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仁连忙点头答应道:“好,奴才正要进献给皇上一本书。”说完,他小心翼翼地从袖口中掏出一本厚重的书籍。
康熙接过书本,仔细端详着它的封面。
封面上印满了各种几何形状,如方块、三角、圆形、菱形和梯形等,显得十分奇特有趣。
康熙饶有兴致地打开书本,随意翻阅了几页。
只见书中密密麻麻地画满了各种三角形、方块之类的图案,还有许多奇怪的符号和数字。
然而,对于那些西洋文字,康熙却感到困惑不解,因为他并不认识它们。
康熙疑惑地摇了摇头,向身边的南怀仁询问道:“南爱卿,这书是什么书啊?看起来很是特别呢!”
南怀仁思考片刻后回答说:“回皇上,这本书主要是研究一些图形、必然三角、圆形、方形等的学问。这里面隐藏着许多深奥的道理和奇妙之处。”
“好,南爱卿,朕命你将此书翻译成汉语、满语,再呈给朕看。”皇帝陛下威严地说道。
“嗻,臣一定会做到的。”南怀仁恭敬地回答道。
随后,南怀仁将手中的书籍翻开,指着其中一个三角形图案,认真地解释道:“皇上,这个就叫做勾股定理,也就是臣今日正午做线时使用的公式。”
说完,南怀仁从袖口中掏出一支精致的钢笔,并取出一份手稿,开始向康熙详细讲解勾股定理的原理和应用方法。
两人在乾清宫内,时而严肃讨论,时而欢笑交流,互相提问解答,不知不觉间竟已过去了两个时辰。
康熙终于掌握了勾股定理,他兴奋不已,想要立刻验证一下自己是否理解正确。
于是,他仔细测算着桌子的高度,以及桌子到门口的距离,然后运用刚学到的知识计算出桌面到门口的斜线距离。
经过一番精确的计算后,康熙亲自去测量了实际距离,结果发现与他所计算的完全一致。
他激动地拍手称赞道:“这勾股定理真是神奇啊!”
接着,康熙又好奇地看着书上的根号符号,皱起眉头说道:“你翻译的名字不好听,朕给他取个名字,就叫做‘开方’!”
南怀仁轻声念了一遍“开方”,脸上露出满意之色,轻轻点头道:“此名甚佳,日后便称之为‘开方’吧。”
他深知康熙喜好新奇之物,自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笑着问道:“皇上,此书之名如何?”
康熙沉思片刻,又思索了一会儿,最终决定道:“就称其为《几何》吧!”
南怀仁连忙点头应承:“好,待臣将此书译为满文、汉文后,定当呈上请皇上御览。”
康熙微微一笑,表示期待,他对这部《几何》充满兴趣。
南怀仁紧接着提醒道:“皇上,明日观象台上,您可运用臣所教授之法,计算出日晷的影子长度。”
康熙颔首表示明白:“好,朕明日前往,先行测算一番。”
此时,杨光先与吴明煊已返回钦天监,两人又忙碌起来。
张老道见他们正在研究《大统历》中的太阳维度计算方法,心中暗自叹息,但并未指出二人的错误之处。
吴明煊本来就是个学艺不精的半吊子,而那杨光先则更夸张,他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了政治斗争之中。
两人可谓是不相上下,经过一夜的折腾,他们终于算出了太阳的维度。
第二天清晨,朝堂之上。康熙皇帝询问道:“南怀仁、杨光先,你们是否已做好准备?”
杨光先恭敬地回答:“回陛下,臣已准备就绪,今日《大统历》必定能战胜《时宪历》。”
康熙皇帝接着转头看向南怀仁:“南爱卿……”
南怀仁微微点头:“陛下,臣需要将测算仪器搬运至观象台。”
“准奏!索额图,命令侍卫们小心谨慎,将南怀仁的仪器安全搬至观象台。”康熙皇帝向索额图下达指令。
索额图遵命离去。
散朝之后,议政王大臣、诸王贝勒、一二品大员,以及康熙一同登上了观象台。
杨光先和吴明煊二人,将一个浑仪摆在观象台上,准备测量太阳的纬度。
这浑仪大约出现在东汉时期,后来张衡又改良了浑仪。
早在东汉时期,人们就已经可以通过浑仪,测量太阳的黄道以及纬度。
然而随着社会的动荡,和战争的频发,这浑仪的用法渐渐失传。
杨光先和吴明煊虽然将浑仪摆在观象台上,但是他们学艺不精,那使用方法也不是很对。
南怀仁则是将四台仪器分别摆在了观象台的四个位置,然后逐一介绍道:“皇上,诸位大人,此乃象限仪,可以用来观测天体高度;此乃纪限仪,用于观测日月星辰之间的距离;此乃黄赤经纬仪,可用于观测黄赤道交角;此乃地平经仪,可用于测定方位角。”
他一边说,一边向康熙和朝臣们展示这些仪器的操作方法,并解释它们的功能和用途。
众人听得津津有味,纷纷点头称赞。
康熙仔细观察着这些仪器,不时地提出一些问题,南怀仁都一一解答。
众人见这些西洋的玩意更有意思,便都跟着南怀仁,到处观看这几个仪器。
其中一个仪器,康熙非常感兴趣:“南爱卿,这个叫什么仪器?”
南怀仁摇摇头:“皇上,这个是天球仪,便是以地球为圆心,周围覆盖众多行西、以及月亮和太阳,模拟星象之用。”
康熙惊叹不已,这南怀仁的才能,真是不可估量啊。
看完了仪器,康熙又在日晷上,按照南怀仁教自己的勾股定理,经过开方运算,画出了一条直线。
时间很快到了正午,康熙见自己做的直线,正好被日晷所覆盖,心中暗暗高兴。
可此时南怀仁测算出的太阳维度,丝毫不差,众人拍手叫好。
然而杨光先与吴明煊二人测量的,误差较大。
康熙看着杨光先与吴明煊二人的测量结果,眉头微皱,不悦地说道:“你们二人测出来的数据为何如此不准确?”
杨光先与吴明煊两人脸色苍白,冷汗直流,支支吾吾地说不出话来。
他们知道自己的错误已经无法掩盖,但却不知如何解释。
康熙见他们无话可说,心中更加不满,冷冷地说道:“你们还有何话说?”
喜欢康熙正史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康熙正史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