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军!张先生!九州岛上负隅顽抗的倭寇据点,已全部拔除!缴获金银、粮秣、铜铁无数!俘虏青壮男丁五千余,女子三千!请二位示下,如何处置?”
坊津城帅府内,一名浑身征尘的偏将单膝跪地,声音洪亮地禀报着最新战果。蓝玉抱着胳膊站在一旁,下巴抬得老高,满脸“老子功劳最大”的得意劲儿。自从那夜被张晋用“未来影像”彻底洗礼后,傅友德整个人气质都冷硬了许多,此刻闻言,只是微微颔首,目光投向坐在一旁悠闲剥着橘子的张晋。
张晋把一瓣橘子丢进嘴里,含糊道:“老规矩呗。男丁打上烙印,分批押往石见银山和各地矿场,告诉他们,干活有饭吃,偷懒耍滑或试图逃跑的,就地埋了。女子登记造册,严加看管,日后按功赏赐将士。缴获的物资,清点入库,充作军资。” 他说得轻描淡写,仿佛在安排一顿家常便饭。
“得令!”偏将躬身领命,快步离去。
蓝玉凑过来,嘿嘿笑道:“先生,九州这就算平了?也太不禁打了!俺老蓝还没过足瘾呢!”
傅友德沉声道:“蓝玉,不可轻敌。九州虽平,但倭寇主力尚在本州岛,尤其是京都、奈良等地,城高池深,必有重兵把守。”
“怕他个鸟!”蓝玉一挥手,“有先生的神兵利器,有咱们百战百胜的雄师,倭寇就是缩在乌龟壳里,咱也能给他砸碎了熬汤喝!大将军,先生,咱们赶紧挥师北上,直捣黄龙吧!”
张晋吃完橘子,擦擦手,走到悬挂的巨大倭国地图前(根据俘虏口供和粗略勘测绘制)。他的手指点在了九州岛与本州岛之间的海峡——关门海峡。
“急什么。”张晋慢悠悠地说,“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想去本州,得先过了这道海峡。倭寇不是傻子,吃了这么大亏,肯定在对面重兵布防,说不定还弄了些破船想跟咱们玩水战。”
他转过身,看着蓝玉和傅友德,嘴角勾起一抹坏笑:“咱们啊,得给倭寇来个惊喜。让他们以为咱们要抢滩登陆,跟他们硬碰硬……”
蓝玉眼睛一亮:“先生,您又有啥妙计了?是不是又要请‘菩萨’显灵?”
张晋白了他一眼:“动不动就请菩萨,菩萨很忙的!这次,咱们玩点实在的。” 他压低声音,如此这般地说了一番。
数日后,关门海峡南岸,明军舰队云集,旌旗招展,做出了一副即将大规模强攻的架势。倭寇在彼岸的防御工事后严阵以待,弓箭、铁炮(火绳枪)、滚木礌石准备齐全,紧张地盯着海面。
然而,明军的主力舰队只是虚张声势,每日派些小船佯动,吸引倭寇注意力。真正的杀招,却在夜幕掩护下进行。
张晋亲自指挥工兵和部分水师,利用缴获和自带的船只,秘密在海峡最狭窄处(约莫六七里宽),开始搭建一种让傅友德和蓝玉都瞠目结舌的东西——浮桥!
不是普通的绳索木板浮桥,而是用粗大毛竹和特制皮囊(仿制羊皮筏原理)捆扎成的大型浮箱,再用铁索连环,铺上厚木板,形成一条足以通行车马和火炮的水上通道!
“先生……这……这能成吗?”傅友德看着逐渐向对岸延伸的浮桥,心里直打鼓,“海峡中风急浪高,倭寇若发现,派小船来袭扰,如何是好?”
张晋胸有成竹:“所以咱们要快,要隐蔽。晚上干,白天用伪装网盖起来。至于倭寇的小船……” 他指了指浮桥两侧护航的几艘装备了大量燧发枪和轻型火炮的快船,“有它们在,倭寇来多少,都是送菜。咱们这叫‘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升级版——明摆战舰,暗架浮桥!”
蓝玉则对浮桥本身充满了好奇,在已经搭建好的一段上来回蹦跶,啧啧称奇:“嘿!这玩意儿结实!比坐船稳当多了!到时候老子骑着马就冲过去了,比坐船吐得昏天黑地强!”
准备工作秘密进行了整整十天。倭寇的注意力完全被正面佯动的明军舰队吸引,丝毫未察觉一条致命的通道,正在他们眼皮底下,悄然伸向彼岸。
第十一夜,月黑风高,正是突袭良机。
浮桥全线贯通!
张晋、傅友德、蓝玉齐聚桥头。傅友德深吸一口气,令旗一挥:“先锋营!渡桥!抢占滩头,建立阵地!”
蓝玉早已按捺不住,翻身上马,举起燧发枪(他非要骑马持枪,说这样威风),对着身后摩拳擦掌的先锋营士兵吼道:“儿郎们!跟老子冲过这条‘神仙路’,去本州岛抢钱抢粮抢娘们儿啊!”
“杀——!”
震天的喊杀声响起!蓝玉一马当先,冲上浮桥!数千精锐步兵紧随其后,如同一条无声的火龙,迅速而有序地通过浮桥,直扑对岸!
直到明军先锋营大半渡过了海峡,对岸的倭寇哨兵才隐约听到动静,慌忙示警!但为时已晚!
蓝玉率部如同神兵天降,迅速清理了滩头零星的倭寇哨所,建立了稳固的桥头堡。随后,更多的明军士兵,甚至包括驮马和轻型火炮,开始源源不断地通过浮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