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 卷终·风动海东
府衙的正厅里,烛火把梁上的雕花照得清清楚楚,空气中飘着麦饼的焦香、粟米粥的清甜,还有西域葡萄干的果香。四张木桌拼起的长桌上,摆得满满当当:蓟州送来的麦饼烙得金黄,咬一口能掉渣;幽州的粟米粥熬得黏稠,上面撒着几粒红枣;檀州的稻米饭蒸得松软,配着腌菜吃正好;萨琳娜带来的葡萄干装在白瓷盘里,颗颗饱满,像紫色的珍珠。
百姓代表、三州吏员、核心成员围坐在桌旁,笑声和说话声裹着暖意,从敞开的门飘出去,落在府衙的院子里。赵正抱着赵江雪坐在主位,柳萱靠在他身边,手里拿着块软布,时不时给女儿擦一擦嘴角;赵江月坐在常嬷嬷旁边,正拿着小勺子,给身边的苏先生递葡萄干,还小声说:“苏先生,我妹妹叫江雪,名字是爹爹取的,跟漕渠边的雪有关呢。”
“今年的秋粮收成,是俺来范阳这么多年最好的一次!” 张老汉端着碗粟米粥,声音洪亮,“俺家五亩地,收了二十石麦,除了留够一年的口粮,还卖了五石,换了些布给老婆子做衣裳。这都是托赵大人和柳夫人的福!对了,江雪小千金满月时,俺一定来送贺礼!”
坐在张老汉旁边的幽州商户李掌柜也跟着点头:“可不是嘛!往年漕渠不通,俺们运货得绕半个月的路,现在漕渠通畅,三州的货三天就能到,俺这半年赚的银钱,比去年一年还多!等江雪小千金大了,俺送她匹小马,让她跟着江月少爷一起在漕渠边跑。”
苏琬琬放下筷子,拿起手边的账册,笑着说:“按府库的账册统计,今年三州的银粮收入比去年翻了三倍,惠民仓的储备粮够范阳百姓吃半年,牙军的军粮也够用到明年开春。这都是大家一起勤耕、一起守漕渠的结果。对了,我给江雪小千金做的迷你账册,里面已经记上今年的秋粮数了,等她长大,就能知道咱们范阳今年有多丰收。”
正说着,萨琳娜从怀里掏出块巴掌大的黑色木板,轻轻放在桌上 —— 木板边缘参差不齐,上面还留着几道刀痕,表面的黑漆已经剥落。“大家看,这是上个月西域商船在登州沿海捡的,是倭人快船的残骸碎片。” 萨琳娜指着刀痕说,“斥候传回消息,黑岛的倭人现在已有三十艘快船,还在岛上囤积了不少干粮,看样子是要在入冬前袭扰咱们的漕运。”
厅里的笑声渐渐停了,百姓们脸上的笑意也淡了下去。张老汉放下碗,皱着眉说:“这些倭人咋这么不安分?咱们好不容易过上安稳日子,江雪小千金也刚出生,他们又来捣乱!俺们百姓也能帮着守哨卡,绝不让他们伤着小千金!”
赵正放下怀里的赵江雪,让常嬷嬷抱到后院,然后站起身,目光扫过在座的每一个人,声音沉稳却有力:“范阳的安稳,不是等来的,是咱们一起守来的 —— 当年乱兵围城,咱们一起守了三个月;后来漕渠淤堵,咱们一起清了半个月;现在海上的倭人要来,咱们照样能一起挡回去!江雪刚出生,咱们得让她以后想起范阳,记着的是安稳的日子,不是战乱的恐惧。”
他走到舆图前,手指划过东方的大海:“慕容将军已经在漕渠入海口筑了哨卡,萨琳娜的商队帮着监视动向,苏总核备好了海防物资。若倭人真敢来,咱们就主动出海,把他们的黑岛据点端了,护好咱们的漕运,护好咱们的家,护好江雪,护好所有孩子的安稳日子!”
“对!护好咱们的家!护好江雪!” 张老汉第一个站起来鼓掌,百姓们也跟着起身,掌声震得厅里的烛火都晃了晃。李掌柜还大声说:“俺们商户也能帮忙!俺们有快船,能给牙军当补给船!等把倭人打跑了,俺们给江雪小千金办满月酒!”
宴散时,夜色已经深了。赵正牵着柳萱的手,常嬷嬷抱着赵江雪,赵江月跟在后面,一家人站在府衙的城楼上。夜色中的范阳,万家灯火亮得温暖,漕渠上的灯笼沿着水道铺开,像一串会发光的珍珠;远处牙军营地的篝火也亮着,与城里的灯火连成一片。
“爹,等我长大了,也要去海上打倭人!” 赵江月仰着头,小手紧紧攥着赵正的衣角,“我要像慕容阿姨一样耍刀,像苏琬琬姐姐一样算账,帮你护着范阳,护着妹妹江雪 —— 我还记得妹妹名字的由来,是漕渠边的雪,我要让妹妹永远能看到那样安稳的雪。”
赵正摸了摸儿子的头,目光望向东方的大海 —— 那里虽有夜色笼罩,却挡不住他眼底的坚定。柳萱握住他的手,指尖传来温暖的力道:“不管是陆上还是海上,咱们一家人,还有这么多百姓,都会一起守着。江雪的名字记着咱们的初心,咱们就得守住这份初心,让她和所有孩子都能在安稳里长大。”
晚风从城楼吹过,带着麦香和淡淡的海腥味,拂过几人的衣角。这乱世里的范阳,终将在守护中,把 “江雪” 这个名字里的安稳期盼,传向更远的明天。
(第一百六十五章 完)
——第三卷终——
喜欢雪月大明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雪月大明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