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赐履看着康熙,缓缓说道:“自古以来,每一位新登基的君主,都会对前任的政策做出调整……然而。”
熊赐履的话尚未说完,康熙就忍不住打断了他,语气带着一丝疑惑地问道:“难道先生是让朕更改先帝的政策吗?”
熊赐履连忙摇头,解释道:“顺治皇帝当年亲政之后,曾对多尔衮的政策进行过大幅度的改动。如今的鳌拜与多尔衮相比,又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呢?”
康熙恍然大悟,点头称是,并表示自己已经明白其中的深意。
今天,康熙从熊赐履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
他意识到,只要身边有像熊赐履、陈廷敬这样的儒臣辅佐,他就能找到更多问题的答案。
熊赐履退下后,康熙又宣召了陈廷敬。陈廷敬和熊赐履的看法一致,他也建议康熙推行仁政,并主张用孔孟之道治理国家。
不过,陈廷敬更为直接地指出:“满人通常采用凌迟处死、诛灭九族、抄家、发配为奴等严厉的刑法,但如果皇上想要推行仁政,这些政策必须有所改变,应该减轻刑罚力度。”
康熙听后,心中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接着,陈廷敬进一步进言:“皇上,臣以为,虽然鳌拜有罪,但他的党羽众多,如果将他们全部诛杀,恐怕会引起朝局的不稳定。
因此,不如对鳌拜施以严厉惩罚,而对他的党羽从轻发落。
这样既能体现皇上的仁德,又能安定民心。”
康熙听后,心里有了底,决定等待议政王大臣们的商议结果。
几天后,刑部经过缜密调查和深入侦查,已经成功收集到了鳌拜及其党羽的大量犯罪证据。
这些证据确凿无疑地揭示了他们的罪行,让整个朝廷为之震惊。
与此同时,刑部也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拟定了对鳌拜等人的严厉处罚结果。
这一系列行动表明了朝廷打击腐败、维护社会公正的决心。
在议政王大臣们的商议后,他们决定将案件进展情况报告给皇帝。
于是,在康熙八年五月二十六日的早朝上,议政王大臣们集体向皇帝禀报。
康郡王杰书作为代表,上前一步,恭敬地向皇帝行礼,然后郑重地说道:“启禀皇上,议政王大臣会议对于鳌拜一案已经有了明确的定论。”
康熙皇帝微微点头,表示愿意听取汇报。
他目光坚定地看着杰书,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杰书深吸一口气,语气严肃地说道:“经议政王大臣们仔细勘同,我们发现鳌拜犯下了三十条大罪。
其一:他徇私枉法,利用职权安排自己的亲信担任官员职位,形成庞大的朋党势力,以此来欺骗和藐视皇上;
其二:在皇上面前办事时,他不按常理出牌,稍有不如意便会对部门官员大声斥责;
其三:在引见时,他在皇上面前耍威风,高声喝问,严重影响了朝廷的威严;
其四:科道官员提出的条陈,鳌拜屡次请求禁止,生怕自己受到众人议论,从而阻塞了言路;
其五:他把朝廷中的文武官员都收归自己门下,内外勾结,任用奸诈之徒,大大失去了天下人的期望。
其六:矫旨杀害苏纳海、朱昌作、王登联等人,随后将三人的职位以亲信填充;
其七凡事在家定议,然后施行,且将部院衡门各官于启赛后常带往商议;
其八、依仗凶恶,弃毁国典,与其相好者荐拔之,不相好者陷言之......”
其九:矫旨杀害苏克沙哈、并将其家产转赠于弟弟穆里马.........。”
康亲王念完鳌拜的三十条罪状,每一条罪名都如同一颗沉重的巨石砸在朝堂之上,引起一片哗然。
这些罪名不仅揭示了鳌拜的罪行累累,更反映了当时政治环境的黑暗与腐败。
而皇帝则静静地听着,面色凝重,心中暗自盘算着如何处理这个棘手的问题。
康郡杰书说罢,朝臣皆议论纷纷。
这鳌拜犯下逆天大罪,实在是应该诛杀。
朝堂之上议论纷纷,有的大臣主张严惩鳌拜,以儆效尤。
有的则认为应当宽厚处理,以免引起朝野动荡。
“康郡王,议政王大臣定了鳌拜三十条大罪,如何处罚?”康熙问道。
康郡王杰书说道:“启禀皇上,鳌拜此人罪大恶极,这是议政王大臣拟定的处罚结果。”
康郡王说罢,呈上一本奏折。
康熙缓缓地打开奏章,目光落在上面。
他看到了这样的奏折:
将鳌拜处以凌迟极刑,他的亲子和兄弟也应当被斩首,他的妻子和孙子被贬为奴隶,家产全部没收;
而他的族人如果担任官职或者在护军之中,都应该被革去职位,每人鞭笞一百下,并被罚穿铠甲服劳役。
至于遏必隆,则被判处斩监候。
然而,遏必隆能够俯首认罪,并主动供出:“除了现在已经捉拿归案的与鳌拜结党同谋之人,还有罗多、莫洛、白清额等人尚未被拿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