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此处可是苏小小娘子宅邸?”侍卫声音不高,却自带一股威仪。
贾姨有些紧张地点点头:“正是。不知军爷有何贵干?”
那侍卫侧身,从马车里取出一个尺许长的锦盒,双手奉上:“奉我家主人之命,特将此物送至苏娘子处,聊应白露之节。主人言,秋燥侵人,望娘子善自珍重。”
锦盒古雅,并无署名。
贾姨迟疑地接过,那侍卫也不多言,拱手一礼,便转身驱车离去,动作干净利落,转眼便消失在巷口。
我们几人面面相觑。
“这……是谁送来的?”柳茵好奇地凑过来。
贾姨捧着那沉甸甸的锦盒,走到我面前,脸上带着忧色。
我心中已隐约猜到是谁。能驱使这般侍卫,行事又如此……“体贴”而不留把柄的,除了那位阮公子,还能有谁?
打开锦盒,里面并非什么金银珠宝,而是码放得整整齐齐的物品:一包上好的宣城诸葛笔,两块微州李廷圭墨,一叠澄心堂的素白笺纸,还有一小罐用蜜渍好的秋梨膏。另有一卷用桑皮纸妥帖包裹的书卷,展开一看,竟是前朝某位隐逸诗人的山水诗集孤本抄卷,字迹清峻,墨色沉静。
东西皆雅致,投其所好,且实用,正好应对这白露时节的书写与润燥所需。价值不菲,却又不会显得过于俗气或唐突。
“哇!好精致的笔墨纸砚!”阿萝惊叹。
“这秋梨膏看着就好吃!”柳茵关注点永远在吃的上。
“送东西的人,很用心。”青娥轻声评价。
白琯抱着胳膊,歪头看了看,唇角勾起一抹似笑非笑的弧度,眼神在我和那锦盒之间溜了一圈,却没说话。
我看着这些东西,心情复杂。他这是将“山不来就我,我便来就山”贯彻到底了。明知我排斥,却偏要如此“周到”,像是一张绵密柔软的网,无声无息地笼罩下来。
拒收?恐怕那侍卫早已走远。收下?又仿佛默认了他的靠近。
沉默片刻,我将那卷诗集合上,放回盒中,对贾姨平静道:“既然是白露节礼,便收起来吧。秋梨膏留下,大家尝尝。笔墨纸张,我正合用。至于这诗集……”我顿了顿,“先替我收好。”
不必感激,也不必恼怒。他送他的,我收我的,仅此而已。正如我昨日所想,既然避不开,那就看看便是。这点“小恩小惠”,还乱不了我的心绪。
“来来来,分秋梨膏吃!”柳茵已经迫不及待地打开了罐子,清甜的梨香混合着蜜糖的气息飘散出来,立刻冲淡了方才那一丝微妙的气氛。
阿萝和青娥也笑着凑过去。白琯耸耸肩,也伸手讨了一勺,吃得眯起了眼。
我看着她们欢快的样子,也舀了一小勺秋梨膏放入口中,甜润的滋味在舌尖化开,带着梨子特有的清香。
白露凝霜,秋意渐浓。生活虽有暗流,但此刻,友伴在侧,美食在前,天高云淡,何必自寻烦恼?
“贾姨,”我咽下香甜的梨膏,笑道,“您说的龙眼和山药,什么时候去买?晚膳我可就等着那锅山药汤了!”
(第二十六章 完)
喜欢晓渡钱塘:我的苏小小人生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晓渡钱塘:我的苏小小人生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