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安河村后,顾临渊找到奚怀之问道:“当时让建设的学校房子已经建好,里面的桌椅板凳孙师傅是否已经打造完成了?”
“东家,已经做好了,不过东家,这地方叫小学何意?”奚怀之问道。
通常来讲,学习知识的地方叫私塾,直接写在门口上表明不是自始于周代,是研究汉字形、音、义的学问,涵盖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的解释。
“这是全新的教学方式,也算是基础教育,不止是识文辩字那么简单,后续你会明白的,另外是否请了私塾老师,专门负责识字?”
“东家,识字的童生是有,秀才都有自己的私塾,他们自己教授学生收束修。”
“行,这些后续我先行教学,到时候你们也看着,通知一下村里的人,我要对村里说一件事。”顾临渊对着奚怀之说道。
听到顾临渊的命令后,奚怀之也不敢怠慢,东家很少表现出这么郑重,看来是真的有事情要说。
于是奚怀之先联系了里长,随后连同里长一起,拿着铜锣敲响起来。
半个时辰后,所有的村民都已经聚集在了村里的空地上,包括之前招募入籍的流民也都在。
“大家静一静,听我说。”顾临渊把硬纸卷成喇叭状,大声喊道。
听到顾临渊的话后,乡亲们都停止了沟通,等待顾临渊讲话。
“之前我让孙师傅还有村里的青壮一起建设了几间大瓦房,我想你们当时也肯定疑惑这是做什么,现在我来告诉大家,这是小学,门口的牌子也已经树立好,这是以后孩子们学习知识的地方,现在我在此声明,所有安河村的村民家中但凡年纪在七岁到十五岁之间的,必须到安河村小学上学,明天就要把孩子带来登记。”
顾临渊这时候必须要用强制手段,这些孩子自己也会亲自教导。
这群孩子以后就是一粒粒种子,开满世界的种子,所以必须让安河村的人接受。
果然,听到顾临渊的话后,很多村民不愿意,因为现在这些孩子可以帮家中做好多活计。
尤其是十几岁的男孩,都是家中干活的主力,不能因为顾临渊说把孩子放入安河村小学就去。
也有不少乡亲觉得孩子需要学习,哪怕多学点知识,也是好的,人有千面,每个人的思想也就不同。
“安静,我现在声明,如果家里孩子达到条件却不送到小学上学的,工坊将会剔除那户人家的上工机会,我不是和大家商量,是通知大家,另外乡亲们不用担心,你们孩子上学无需任何费用,束修什么的也都不用,这些我来承担,另外每天管孩子一顿饭,但是这群孩子必须给我安静的上课。”
听到顾临渊说不用缴纳任何费用,还管一顿饭,俗话说的好,半大小子吃穷老子。
现在的娃娃都是吃粮大户,能省一顿也是好的,大不了晚上孩子下学后,再让他们干活就好。
这时候也就没有什么反对意见了,纷纷同意明天就带着孩子去报名。
眼看事情解决了,顾临渊也松了一口气,虽然说用工坊上工的名额威胁他们同意。
但是这也是没办法,总有些人会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产,甚至买卖。
顾临渊能做的就是把思维禁锢先解除一点,统一入学就是最好的契机。
看到众人都散去后,里长走了过来,对着顾临渊说道:“小顾,这么大的事情你咋没通知我?”
“嘿,里长爷爷,我这不是怕你不同意吗。”顾临渊笑着说道。
“你小子,我是老了,我又不是傻子,虽然我自己没什么文化,但是我知道你做的对,孩子才是未来,放心,这件事你做的没错,如果说,村里有人没同意,你过来找我,我还是能说上话的。”里长拍了拍顾临渊的肩膀后便离开了。
顾临渊也看到人都差不多了走了,便和奚怀之一起回去了。
第二日,顾临渊便找到奚怀之一起到了学堂门口,并带上了他的妹妹奚若怜还有林子墨两兄妹,一起往安河村小学走去。
此时门外已经站了许多人都带着孩子,但是放眼望去,顾临渊的眉头又皱了起来。
村里的人带出来的全是男孩子,没有一个女孩子,对于他们来说,女孩子始终是要嫁人的,学习这东西一点用处也没有。
顾临渊记得明朝对所有人员学习是持支持态度,任何人都可以学习,女孩除外。
不过因为近些年天灾人祸,大部分人家已经供不起一个读书人了。
但是自己要解开思想禁锢,女孩子必须入学,后续医护行业等,都需要用到女孩子。
顾临渊知道这很难,但是还是要尝试一番,自己到时候建立一个女子小学,里面都是女孩子也可以,别人不敢做的,那自己就先行做出来。
“赵婶,你家应该不止一个二娃在吧,还有三妹在哪?赵三妹的年纪应该也就比二娃小了不到两岁吧?”顾临渊对着前面站着的赵家婶子说道。
“渊哥儿,女娃子什么的在家做做女工就好,女娃子家家的不用学习,早晚都要嫁出去的。”赵家婶子笑呵呵的对着顾临渊说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