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间,轿子已抵达江宁府衙门前。朱国治率领一众官员早已在此恭候多时,见到叶尼下轿,他们纷纷跪地行礼,齐声高呼:“下官叩见钦差大人!”声音洪亮,响彻云霄。
叶尼稳步走下轿子,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朱国治身上。他语气严肃地问道:“朱大人,今日升堂会审之事,你可都准备妥当了?”朱国治连忙起身回答:“回钦差大人,一切均已准备就绪,只等您一声令下。”
“好好好,事不宜迟,马上开始吧!”
朱国治弓着身子,小心翼翼地在前方领路,将叶尼引入了那座宏伟而奢华的大堂之中。这里不仅仅是江宁府处理政务和审判案件的场所,也是原告和被告汇聚一堂之地。
"钦差大人,请您上座!" 朱国治满脸谄媚笑容,毕恭毕敬地指向大堂中央摆放着的那把华丽座椅,并用谦卑的语气说道。
叶尼并未回应他,只是面无表情地直接朝着那把椅子走去,然后毫不客气地一屁股坐了下来。朱国治见状,连忙在旁边安排了一把椅子,自己则轻手轻脚地坐了上去。
待到叶尼坐稳之后,他猛地抓起惊堂木用力一拍,高声喊道:"带犯人金圣叹、周江等一十八人!"
随着他话音落下,衙役们迅速手持杀威棒狠狠地往地面杵了几下,发出一阵震耳欲聋的声响。整个大堂瞬间被肃穆紧张的气氛所笼罩。
十八名原本风度翩翩、意气风发的士子如今在狱中遭受酷刑折磨,早已面目全非,每个人都是头发散乱、面容憔悴,仿佛失去了生机与活力。其中更有甚者伤势严重到无法行走,只能由他人搀扶着才能来到这里。
叶尼看着眼前这一幕,心中不禁涌起一阵酸楚和震惊。他深知这些士子们读书的目的无非是希望能够通过科举考试求取功名,但此刻他们却遭受如此残忍的对待,实在是令人不忍直视。这悲惨的景象让他对这些士子充满了同情。
十八人缓缓走进大堂,朱国治高声说道:“你们这十八人所犯的忤逆之罪,已经引起了朝廷的高度重视。现在特地派遣钦差大臣叶尼前来审理此案。如果你们有任何冤屈或者想要申辩的地方,可以向钦差大人如实陈述。”
叶尼的眼神缓缓地从每个人身上扫过,那丝悲悯之意愈发浓烈起来。他深知此次使命重大无比,稍有差池便可能引发不堪设想的后果,因此必须慎之又慎。然而眼前这群士子们却个个面露惶恐与绝望之情,仿佛已经预见到了自己悲惨的未来。
叶尼深吸一口气,开口说道:"本钦差身负皇命,特来亲审此案。金圣叹先生乃是先帝赞誉有加的文人雅士,我想请问金先生,是否真有率众哭诉文庙一事?"
金圣叹向来对官府抱持不敬态度,时常赋诗讥讽朝政,令江宁府的众多官吏颇为头疼,但因其名声在外,多数人也不愿与其争执不休。今日突遇钦差大人审问,且首当其冲被质问此事,只见被铁链紧锁双腕的他,猛地将散乱的发辫往后一甩,毫不畏惧地高声回应道:"正是区区在下带领众人前往文庙哭泣!" 其声音洪亮如钟,响彻整个大堂。
“好个狂妄之徒,竟敢以如此态度回钦差大人的话!”朱国治猛地站起身来,伸出手指怒不可遏地指向金圣叹,声音震耳欲聋!叶尼完全没有预料到金圣叹竟然会有这样的反应,这与他原本设想中的情况简直大相径庭。按照常理来说,面对钦差大臣应该毕恭毕敬才对啊,但眼前这位一介书生却展现出令人惊叹的骨气,毫不畏惧地回应着钦差大人。
叶尼不禁心生好奇,决定进一步追问下去:“金先生,听闻您带领众人哭诉于文庙之前,不知此举究竟所为何故呢?”金圣叹同样未曾料到钦差大人不仅没有发怒,反而用如此温和的口吻向自己发问,并给予充分的尊重。他心中的紧张情绪稍稍缓解,语气也随之变得平缓一些:“回钦差大人的话,草民等人之所以痛哭于文庙,实则是为了吴县的万千父老乡亲以及广大黎明百姓而泣啊!”
叶尼对于这件事情其实心知肚明,不过他仍然想要听听金圣叹会如何解释,所以再次开口询问:“那么到底什么原因使得天下间的普通民众都如此悲伤痛苦呢?”
金圣叹深吸一口气,缓缓回答道:“吴县的知府任维初去年才刚刚收缴完税款和粮食,可是转过年就又要加收五成。这样一来,平民百姓连糊口的口粮都没了着落。然而更过分的是,任维初竟然变本加厉地下令再增收三成税赋。那些如狼似虎的差役们闯进百姓家中,肆无忌惮地抢夺他们仅有的财物和粮食,有些人甚至惨遭凌辱、被活活打死。我们之所以在庙宇前哭诉,就是因为心疼那些无辜丧命的百姓,还有无数忍饥挨饿的穷苦之人啊!”说到这里,金圣叹的眼眶不禁湿润了起来。
叶尼其实早就从吴波那里听说过这件事,但当他亲耳听到金圣叹说出这些话时,仍然忍不住心里一震。在这片大清国的土地上,竟然发生了如此离谱之事,而朝廷对此居然一无所知,反而将罪责归咎于那些读书人身上,实在是造化弄人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