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胜关英雄大会圆满落幕,抗蒙同盟声势大振。张晋隔空毙宗师的惊天手段,与杨过关前斩将的英姿,已成为江湖上最炙手可热的传说,“白衣谪仙”与“青衣剑侠”的名号响彻南北。盟主郭靖与黄蓉需坐镇大胜关,整合各方力量,构筑防线,暂不能脱身。张晋则决定,携李莫愁、小龙女并弟子杨过,先行一步,前往抗蒙的前线重镇——襄阳。
此行目的有三:一者,实地勘察襄阳地形与布防,为后续大局做准备;二者,会一会那位镇守襄阳十余载、人称“铁掌丹心”的吕文德将军,看看是否可堪造就;三者,也是借此机会,让杨过多经历些风雨,进一步磨砺其心性与武功。
四人轻装简从,离开喧嚣的陆家庄。张晋依旧一袭月白长衫,风姿如玉;李莫愁紫衣翩跹,眉宇间昔日的戾气已化为成熟风韵,更添妩媚;小龙女白衣如雪,清冷似仙,不染尘埃;杨过青衫磊落,眉梢眼角带着少年锐气与几分玩世不恭。这四人组合,无论行至何处,皆是目光焦点。
这一日,行至鄂北一处偏僻山镇,时近黄昏,便寻了间干净的客栈落脚。小镇民风淳朴,却也难免被战火波及的痕迹,街市略显萧条。
四人正在客栈大堂用晚饭,忽闻街上一阵嘈杂哭喊,夹杂着马蹄声与蒙古语的呵斥咒骂。杨过眉头一拧,放下筷子:“先生,是蒙古鞑子!”
张晋神识微动,早已将外面情形“看”得一清二楚。原来是一小队约二十余人的蒙古游骑,不知何故流窜至此,正在镇上抢掠财物,欺凌百姓,为首一个百夫长,正狞笑着将一个试图反抗的老者踹倒在地。
“遇蒙古兵,杀无赦。”张晋语气平淡,仿佛在说一件再寻常不过的事,“过儿,你去处理。速战速决,莫要惊扰百姓太久。”
“是,先生!”杨过眼中寒光一闪,身影已如青烟般掠出客栈。
李莫愁微微蹙眉:“这些鞑子,真是阴魂不散,到哪里都能碰上。”
小龙女静静用餐,仿佛外界纷扰与她无关,但若细看,便能发现她指尖微微凝气,若有异常,瞬间便可出手。
张晋替李莫愁夹了一箸菜,笑道:“蝼蚁罢了,正好给过儿练手。我们吃饭。”
外面很快传来惊呼声、兵刃碰撞声、惨叫声,以及蒙古兵的怒吼。不过片刻功夫,声音便平息下来。杨过青衫上沾染了几点血迹,神色轻松地回到客栈,对张晋躬身道:“先生,解决了。共二十三名蒙古兵,无一漏网。百姓无恙。”
张晋点点头:“做得干净。坐下吃饭吧。”
客栈掌柜和几个胆大的伙计偷偷往外看,只见街面上横七竖八躺着那些蒙古兵的尸体,个个都是一剑毙命,不由得对杨过投去敬畏的目光,更是对始终安坐、云淡风轻的张晋惊为天人。小镇很快恢复了平静,只是空气中弥漫的血腥气,提醒着方才发生的短暂杀戮。
饭后,四人各自回房休息。张晋正凭窗远眺暮色中的远山,李莫愁端着一盏热茶走了进来,放在他手边,轻声道:“如今这世道,真是处处不太平。过儿这孩子,杀气似乎重了些。”
张晋接过茶,握住她的手,微微一笑:“乱世用重典,对豺狼岂能怀仁?过儿心中有尺,知善恶,明是非,杀该杀之人,正是侠之本色。莫不是……莫愁仙子如今心软了?”
李莫愁俏脸微红,嗔道:“谁心软了!只是……只是觉得,跟着你,看到的血腥似乎比以往自己闯荡时还多,只是……心境却截然不同了。” 以往她杀人,或为泄愤,或为立威,心中充满怨毒与偏执;而现在,跟随张晋,杀的是该杀之敌,护的是该护之民,心中反而一片坦荡宁静。
张晋将她揽入怀中,低声道:“仗剑非为杀,持刀为护生。我们所求的,是以杀止杀,换一个真正的太平。这条路,自然少不了血腥。”
李莫愁依偎在他胸前,感受着那份令人心安的温暖与力量,轻轻“嗯”了一声。她早已将身心全然托付给这个男人,他的道,便是她的路。
翌日清晨,四人继续赶路。穿过一片丘陵地带时,小龙女忽然停下脚步,清冷的眸子望向左侧一片茂密的竹林,轻声道:“有血腥气,还有……打斗声。”
张晋早已感知到,点头道:“过去看看。”
四人身形展动,悄无声息地潜入竹林。只见林间空地上,一名衣衫褴褛、头发花白的老者,正挥舞着一柄烧红的铁钳,与三名手持弯刀的蒙古兵搏斗!那老者腿脚似乎不便,行动蹒跚,但招式狠辣精准,每每于险险之际化解危机,显然武功底子不俗,只是气力不济,身上已多处挂彩,地上还躺着两具蒙古兵的尸体。
“是冯默风。”张晋一眼认出,这正是黄药师那被逐出师门、隐居多年的弟子,铁匠冯默风。看来是蒙古兵骚扰了他的隐居之地。
杨过请示地看向张晋。张晋微一颔首。
杨过会意,青影一闪,已加入战团。他并未用剑,只是施展空手入白刃的功夫,配合精妙步法,如穿花蝴蝶般在三个蒙古兵之间游走,只听“咔嚓”几声脆响,三名蒙古兵手腕折断,弯刀落地,随即被杨过随手点中穴道,瘫软在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