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 爹爹是好官!
范阳府衙的议事厅里,晨光透过窗棂,落在案上的两份文书上 —— 一份是护渠队的长效章程,另一份是百姓联名递来的 “功德碑请愿书”。赵正指尖拂过请愿书上密密麻麻的签名,从漕工到老农,从商户到学子,几乎涵盖了范阳各阶层,字里行间满是 “愿为赵大人立碑,记护漕安民事迹” 的恳切。
“大人,这已是第三份请愿书了。” 慕容芷站在一旁,声音里带着几分感慨,“百姓说,自您到范阳,漕渠通了、粮价稳了、叛军伏法了,日子比从前安稳太多,这碑该立。”
赵正抬头看向柳萱,她正捧着护渠队章程的修订稿,指尖停在 “护渠队纳入范阳府衙统管,设专人考核轮值” 的条目上:“章程里加了考核机制,每月评选‘护渠标兵’,给些粮米补贴,既能调动百姓积极性,也能让护漕的事长久传下去。这不仅是护漕,更是帮您把根基扎在百姓中间 —— 百姓认您,您在范阳的立足才稳。”
赵正接过章程,目光落在 “府衙统管” 四个字上:“你考虑得周全。护渠队本是百姓自发,现在纳入府衙体系,既不会让百姓觉得被管控,又能名正言顺地支持他们,往后范阳的基层事,也能借着护渠队的由头,办得更顺。”
正说着,老梅拄着拐杖进来,手里拿着一封长安来的驿信,脸色难掩激动:“大人!长安批复到了!陛下不仅认可您护漕的功绩,还擢升您为范阳节度副使,准许您在范阳设立‘漕政署’,统管漕运与粮种事宜 —— 这可是把范阳的粮道、漕权都交到您手里了!”
“节度副使?” 赵正接过驿信,指尖划过 “统管漕运粮种” 的字样,心中豁然 —— 长安此举,既是认可他的能力,也是默许他在范阳稳固势力。有了漕政署的权柄,他便能名正言顺地整合范阳的粮源与漕路,这才是根基的关键。
柳萱凑过来细看驿信,眼底泛起笑意:“有了漕政署,您就能制定范阳的漕粮调度规则,不用再受长安户部的掣肘。萨琳娜的商队、本地的粮商,都能通过漕政署统筹,既防贪墨,又能让范阳的粮、货流通更顺,百姓日子好了,您的根基自然更稳。”
赵江月这时背着小布包跑进来,手里拿着一张画 —— 上面画着府衙前立着两座碑,一座是柳蓁蓁的护漕碑,另一座写着 “赵正功德碑”,周围挤满了百姓。“爹爹!我听常嬷嬷说百姓要给您立碑,我就画了这个!以后别人来范阳,既能看到娘的碑,也能知道爹爹是好官!”
赵正蹲下身,摸了摸孩子的头,指着画里的 “漕政署” 三个字(是柳萱教他写的):“江月看,爹爹以后要管漕政署了,就是帮着更多百姓护漕、种粮,像你娘当年一样,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
午后,赵正带着章程和驿信,去望河亭召集百姓。漕渠边挤满了人,老周头、张老汉、萨琳娜都来了,眼神里满是期待。赵正站在祠坛前,举起长安驿信:“陛下擢升我为范阳节度副使,还准许设立漕政署,往后范阳的漕运、粮种,都由咱们自己统筹!护渠队也会纳入府衙统管,给大家添补贴、评标兵!”
百姓们瞬间欢呼起来,张老汉第一个喊道:“俺们就信赵大人!有您在,范阳错不了!” 萨琳娜也上前一步:“商队愿意跟漕政署合作,以后西域的粮种、特产,优先供给范阳百姓,咱们一起把日子过好!”
赵正抬手压了压众人的声音,目光扫过眼前的百姓、漕工、商队伙计,声音沉稳:“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蓁蓁护漕的底子,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百姓的请愿碑,我谢过大家的心意,但碑就不立了 —— 不如把钱省下来,在漕政署旁建个‘惠民仓’,存些粮米,遇到灾年给百姓赈灾,这比立碑更实在。”
“好!” 百姓们齐声应和,老周头拍着胸脯:“惠民仓的活,俺们漕工包了!不要工钱,就为了这安稳日子!”
夕阳西下时,赵正和柳萱站在漕政署的选址地 —— 就在永丰仓旁,既能管漕运,又能看粮库。柳萱望着远处忙碌的百姓,轻声说:“今日这事,既得了长安的权,又得了百姓的心,您在范阳的根基,才算真的稳了。”
赵正握住她的手,目光落在赵江月身上 —— 孩子正跟着老梅学写 “惠民仓” 三个字,小脸上满是认真。“根基稳了,接下来就是守好它。有你、有江月、有这些百姓,范阳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第一百五十三章 完)
喜欢雪月大明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雪月大明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