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仁信心满满地回道:“陛下放心,依据《时宪历》的推算,此次月食的时间和形态都已有定论。”
康熙稍感安心:“如此甚好,朕倒要看看这杨光先还能否自圆其说。”
南怀仁微微一笑:“皇上,这计算月食并不困难,下官给您演示一番,您便知道这其中的奥秘。”
康熙一听来了兴趣,一拍手:“好,朕就喜欢研究这天文地理,请南先生教朕。”
南怀仁见康熙高兴,便胆子大了起来:“皇上,您那水晶球,借给臣一用。”
康熙二话不说,亲自从架子上取下水晶球递给南怀仁。
康熙转头看向放在龙案上的水晶球,这可是西洋人进贡给他的宝贝,他非常喜欢,所以就摆在了龙案上。
他毫不犹豫地拿起水晶球,笑着说:“好!”
然而,南怀仁并没有伸手去接,而是恭敬地说道:“皇上,您只需要将这水晶球放在那个托架上就行了。”
康熙微微点头,表示同意。然后,他把托架拿过来,小心翼翼地将水晶球放了上去。
这时,南怀仁又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巧的圆镜子,对康熙说:“皇上,这个小圆镜子代表着月亮。”
康熙好奇地问:“嗯,那么这个镜子是月亮,那这个水晶球是什么呢?”
南怀仁微笑着回答道:“皇上,您真是聪明过人啊!这水晶球正是地球!”
康熙惊讶地看着水晶球和镜子,疑惑地问:“地球?难道这就是我们所生活的大地吗?”
南怀仁连忙点头:“是的,皇上,这大地其实是圆形的,这一点在我们西方国家早已被人们熟知,但在你们东方大国,大家一直都以为大地是平坦的。”
“朕记得当年汤若望也有过这种言论,被杨光先所驳斥,说如果那地下有人,岂不是脑袋在地上吗?”康熙突然想起了多年前那场历法之争。
“不错!当年杨光先就是这么说的!”南怀仁当时就在场,对杨光先的话记忆犹新。
随后南怀仁又说道:“皇上,如果在大海上行船,对面如果来到一艘船只,先看到的,是船只的什么部分?”
康熙想了想,脑海中浮现出自己在海边看海时的情景,他记得汤若望曾经跟他讲过一些关于航海的知识,于是回答道:“朕听汤若望说过,先看到船的桅杆!”
康熙刚刚说完,只见南怀仁也不给康熙打招呼,便顺手拿了乾清宫龙案上的一艘小船的模型。
康熙并不生气,他知道南怀仁此举必有深意,所以只是静静地看着南怀仁接下来的动作。
南怀仁拿起小船模型后,对康熙说道:“皇上,您从水晶球的上方水平看去。”
康熙听罢,便弯下腰,脑袋直挺挺的,双眼紧紧盯着水晶球的上方。
这时候南怀仁将这船只模型,顺着水晶球的弧度,缓慢地向前推进。
随着模型逐渐靠近水晶球,康熙的眼睛越睁越大,脸上露出了兴奋的表情。
当船只映入眼帘,康熙激动得一拍桌子,兴奋地喊道:“朕看到了,果然先看到的桅杆,后来才能渐渐看到船身。”
康熙站起身来,双手紧握着拳头,满脸兴奋地看着南怀仁,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喜悦和成就感。
这个实验让他亲身体验到了光学原理的神奇之处,同时也证明了南怀仁所言非虚。
康熙对南怀仁的智慧和才华越发敬佩,同时也对科学技术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他站起身来,双手负后,围着水晶球踱步,喃喃自语道:“也就是说,从远处看,只能看到桅杆,而无法看清整个船体。
同理,如果在海上行船,想要发现远处的船只,必须要站得足够高,或者使用特殊的工具才行……”
南怀仁这才满意地点点头:“皇上,您若相信这地球是圆的,这月食您便能理解了。”
康熙微微颔首,表示认同。他接着问道:“朕姑且相信这地球是圆的,南先生,这月食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南怀仁微微一笑,回答道:“请皇上拉上窗帘,点上一根蜡烛。”
康熙挥挥手,示意身边的太监按照要求去做。
两名太监立刻行动起来,将乾清宫的窗帘缓缓拉上,顿时,整个宫殿陷入一片黑暗之中,仿佛进入了一个漆黑的夜晚。
然而,当蜡烛被点燃时,一丝微弱的光芒出现在康熙面前,照亮了他的脸庞。
南怀仁将蜡烛和水晶球小心翼翼地放置在一条水平线上。
然后,他指着蜡烛说:“皇上,这便是太阳。”
康熙仔细观察后,点了点头表示明白。
他接着说:“蜡烛是太阳、水晶球是地球,那镜子就是月亮,这个比喻真是有趣。”
南怀仁微微一笑,向康熙解释道:“是的,陛下。太阳是宇宙的中心,而地球围绕着太阳旋转。与此同时,月亮也会围绕着地球转动。”
然而,康熙似乎并未完全理解,他疑惑地问道:“难道月亮不是绕着太阳转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