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钱尚书所言有误,锦衣卫负责的是情报探查,是本职工作,但是这次调动军队实乃大忌,虽说此次剿灭了倭寇,但是士兵伤亡也是真,功是功,过是过,臣请陛下严惩。”陈谦这时又开口道。
随着陈谦说完,朝堂上沉寂了一会儿,钱士升本打算再上前说几句,但是看到崇祯和骆养性后,并没有再多言,自己为人是正直,但是也不是傻,如果再说下去,那么陛下误以为自己真的和锦衣卫指挥使有过交易,那真是黄泥掉裤裆,不是屎也是屎了。
崇祯看着底下等待裁决的朝臣,对着骆养性问道:“骆爱卿如何看待陈大人所说的话?”、
骆养性听到崇祯的话后,这时候知道该自己上场了,急忙说道:“陛下,臣以为陈大人所言不妥,不知陈大人是否记得,我锦衣卫守则中有一条,那就是当遇到紧急情况下,锦衣卫有权调动当地驻军协助锦衣卫办案。”
陈谦一听骆养性这么说,顿时来了精神:“我想请问骆大人,何为紧急情况?如何调动驻军?能调动多少驻军?”
骆养性一听,就知道这老头难缠,没想到如此扣字眼,真不愧是鸡蛋里挑骨头的御史,于是避重就轻的回答道:“倭寇上岸屠戮我百姓当为紧急情况,况且锦衣卫发现倭寇后,立即联系当地的驻军,协助他们剿灭倭寇。”
“敢问骆大人,一个当地的锦衣卫如何调动军队?”陈谦看到骆养性并没有正面回答,便细节上问道,毕竟一个当地锦衣卫再有权势,调动军队的权限在哪里,如果锦衣卫随意调动卫所兵,这锦衣卫的权力就更大了,此次更要削减其权势。
骆养性一听,就暗暗皱眉,这陈谦太难缠了,要不是自己昨晚做好准备,今天恐怕真的难以善了了,随后,从怀里掏出一封锦衣卫密信,呈现给崇祯,看到王承恩从自己手上拿到信件后,便说道:
“锦衣卫发现倭寇的时候,就已经快马加鞭的通过密报传到京师,由于事态紧急,京师这边收到信息后立马讨论如何处理,怕倭寇逃离再想抓住他们,恐难上加难,所以我和同僚命令当地锦衣卫可调动当地备倭军剿灭倭寇,这是当时的密报,还有时间均有记录。”
骆养性表明,这是锦衣卫经过商量的最佳办法,并不是当地锦衣卫直接调动,而是经过我锦衣卫总部确认过的,至于时间上是否来得及,密报在我手上,我想怎么改时间就怎么改,别问,问就是机密。
果然,陈谦在听到骆养性的话后,知道这是把责任放到京师锦衣卫总部后,哪怕皇帝陛下也只会在这件事上斥责一番,并不会真正的去处理锦衣卫,本想到此次可以用当地锦衣卫私自调动军队,扩大锦衣卫的问题,削弱锦衣卫的职责,看来这次要失败了。
内心还是有一种不甘,刚想说什么,此时端坐在龙椅上的崇祯看完骆养性的密报后,开口道:“好了,此事到此为止,锦衣卫私自调动当地军队,本应处死,但其经过锦衣卫授权调动军队之权,念其为我大明百姓复仇,并协助当地卫所兵绞杀所有倭寇,功过相抵,此事不予追究,令锦衣卫和兵部对此次事件做一份详细报告。”
说完这些后,崇祯看着底下的百官,接着道:“此次绞杀这么多的倭寇,当有赏,朕从内帑拿出万两,户部做好阵亡将士的抚恤工作,并对参与海州城倭寇行动的将士封赏。”
“陛下圣明”众朝臣见崇祯已下裁决,便只能对此认同,或许心有不甘,但是以崇祯登基更换首辅的速度,再反驳下去,自己不一定能抗的住,崇祯也知道此时自己偏袒锦衣卫,故此说道:“海州上任县令已死,如今职位暂缺,着令吏部进行商讨合适成员进行补充上任,确定好人员后交由朕审批。”这是通过一县令的职位堵住众大臣的口,职位我给你们了,所以这件事到此为止,至于派谁上任,你们自己决定。
吏部尚书郑三俊应声道“是,臣会和众同僚尽快商讨完成后呈于陛下。”虽然说县令不是一个太大的官职,但是也是一方父母官,这也是一块肥肉,一个海防重镇,附带的资源也可以让众人打的头破血流,至此朝堂对锦衣卫的事情彻底放下。
随后在众人无奏报后,崇祯宣布下朝,退朝后把骆养性叫到御书房,朱由检看着下方站立的骆养性,沉声说道:“只此一次,下不为例,下去吧”朱由检要的是能听话的狗,而不是一只有自己思想的狗,我允许你采用其他自救的方式,但是你要明白你的职责,和一部尚书联络沟通,你是要把控朝堂吗?骆养性擦了擦额头的冷汗,知道这一关已经过了,心中对顾临渊恨意又加深了一分。
此时陈宇东在千户所听到朝堂上所发生的事情后,轻轻笑了笑,然后提笔写信,待半晌过后,叫来身边的人说道:“老赵,此信加急送往海州城,交予顾临渊那小子。”前商行赵管事,此时已是锦衣卫试百户,接过手中的信件,立即找人把信送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