么。
他的眼神中流露出一丝无奈,对于祖制的束缚感到有些无力。
熊赐履继续说道:“皇上,您虽然贵为天子,但祖制在前,您亦需遵守。而八王议政乃我朝根本制度,您若试图改变,必将遭遇重重困难。”他的声音低沉而严肃,透露出对局势的深刻洞察。
喜欢康熙正史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康熙正史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