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长府邸的密室密谈,自以为隐秘,却不知毛骧的锦衣卫早已像蜘蛛网一样,悄无声息地笼罩了应天城的每一个角落。谈话内容虽未悉数探知,但参与人员、密谈时长,已足够让朱元璋勾勒出背后的暗流轮廓。
“好啊,都跳出来了。”朱元璋看着毛骧呈上的密报,脸上看不出喜怒,手指却将那张轻飘飘的纸捏得死紧,“韩国公……嘿,咱的老兄弟,终究还是舍不得他那点坛坛罐罐。”
他没有立刻发作,而是将密报压下,吩咐毛骧:“给咱盯死了!他们不是要‘静观其变’,要‘舆论发酵’吗?让他们发酵!把他们都记在小本本上,一个都别漏了!”
毛骧领命,无声退入阴影。
朱元璋深吸一口气,将心头翻涌的杀意暂时压下。他知道,现在还不是掀桌子的时候。对手是盘根错节的整个士绅阶层,甚至牵扯到皇室宗亲(藩王代理人),贸然动手,容易引发朝局动荡。他需要更确凿的证据,更需要……一个能彻底扭转舆论,将对方钉死在耻辱柱上的杀手锏。
而这个杀手锏,他寄希望于张晋。
西苑,“清丈田亩总局”俨然成了应天城最忙碌的衙门。张晋彻底甩开了六部那套繁文缛节,建立了一套高效的“项目管理”流程。巨大的厅堂内,分区明确:数据录入区、核算区、绘图区、档案管理区。数百名从各部抽调、经过张晋“魔鬼速成培训”的吏员,如同后世的“流水线工人”,各司其职,忙而不乱。算盘声、书写声、低声讨论声交织在一起,空气中弥漫着墨汁和纸张的味道,还有一种前所未有的紧张有序的氛围。
张晋自己,则坐镇中央一个用屏风隔开的“技术核心区”,面前摊着巨大的白纸和各式炭笔、规尺。他不仅仅在汇总数据,更在进行深度的交叉分析。
这天下午,朱元璋微服来到西苑,没有惊动太多人,直接走进了张晋的“核心区”。只见张晋正对着一幅刚刚绘制完成、色彩斑斓的巨幅图表凝神思索,连皇帝进来都没察觉。
“小张,忙啥呢?”朱元璋开口问道。
张晋抬头,见是朱元璋,也不起身,招招手:“老朱你来得正好!快来看!好东西!”
朱元璋凑过去,只见那幅图以应天为中心,辐射南直隶各府县,上面用不同颜色和粗细的线条、区块,标注着密密麻麻的信息。
“这是什么图?”朱元璋看得眼花缭乱,但直觉告诉他,这图不简单。
“这叫 ‘南直隶士绅土地兼并与赋税转嫁关联图’ !”张晋语气带着兴奋,拿起一根细棍指点,“你看,红色区块代表清丈出的‘隐匿田亩’高发区,蓝色箭头表示已知的士绅家族势力范围,绿色深浅表示当地小农破产率预估,黄色数字是旧宝钞贬值指数……再看看这些我用虚线连起来的链条!”
随着张晋的讲解,朱元璋的眼睛越瞪越大!这张图,将看似孤立的土地清丈数据、士绅家族网络、民间经济状况、旧币贬值程度,用直观的图形和线条关联了起来!
“你看这里,苏州府吴县,”张晋点着一处红色最深、蓝色箭头最密集的区域,“隐匿田亩最多,盘踞在此的致仕官员和世家大族也最多!再看绿色,小农破产预估率最高!黄色数字,旧宝钞在这里几乎成了废纸!这几条虚线,连起来看,像什么?”
朱元璋死死盯着那几条由吴县辐射出去,连接着应天某些官员府邸、甚至隐约指向北方某藩王封地的虚线,一股寒意从脊梁骨升起:“像……一张吸血网!”
“没错!”张晋一拍大腿,“就是一张利用土地兼并和赋税特权,吸食民脂民膏,并将财富和影响力渗透到朝堂甚至宗室的网络!李善长他们家,还有那几个跳得欢的御史,他们的老家、姻亲、门生,在这张图上,可都占着不小的红块块呢!”
朱元璋倒吸一口凉气!张晋这图,比千万言的奏章更有冲击力!它将抽象的利益勾结,变成了直观的、可视的“罪证”!这简直就是照妖镜!
“这……这东西,能作为证据吗?”朱元璋声音有些干涩。
“当然不能直接当法庭证据,”张晋耸耸肩,“但这能让你心里跟明镜似的!知道刀子该往哪里捅最狠!知道谁才是真正的肥羊!更重要的是……”
张晋露出一个狡猾的笑容:“这东西,要是‘不小心’泄露出去一点边角料,让那些清流言官、士林领袖看看,他们推崇备至的‘仁义道德’之家,底子有多黑,你说,舆论会怎么反转?”
朱元璋眼中精光爆射!他明白了!张晋这是在准备一件舆论核武器!用对方最擅长的“舆论”战场,用这种直观震撼的“大数据”呈现方式,反过来给对方致命一击!这比单纯的杀人更狠,是诛心!
就在这时,毛骧悄无声息地出现在门口,手中捧着一份加急密函。
“陛下,曲阜急报。”
朱元璋接过密函,快速浏览,脸色瞬间变得无比精彩,先是震惊,继而愤怒,最后化为一种冰冷的狞笑。他将密函递给张晋:“你看看!咱的毛指挥使,还真挖到宝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